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颖 《时代金融》2012,(27):176-178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但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日渐衰微,农村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久以来,农民被赋予了土地使用权,那么就应该让土地承担起一部分农民养老保障的功能。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并通过可行性探究,认为可以将土地信托方式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孟颖 《云南金融》2012,(9X):176-178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但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日渐衰微,农村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久以来,农民被赋予了土地使用权,那么就应该让土地承担起一部分农民养老保障的功能。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并通过可行性探究,认为可以将土地信托方式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吕梁市实际,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土地保障、个人养老金账户储备和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三支柱,要构建多层次、城乡整合、协调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4.
传统农村养老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而原有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已不适合当前实际,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处于停滞状态。建立非缴费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是成渝两地在进行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解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转型和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针对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提出现阶段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促进农村养老社会化,逐步实现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型,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养老模式相比,居家养老模式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适合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但是现在农村以青年人为主体的人口迁移,流动现象以及老人要抚养留守儿童问题给居家养老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接下来本文以亳州市利辛县为例探讨农村居家养老的困境和出路。  相似文献   

7.
构建多层次供需均衡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障供需失衡问题的重要举措。县域视角下推进农村多层次供需均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养老保障资源、推进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虽然多层次化已成为各国养老保障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对于多层次的划分标准还未真正统一。因此,本研究在厘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老年人的收入分层和需求分类,构建农村多层次供需均衡养老保障体系。农村多层次供需均衡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紧紧围绕纵向“分层+联动”的供给主体整合与横向“分类+匹配”的需求结构整合的供需分层适配核心理念,重点从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供给主体、多样化的养老保障提供模式和不同需求的养老保障接受者三个重要方面进行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聚焦农村养老保障多样化需求,助推分类管理与精准施策;二是围绕养老保障供需均衡,构建均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创新机制;三是实施农村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模式,丰富养老保障内涵。  相似文献   

8.
目前,河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缓慢,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金融支持力度偏低,现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对河北省农村地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模式深入调查、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养老产业项目的PPP、PFI和REITs模式创新农村养老服务金融支持的新路径,以期解决当前河北省农村养老服务供需严重失衡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一直向城市倾斜,农村成为养老保障的短板。从供给主体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经历了传统养老制度、公社供养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养老制度以及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五个阶段。目前我国农村在养老保障上普遍存在危机感,渐进社会化养老、城乡投入不平衡以及精准化程度较低等因素都带来诸多挑战,农村养老保障一方面需求多元分化,另一方面供需失衡矛盾突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完善要与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调整相适应,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匹配,与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模式的持续优化相协调,与农村养老服务治理体系的逐步健全相衔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发展已经开始不如老龄化阶段,其中农村老年人占到很大的比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此,要在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基础上采取社会介入对方式,开展农村老年人养老工作,在农村养老中主要存在日常生活、医疗方面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社会介入工作模式的开展要根据其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式以此更好的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农民养老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下,传统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又尚不完善,如何解决农民的养老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本文分析了各种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进入“而立之年”,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在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不断凸显,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北京农村部分独生子女家庭为调查对象,分析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家庭三个主体层面提出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河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高龄化程度都大于城镇人口,但是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养老保障却差于城镇老年人。因此,要构建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挥家庭养老功能,转变人们的养老观念,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法律法规,加大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障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年流向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公共服务好的大城市,加之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使得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无法得到保障。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是国家政策的产物,政府理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在保障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因此,本文从政府责任视角出发,探究政府在农村独生子女、父母、机构及模式保障方面存在的困境,并从多维度提出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看,农村存在大量的老年人口,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是完善社会保障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我国农村实施互助式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互助式养老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理性分析,最终提出完善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老”老龄化社会,而地处落后地区的较少民族农村养老保障计划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对青海省循化县较少民族“撒拉族”展开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考察了其当前养老支持现状,分析了现有让会支持状况对养老方式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较少民族农村养老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河南省六个地市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层次中,经济保障是农村老年人最为迫切的需求,其次是生活照料需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位居第三,最后是精神服务需求。在此情况下,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老年经济保障、加快发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国家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民养老保障形式随社会经济转型而变迁为背景,对现行农民养老保障的核心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实施中投保率低并逐年下降的问题,从制度的视角对其权威性、激励因素及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国家责任缺失进行分析,提出在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时,应兼顾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兼顾制度间的互通性,加强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财政》2014,(3):24-25
养老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近年来,安徽省财政厅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作为,认真履责,强化保障,全力支持和推动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2007年以来,省政府把实施民生工程作为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省财政以此为契机,会同有关部门以老年公共设施和老年人生活保障项目为重点,先后将农村五保  相似文献   

20.
"老有所养""老有所终",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美好愿望。人类从最初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开始,一直在探索多种养老模式,以更好地实现老年生活的保障,使老年人不因财务困难而导致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严重下降。伴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类对养老模式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基本实现,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更加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