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2月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以权益结算和以现金结算的两类股份支付分别规定了会计处理方法,并对其确认、计量都作了明确的要求,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从此开始有章可循。2005年12月31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于2006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的范围内实施;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后,中捷股份成为首家依据该办法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同年9月,国资委和财政部下发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权益结算股份支付会计在理论与实务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一年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相继出台,这些规定分别从公司治理结构、股票来源、股份支付中的资金来源、会计处理等方面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做出规范。在相关法规、规范基本到位的情况下,企业自治规则的完菩决定了股权激励机制的运作效果,而业绩指标的选取又是自治规则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笔者着眼于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协调,对高管人员股份支付机制中业绩评价核心指标的构建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2006年《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出台,打开了股权激励的法律通道。同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其中对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作了详细的规定,并且该准则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在股份支付中可以采用公允价值予以计量。  相似文献   

5.
2006年《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出台,打开了股权激励的法律通道。同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其中对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作了详细的规定,并且该准则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在股份支付中可以采用公允价值予以计量。  相似文献   

6.
谈股份支付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我国《证券法》、《公司法》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企业可以通过股票期权等权益工具对职工实行股权激励,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允许建立股权激励机制。《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依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实施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2月,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公布了已于3月1日和9月30日开始实施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境外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境内办法》)。仔细研究这三部法规,细细揣度政府有关部门立法的用意和思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试行)。允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与持续发展。从今年1月 1日起,该《办法》开始实施。仔细研究这一新的政策,我们会发现,政府在推进我国企业改革及企业家队伍建设中,管理思路正在发生新  相似文献   

9.
运用T型账户进行“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向其雇员支付期权等作为薪酬或奖励措施的行为,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股份支付交易,我国部分企业目前实施的职工期权激励计划即属于这一范畴。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09年6月11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1月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沪深两市已有青岛海尔、美的电器、苏泊尔等近50家上市公司提出股权激励方案,其中部分公司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还有一百多家公司纷纷表示将推出股权激励计划。2008年年初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伊利股份”)发布了2007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亏损原因是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与持续发展。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制定相应的准则,从而有必要认定股票期权的性质并对其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股票期权是指企业给予持有者一种在特定时间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允许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以采用公开发行新股时预留股份、向激励对象发行股份、回购公司股份等三种方式作为股票来源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13.
卓越 《审计与理财》2008,(11):26-27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要提高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充分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可以试行期权制。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约束、监督和制裁制度。”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提出股票期权制度。为鼓励上市公司实施职工股权激励计划,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发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  相似文献   

14.
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所采取的三种主要方式之一,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企业股权激励业务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分别不同的股票来源方式举例说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刚 《财会月刊》2007,(4):11-12
一、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 我国《证券法》、《公司法》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企业可以通过股票期权等权益工具对职工实行股权激励,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允许建立股权激励机制。《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依据上述法律规定,规范了此类股权激励办法的确认、计量和列报。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允许股份有限公司回购5%的股份用于奖励公司员工,并允许公司高管人员于上市一年后转让股份以获取收益;同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允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遵照该办法的规定,实施以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为主要手段的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实施程序和信息披露等7章53条,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考虑到在股权分置情形下,上市公司股价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其经营业绩,高管人员的经营成果无法通过股价来体现,股权激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管理办法》目前只允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证券市场有效性和公司治理水平的要求较高,监管部门采取了在试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对《管理办法》加以完善的做法,以期稳妥地推行该项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准则,这一准则的出台规范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账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但从《股份支付》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会计实务者对权益结算股份支付和现金结算股份支付在处理上容易产生混淆为其中一大问题。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二者各自的账务处理并对其之间存在的异同进行总结并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瑶瑶  章雁 《现代企业》2020,(2):120-121
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由此,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企业管理中拉开序幕。此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进行了多次修订,股权激励作为稳定和激励公司高管及员工的激励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014年6月20日,为规范市场上参差不齐的激励机制,证监会发布了第33号公告《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0.
自2006年1月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沪深两市已有青岛海尔、美的电器、苏泊尔等近50家上市公司提出股权激励方案,其中部分公司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还有一百多家公司纷纷表示将推出股权激励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