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民生财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扩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也已经成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通过对民生财政概念的诠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在民生财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关注民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立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是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农民增收观;基础是加快农村基层建设,改善农村干群矛盾;关键是发展农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重要条件是加大再造秀美山川的监管力度;保障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化步伐,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4.
共建共享是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制度设计、在于冲破体制机制性障碍。不仅高度关注民生,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改善民生的理念、政策取向和具体、明确的工作部署,是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它标志着我国正在进入一个全面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时代,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在进入一个根基更加坚实、更加牢固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意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途径和有力保障,为此,我们应当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加强廉政监督两方面下功夫,发挥廉政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活动的终端组织机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摆在疾控机构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了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面对阻滞新农村建设中的法治问题,鉴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了依法治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严格依法办事,用法治引领和规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
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从而要求财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民生上来。民生财政是建设财政的相对产物,以公共财政为理论和制度基础,是公共财政理论的中国化,体现了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为建设民生财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以保障民生为导向和目的,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民生财政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础;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六条原则。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人权是法治要体现的内涵之一;法制是维护公平正义的保障;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羊健 《大众商务》2010,(12):159-159
国之税收,民惟邦本。党的十七大中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把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改善民生进入了可见、可感、可操作的层面。改善民生,始终直接或间接的与税收发生着关联。任何一项制度的影响都具有双面性,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税收的作用,取决于制度本身以及直接执行者。税收为国之本,影响甚为明显,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中,我们愿意看到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让小康离每个人更近点。  相似文献   

12.
国之税收,民惟邦本.党的十七大中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把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改善民生进入了可见、可感、可操作的层面.改善民生,始终直接或间接的与税收发生着关联.任何一项制度的影响都具有双面性,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税收的作用,取决于制度本身以及直接执行者.税收为国之本,影响甚为明显,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中,我们愿意看到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让小康离每个人更近点.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的民生理论偏重于民权,而同一时期以及其后的经济学家们的民生理论则偏重于社会保障。以民生为重点的福利国家的制度安排主要特色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保障通过国家制度安排和政府公共政策群来实现和保证;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和普适性;福利开支基本上由企业和政府负担;保障项目齐全;保障目的是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细胞入手,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本文主要论述了企业作为一个以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为主旨的经济组织,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攻坚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战略机遇期,改善社会主义民生和扩大人民民主成为党和国家近年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着力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认识到两者是一个整体,着力改善民生可以为扩大人民民主提供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努力扩大人民民主可以为改善民生提供积极因素和政治保障;民生和人民民主的最高命题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看分析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认为一些新闻报道民众生活的不断改善以及其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导向和舆论支持之重要环节,因而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从构建和谐社会之具体举措与报道民生新闻之实际内容的一致性上就能够显而易见.如今,新闻传播媒介应该充分而清醒地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真、积极并且是十分主动地做好报道民生新闻的工作.毫无疑义地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导向、有力促进和舆论支持.然而现在以及将来的新闻传播实践中,为取得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致性,尚有值得引起注意并将应逐步予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特征,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努力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保障、政治保障、精神支撑和社会条件,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才能开创民生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构建民生财政,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由建设性财政到建设性公共财政,再到构建民生财政,要求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民生财政,解决民生问题,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共同沐浴民生财政的阳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仍旧存在社会保障的失衡。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路径。使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方法测算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的均等化程度,客观反映社会保障的城乡差距,据此提出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对策建议,切实保障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平等接受社会保障服务的权利,实现我国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