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应收账款或赊销款,因对方经营的不可预见因素,存在着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等问题,导致坏账损失。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没有把握收回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不能对坏账损失直接转销,而必须采用备抵法进行坏账损失核算。因此,企业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  相似文献   

2.
企业坏账损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包括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坏账损失。企业坏账损失应按照财政部《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制度的通知》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和处理。一、企业坏账损失的确认每年年末,企业必须组织专人全面清查各项应收款项,对确实不能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确认为坏账损失。其具体确认方法为:1.债务人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的,应当取得破产宣告、注销工商登记或者吊销执照的证明或政府部门责令关闭文件等有关资料,在扣除以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的部分后,…  相似文献   

3.
坏账准备是指为防止应收款项发生坏账造成企业费用在时间上失衡而预先计提的资金准备。因为应收款项能否全部收回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可以说应收款项是一种准资产形态的不完全型资产,对其可能发生的损失必须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一、坏账准备核算应遵循的原则(一)比例计提原则。由于坏账损失的多少与应收款项的数额大小、应收款项风险程度有直接关系,所以计提坏账准备应该以应收款项账面余额和财务风险大小确定计提比例进行提取。(二)均衡计入原则。由于计提坏账准备的目的是为了…  相似文献   

4.
坏账损失是指企业由于应收账款中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而造成的损失。对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的财产损失包括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发生的坏账损失。企业应收、预付款项发生的坏账损失申请税前扣除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坏账是指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村集体经济组织应通过及时准确地确认坏账和核算坏账损失,来加强对债权的管理,真实全面地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必须采用备抵法核算坏损失 企业的各项应收款项因无法收回被列为坏账损失后,应计入损益.坏账损失的核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转销法,即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才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冲销应收款项;另一种是备抵法,即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要在每一个会计期间进行估计预提,建立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待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已提取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款项.  相似文献   

7.
一、坏账准备金的含义及核算方法 企业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的那部分应收款项,由此而发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企业坏账损失是企业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故坏账损失亦称坏账费用.  相似文献   

8.
坏账,是指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因坏账而造成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以下几种情况可被认定为坏账损失: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足而导致不能收回的那部分应收账款;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由于商品交易风险的存在,坏账损失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对企业来说,坏账损失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丧失了这部分资产的债权.  相似文献   

9.
<正>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统一销售业务或提供劳务服务,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在进行销售或提供劳务时就会发生应收款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是合作社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务上存在着不确定性。为提高会计报表质量,给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可靠信息,合作社也应当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一、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一)坏账准备的核算与涉及科目合作社计提坏账准备应按规定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在销售商品或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应收账款,由于债务人破产或死亡、债务单位撤销、资不抵债或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等因素,会导致某些款项不能收回而形成坏账损失.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的有关规定作出相应会计处理.但是,有些企业把发生的坏账损失全额转出销项税额,以便少缴增值税.  相似文献   

11.
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年末或半年度的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市价低于账面成本,应收款项 (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没有把握能够全部收回的,经批准其差额必须提取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在利润总额前扣除。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 (2000)84号文的规定,除应收账款 (含应收票据 )按年末余额的 5‰计提的坏账准备可在税前扣除外,其它各项任何形式的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这样经纳税调整后,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的上述前三项准备余额即是税后的,坏账准备金额由税前和税后二部…  相似文献   

12.
对应收款项核算的一点看法应收款项的含义,其实质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应该收回的款项,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货款、临时借款、承包欠款和其他应收款等等。它所占用的资金比较多,是引起资金沉淀、造成坏账死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应收款项的核算刻不容缓。应收款项的...  相似文献   

13.
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由此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坏账损失的核算,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其理论依据为:谨慎原则,权责发生制及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其目的是为避免财务风险,均衡摊配坏账损失,提高资金利用率。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现行制度对坏账的处理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之处,亟需改进和完善,笔者在对坏账损失核算的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共大家商榷。坏账损失核算有两种可选方法,一种是直接转销法,即在坏账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另一种是备抵法,即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金,当发生坏账时按照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应收款项金额逐步增大。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八县一市村合作经济组织2002年度共有资产61024万元,其中应收款为36076万元,占资产总额的59.12%,是净资产总额的1.177倍。因此,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对增强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发展后劲,提高经济实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大应收款的回收力度,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应收款项收回可能性的分析研究力度,对应收款项应采取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这样可以避免集体资产的虚增,使资产负债表更能真实反映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产状况,也…  相似文献   

15.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发生的坏账损失,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包括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比法)。直接转销法,就是在坏账发生时作为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冲销应收账款。备抵法则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账户.待坏账发生时,冲销坏账准备账户。两种方法不论采取那种,坏账损失最终都计入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16.
<正>呆账一般是指三年以上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的无法收回的往来账,并且不能确定将来是否能收回;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者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企业由于发生呆账、坏账而产生的损失,就是呆账、坏账损失。但从法规制度的规定来看,税务上与会计上相关损失的含义及其认定  相似文献   

17.
某铸造厂接到市地税局稽查局关于对该企业因多提坏账准备、虚列支出,从而构成偷税的处理决定:补税9526.80元,并处以0.5倍的罚款据了解,情况是这样的:市地税局稽查局稽查人员在对该厂2001年度账簿进行税收检查时发现,该铸造厂的“应收账款”账户年末余额为781950.5元,本年度未发生坏账损失,而“坏账准备”年终贷方余额却为32778.84元。经审核查明,该厂所提取的“坏账准备”为按年累计数。根据财务制度规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企业,年终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大于或小于账面余额时,应按年末应收账…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收账款作为一种信用手段和营销策略,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应收账款如果数额过大,收回时间拖延过长,就势必会造成坏账、呆账,影响企业经营的资金周转及其正常的经营活动。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应收账款加以控制,努力减少坏账损失,降低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19.
在应收账款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正确衡量信用风险。所谓应收账款信用风险,是指企业不能收回赊销商品的货款而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那如何对应收账款信用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呢?本文将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林业企业资金紧张,三角债前清后欠,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的情况越来越多。而这些不能及时收回的货款有时时间长达一年甚至更长,有的根本就没有收回的可能,形成了坏账,造成了损失。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为此,把这些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仍不能收回的款项,长期挂在“应收账款”会计科目中,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