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10月28日,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救市"新政的省级地方政府。而其政策特色,除减免契税、实行公积金贷款优惠、给予购房者财政补贴之外,还不乏"政府购买商品房向低收入人群供应"等"亮点"。打响救市"第一枪"事实上,早在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楼市一片低迷、政府"救市"与否争论不休之际,河南省房地产业商  相似文献   

2.
受国内紧缩政策和美国次贷危机一再扩散的影响,我国房地产业在2007年10月份以后,呈现逐波走低、由繁荣进入调整的变化走势,许多地区商品房交易呈现“价量齐跌”的局面,由于商品房大量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房地产开放商感觉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始于2003年的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与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房地产业是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衰落对整体经济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正是基于此种考虑,许多人提出中国政府应对房地产业予以“救市”扶助,更有人提出,美国政府面对金融和房地产业危机连续几次、多方位出台救市政策,“救市”资金多达一万多亿美元,中国政府不能对国内房地产业的低潮无动于衷。对此,认为中国政府目前对房地产业不宜轻言“救市”。本文作者认为,中国政府目前对房地产业不宜轻言“救市”。  相似文献   

3.
“12·17”救市政策让中国房地产市场用了1年多的时间走过了一个“轮回”。二套房贷的松绑,能说明中国房地产业告别了“寒冷的冬天”了吗?  相似文献   

4.
宋志勇 《特区经济》2009,(7):287-289
2008年,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经历了从紧、地方政府公开救市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中央文件出台等。其间,对于国家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争议较多,甚至形成了两种相反的观点,即"打压论"和"救市论"。本文借鉴房地产经济周期理论,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经济周期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一些建议和政策。  相似文献   

5.
黄涛 《环球财经》2014,(11):18-18
今年,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随着“救市潮”席卷全国,46个曾经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如今仅剩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三亚这五个城市仍在坚守限购.由于房地产活动产业链长,与相关行业关联度高,因此其走势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房地产业以及与房地产活动直接相关的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高比例,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6.
深圳房市动向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一是长期以来高企的房价,二则是近来的“断供”现象。一时间,关于房地产救不救市的言论骤起,楼市博弈空前激烈,行业真相也变得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7.
政府救市的“有为”与“无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中国股市历来就素有“政策市”的绰号,政府救市“十次九灵”。不久前国务院加快落实“国九条”的消息让市场为之大振,足以说明这一切。我们在高兴之余,不免还有诸多的疑虑:今天市场的反弹是不是像过去历次政府救市一样,总是昙花一现? 上述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投资者经历过太多的痛,2002年停止国有股减持的政策,无疑是政府最大的一次救市。当时引发的“6.24”井喷行情,至今令不少投资者还历历在目。然而,好景不长,当市场刚刚为国有股停止减持欢呼的时候,投资者一  相似文献   

8.
在几个月来各地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振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酝酿新一轮的救市政策。在几年前为诸多地方采用、但又被一些地方相继取消的“购房落户”政策,开始重同民众视野,并开始被一些大城市视为拯救房市的利器。  相似文献   

9.
政府救市房地产是一种短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宪容 《西部论丛》2008,(11):24-28
政府要不要救房地产市场? 最近,政府“救市”房地产之议论充满各种媒体。先是不少地方政府出台种种救市政策,希望通过这些政策托起近几个月来销售量快速下降的房地产市场.后有媒体报道政府权威人士说,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在近一两个月也会出台。但是,无论从最近总理的讲话,还是从十七大三中全会公报及国务院17次常务会议的精神来看都没有透露出多少政府对房地产的救市信息。  相似文献   

10.
房价下跌,政府喊疼:地方政府救市缘何比2008年更着急?房价下降、楼市下行,谁最着急?理论上,开发商应该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最着急的应该是开发商群体,但在本轮楼市的调整潮中,相较于开发商,地方政府在救市上表现得更积极。多地掀起突破楼市限购令大潮在实行了三年之后,楼市限购令正在多个地方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1.
空穴尚能来风,有风自然更会在水面掀起一阵涟漪。随着央行宣布在9月16日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并在9月25目其下调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最近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陆续表现出对目前成交量低迷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救市”的强烈愿望,“楼市迎来解放军”的说法开始流行。  相似文献   

12.
本轮房地产市场降温是市场对虚拟需求下的市场泡沫的自然释放;房地产救市将进一步扭曲价格信号、增加金融风险,房地产救市实质是维护暴利、鼓励投机,将进一步剥夺中低收入阶层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林修珍 《开放潮》2005,(9):59-60
房地产业发展与区域城市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房地产业最活跃、最发达的城市集群,也一定是城市变化最快、建设最好的区域。“珠三角经济区”是外贸企业主导型的区域,市场化程度较高,房地产经济十分发达。现在把“珠三角”扩大到珠江水系沿线的九省和港澳两个地区,形成的“泛珠三角”经济圈,国土面积是全国国土面积的20名,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全国经济地位更加突出。对此,专家对整个“泛珠三角”房地产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认为,尽管目前房地产发展受宏观经济环境和住宅产业自身不利因素影响,但其持续发展态势不会改变。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房地产经营开发热浪滚滚,房价一涨再涨。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却恰恰相反,房地产业萧条冷落,商业房地产价格一跌再跌,真可谓“环球此涨彼消”。近十几年来美国房地产业的兴衰的演变,对于发展我国房地产业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解除限购后部分地方楼市回暖福建省住建厅终于将救市政策公布了。在悄悄执行了一周之后,8月8日,福建省住建厅官网终于悄悄挂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被业内称为"闽八条",这是自本轮地方政府松绑楼市调控以来,首个正式由省级政府出台的楼市松绑政策。在地市级政府扮演了救市主要角色一段时间后,省级政府似乎也承受不了楼市下滑的压力。不仅仅是福建,随后湖南等省级政府都开始出手救市了。而随着大规模的救市潮的展开,未来楼市会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6.
广东终于出手救楼市了13月3日,广东突然公布了《广东关于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粤十五条”).被业内誉为“最彻底”的救市方案。以往被称赞由市场调节的广东为何在此阶段出手救市?由此前纷纷扬扬的“重庆买房退税”到最近广东省发布的的“粤十五条”,地方政府拉开救市大幕的动机是什么?而这些所谓的救市措施又将对房地产市场起到多大的刺激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用地制度的改革,各地逐步实行了土地使用权有偿限期出让的用地制度,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得以进入市场,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近两年来,各地房地产业更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在我国房地产业整体上欣欣向荣、热气腾腾的同时,也暴露和隐藏着许多问题,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陈体标 《沪港经济》2008,(12):31-32
拯救楼市 A面 事件回顾: 一夜之间,楼市重镇长三角的两大城市杭州和上海,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刺激成交陷入“冰点”的楼市。而放眼全国,已有10多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出手“拯救”楼市,方式各异、力度不一。这究竞是不是意味着政府开始救市?政府究竞该不该救市?这引起了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9.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在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过热的苗头。商品房空置面积大幅增加,已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房地产业的泡沫已经显现。作为我国房地产业的主要投资者,商业银行既要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又要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1999年至2011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税收收入与房地产价格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房地产税收与房地产价格之间成正向关系,房价上涨最终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并且通过对十项房地产税种的依次回归分析,比较房价对不同房地产税收的影响差别.以此说明地方政府倾向于把房地产业作为本地区发展的支柱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房地产依赖症”的原因.最后,就降低土地财政风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