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嗣海 《新西部(上)》2009,(10):125-125,133
本文研究了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学习者的心理认知因素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对心理认知因素内部机制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从学习者角度控制石化现象生成。  相似文献   

2.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本文以实验的方式对部分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石化特征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石化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颖  周双 《魅力中国》2010,(8X):213-213
本文从语言的迁移理论入手,对比英、德、日等多种语言学习过程及特点,分析目前国内双语习得者在以汉语与英语作为中介语去学习第三语言时遇到的学习促进与阻碍现象的原因,并试图给出习得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玉 《魅力中国》2011,(5):261-262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主要研究人们获得母语以外的语言的过程和规律。二语习得研究开始于语言教学,并运用多种语言教学分析工具,如对比分析、语误分析、中介语理论、语言监控理论、普遍语法等,对语言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介语理论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它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这就彻底打破了对比分析的理论束缚,使第二语言研究与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介语理论为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新思路,教师对学生语言适用能力的要求要适当: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安排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6.
多变性和石化现象是中介语的两大特点.本文从认知范畴化的角度对中介语的多变性及石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范畴内涵定义的变化,类典型外延意义的变化和认知图式的变化是导致中介语多变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是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伦敦大学教授Larry Selinker首次在其1972年发表的关于“中介语”(interlanguage)一文中提出的。本文通过分析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教学启示,旨在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人员能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的原因后,笔者认为有效缓解中介语石化的措施应成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母语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向目的语靠近;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端正对学生中介语学习的态度;教师应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给予恰当的否定反馈。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30多年来语言学家们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成果,从学习者的心理认知角度出发,粗浅地介绍了石化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旨在进一步认识控制石化现象的潜在的内部机制,提高二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程晓红 《黑河学刊》2015,(1):95-96,106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通过分析英语写作中词汇石化的成因及具体表现形式,有针对性地将一些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证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和收集实证研究中相关数据分析,这些策略对于消解词汇石化有一定的帮助,以期帮助学生克服和尽量避免中介语词汇石化现象发生,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语言僵化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语言僵化的发生机制入手,分析了语言僵化现象产生的内因和外因,通过对学习者由于语言僵化而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提出激发学习动机;减少母语干扰和提高对目标语文化涵养三条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盼 《重庆与世界》2012,(12):79-80
近年来,国内外语教学领域广泛借鉴了二语习得理论的新成果,其中克拉申的理论备受关注。根据克拉中的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分为“习得”与“学得”,只有语言习得才能够使学习者获得语言能力;要习得语言,必须进行足量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的输入,并通过情感因素引导、鼓励从而促进语言学习者对输入语言材料的充分利用以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介语僵化概念是由Larry Selinker(1972)首先提出的.他指出:"语言僵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都对改变这种状态不起作用."作者以中介语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四点建议来试图改良在中国语言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从而避免或推迟僵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介语僵化概念是由Larry Selinker(1972)首先提出的。他指出:“语言僵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都对改变这种状态不起作用。”作者以中介语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四点建议来试图改良在中国语言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从而避免或推迟僵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和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为受试对象,通过考察他们对英语过去进行体的各种功能与意义的掌握情况来探究标记性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中的意义。实证研究相应数据显示,英语学习者在一年级时就已在英语过去进行体习得过程中出现了石化现象。他们对同一范畴的无标记项的掌握情况总体上高于有标记项,这说明标记性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金凤 《魅力中国》2013,(20):210-210
摘要:本文提出了英语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的概念,分析了中国英语教学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分析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僵化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普遍现象,但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针对僵化现象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对比在实验前后的调查结果,探索建构主义学习论能否有效缓解或解决中介语僵化问题,从而为解决语言僵化现象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错误分析是外语学习与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以错误分析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二语习得口语学习中学生所犯的错误类型,并探讨了解决的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二语习得领域,石化现象是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研究的热点之一,此概念经Selinker1972年首次提出后就引起了国外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针对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情况展开实地考察,得出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石化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尽量减少或避免口语石化现象的发生,最终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回顾了关于语言习得方面的各种观点,系统地陈述了第一语习得与第二语习得之间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从而发现规律,帮助英语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当中有的放矢,为英语学习者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