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订单农业”的出现,缓解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然而这本利国利民的好经在一些地方却被念歪了,“订单”成了一些政府替农民做主生产经营的“定单”。 诚然,政府无论信息渠道还是决策水平都远远广于或胜于农民,但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浦北县以打造“中国蕉乡”品牌为契机,全力推进“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夯实农业基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设“十大农业发展基地”.打造优势农产品,发展龙头企业。逐步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拉长了农民产业链,使品牌农业撑起农民增收一片天: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35.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7元.实现了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严西农业部门突出抓好农业基础建设,围绕农民增收关键重点,提出实施以生态农业、信息农业和品牌农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农业”建设。经过5年实践,广西粮食作物“三免技术”和农作物“三避技术”,以及绿色、生态植保等技术得到创新推广,促进了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继去年飞来“非典”横祸之后,粮食安全问题曾经浮出水面,如今,禽流感疫情又鹤唳一时,农民增收任务也越来越重。有权威专家指出:无论是保证粮食安全,防治禽流感,还是增加农民收入,都无不与农业部提出的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有很大的关系,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和推进农业的“七大体系”建设。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农业部常务会议最终在不久前讨论通过了《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那么,《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究竟为何物,它是怎么出台的,有哪些重大的意义,应该怎么去开展“七大体系”的建设?本期“特别报道”通过评论员章、综合追踪、院士解读、相关连接等形式,力求给读一个满意的答案,以期对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山东省莱阳市结合自身实际,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三化”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通过“三化“,找到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莱阳不仅农产品资源丰富,而且在80年代初就有企  相似文献   

6.
2004年,我们的“三农”工作“三增一减”——粮食增产了,农民增收了,农业增效了,农民负担减轻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去年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都带有恢复性质.基础还不牢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农业投入不足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  相似文献   

7.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政府职能,面向“三农”,以信息服务为目的,以电话、电视、电脑为载体,以开发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为支撑,以电话语音系统建设为重点,建立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权威信息服务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项目试点地区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二)项目目标2005年在全国选…  相似文献   

8.
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重点,江苏省全面启动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淮安市“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的实施,使该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当地颇具影响的“农头老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9.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者指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化”,就是“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工业化”。其中,“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组织化”的目的则是实现农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农村工业化”的目的在于 为农业提供技术、就业及服务支撑。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从发展过程来看,“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经济投入和积累过程,而”农民组织化“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实效。为此可以认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农增收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业形势与政策系列报告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9月 1 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首场“农业形势与政策系列报告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钱克明博士宣布会议开幕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先生致欢迎词。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先生等十一位中外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会议先后由农业部农研中心柯炳生主任、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刘振伟司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陆彪博士主持 ,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着“农民收入”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一、关于农民增收问题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  相似文献   

12.
地处山东省青岛开发区西部的柳花泊街道办事处。是开发区农业重点区域,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素有“七山两水一分田”之称。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劣势一直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不可逾越的屏障。近年来,该办事处巧打“四张牌”.找到了破解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盐城市是江苏沿海开放城市,也是江苏的农业大市,多年来农业农村的主要经济指标都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为了推进2002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着手全市农村工作思路的调研.我们认为,农业农村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做好2002年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解决加入WTO后,如何做好农民增收工作问题.为此,我市提出把农民增收作为全市农业农村的中心工作来抓,通过实施农业国际化、标准化、产业化、非农化"四化"工程,努力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我们的思路是:  相似文献   

14.
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是新阶段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息烽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认真审视县情农情,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倾全县之力,重抓产业与资源组合,狠抓基地建设,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探索农民“调产增收”新路子,先后扶持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2年,全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农业部提出并制定了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的“七大体系”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本期现就“七大体系”中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规划中的有关实质内容进行解析,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条件弱化。农民增收难。(1)农地资源减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乡镇企业长期以来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大量的工业污水严重地影响了有限的耕地。(2)农业生产成本高。尽管国家为促进农民增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粮食价格有所回升,但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刚性增长,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直接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  相似文献   

17.
《南方农村》2004,(2):27-27
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今年的一号文件体现了三大政策调整。一是清晰地说明农民增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种粮农民。二是强调全国范围内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这是中央在农村的税费改革上作出的重大调整。三是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上留下了很大空间,允许多种不同形式符合农户需求的金融创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化对农村改革和“重农”政策的认识。他认为,上世纪80年代的大包干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农民增收问题,同时也导致了农民的高度分散,出现了2、3亿分散的小农户。农民难于合作,可能会引发农村改革的另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在总结多年农民教育培训特别是“绿色证书”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云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绿色证书”培训为主线.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科技入户直通车为依托.  相似文献   

19.
实现四个转变突破农民增收“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 0 1年开始 ,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只有广大农民富裕起来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农村社会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突破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 ,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一些低质农产品销售不畅 ,大量积压 ,不仅造成农产品“卖难” ,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长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部积极鼓励各地农业部门在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中大胆创新.通过电话、电视、电脑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互联互动,以“三电合一”方式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就是基层农业部门的成功创造之一.这对于推动农民急需的信息下乡进村入户,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