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赵伟 《浙江经济》2011,(12):28-28
过去年余时间经济界有个颇为流行的术语,这便是"量化宽松"。何为量化宽松?"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量,以近乎‘无中生有’的方式创造出预设金额的货币……"。这是经济学家们较为认同的一种解释,但这个解释同时有三个约束性"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亚太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宽松是美联储在通货紧缩下所采取的一种直接创造货币、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非传统货币政策。量化宽松将给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造成较大的负面效果,建议采取临时性资本管制、针对性量化政策、建立区域货币离岸市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等对策来应对。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金融危机美联储从2008年至今已经实施了四次量化宽松政策,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深受冲击,相关文献研究显示近几年我国广义货币M2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中国股市也相应会受其影响。文章通过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广义货币M2,中国股市成交量的影响来研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广义货币M2的影响主要通过汇率、利率、海外"热钱"三个渠道,且美国广义货币M2对中国股市成交量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印证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股市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摩根士丹利3月5日】量化宽松是指央行放任、甚至有意推动基础货币迅速扩张的举措。2O01—20O6年间,日本首次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成功地令经济恢复增长、并抑制了通缩压力。2008年9月,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开始实施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简称为QE2),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批评质疑声中,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付诸实践了。 从新兴经济体角度看,QE2(量化宽松被称为QE,QE2就是第二轮量化宽松)可以说是一次大型的货币操纵,它扰动了全球货币和汇率体系。发达国家深陷通缩之苦,试图开闸放水,刺激通胀预期,这样海量货币涌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郭杰 《上海经济》2010,(12):68-69
所谓货币量化宽松,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宏观经济金融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7.
欧洲央行终于祭出大招 千呼万唤始出来!欧洲央行终于在新年伊始不负众望推出量化宽松.所谓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量化宽松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视为变相“印钞”.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可降低利息,而低息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融资环境,因此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推出多轮量化宽松借此刺激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新华  熊小雅 《改革》2012,(3):43-48
2008~2011年,美联储推出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实施效果与预期有较大落差。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由于货币供给来源于经济体的内生需求,因而中央银行无法外生控制货币供应量,也无法简单地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刺激银行体系扩大信贷投放,以达到对内提升需求、扩大就业的政策目标,而对外的货币贬值也不必然能有效改善贸易逆差。中国调控经济、应对危机应该弱化汇率制度对国内政策的限制,完善信贷的内生创造机制,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机制确保就业。  相似文献   

9.
闻增 《产权导刊》2014,(6):11-13
正QE(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是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政策。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扩大货币发行,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贷款、购买资产等手段,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谢作诗 《浙江经济》2010,(24):24-24
20国财长开会承诺不打货币战,言犹在耳,美国新的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出台了。这是赤裸裸的货币战,但这场战争不是由这6000亿美元打响的。人民币升值是这场战争的重要战役,那是说,货币战的硝烟2005年就已经由美国、日本点燃了。  相似文献   

11.
量化宽松在全球范围内大行其道应当引起多数新兴经济体的警惕.日本跟随美国和欧元区的脚步,于近期宣布将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 当前发达国家正在采取行动支持本国经济,但每轮量化宽松后出现的大幅汇率升值效应却主要是由新兴经济体来承受的一一特别是奉行弹性汇率制以及对外开放的国家.毕竟,货币战争是一场零和游戏.  相似文献   

12.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3,(17):24-25
2013年对全球经济而言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全球仍处于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美国很可能将成为第一个收紧货币的主要国家。随着美联储政策逐步收紧,并于2014年结束量化宽松,以及中国启动“去杠杆化”进程,全球正在迎来后货币宽松时代。  相似文献   

13.
向松祚 《新财经》2013,(3):16-16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未导致恶性通胀,这一事实迫使我们必须修正甚至放弃经典货币理论,从新的角度来反思和改造货币理论。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各国政府多以扩张性货币政策挽救经济。美国除于2008年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11月更提出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希望藉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本文尝试以不同的经济学派的货币理论,分析这宽松货币政策的成效,并藉此对西方经济学派货币政策的一次文献综述,整理不同经济学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利润私有化、损失公有化的诱惑是很难抵挡的。2008年,美国各大金融机构的损失先由美国政府埋单,实现"一级公有化";近年,美国再用量化宽松把本国纳税人的损失转移到整个世界的头上,实现"二级公有化"。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已推出四轮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政策在稳定美国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同时,也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对其他国家带来负面溢出效应。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确实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入东亚经济体,并带来货币升值、资产价格泡沫等负面影响。考虑到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无限量"特征,东亚经济体将会面临更大挑战。东亚经济体可采取资本流动管理措施、汇率干预等手段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7.
李媛 《浙江经济》2011,(5):57-57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余威至今仍未散尽,西方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2008年,很多中国人也因此第一次近距离的感受"金融"带来的影响,切身体会了一把金融这些事的"厉害"。2010年年末,美国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已经开始有不少中国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专业化"评论了。那么,金融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计划生育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伴随而来的"超生罚款"或许也是天下数一数二难算的账。近日,体育明星田亮在香港生二胎一事,引发舆论关注。同时有媒体爆出,全国每年"超生罚款"金额可能超200亿元,而且去向成谜。  相似文献   

19.
《浙江经济》2011,(18):10-10
全球经济再现"宽松货币"迹象明显 澳大利亚央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等近日议息,美联储也将再次商讨新的刺激经济措施。市场预计,上述央行都将维持或重拾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0.
《西部论丛》2010,(10):87-87
2010年9月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一个"多事之秋":区域经济对比发生微妙转变,日本出人意料地再度降息,美联储也暗示即将重启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兑主要货币大幅贬值,黄金、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全球股市触底反弹,日本政府六年来首度进行外汇干预,巴西、英国和瑞士等经济体也公开流露出干预汇率走势的意愿,人民币汇率问题则再度成为中美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