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金融自由化是一个国家经济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经历的过程.俄罗斯与中国都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可以改善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使利率准确反应资金供求,汇率准确反应外汇供求,进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是,金融自由化也会加剧金融脆弱性,可能会导致危机引起经济衰退.因此,我国可以借鉴俄罗斯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经验,平衡金融自由化的两面性,将其运用于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首先建立一个最优生产模型,然后分析等成本线与制度环境和政府制度安排之间的关系,阐释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发展的必然和企业行为的理性所在,以及对俄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甘肃陇南徽县、成县是传统的铅锌工业县,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金融业在支持县域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快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创新步伐,对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给予多层面、全方位的支持,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等方式,在调查了解县域特色产业升级后金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金融支持政策,以期为做好产业升级后的金融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开发作用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区域经济开发与金融政策的现状,重点探讨了中国发展区域经济的金融配套服务问题,并以辽宁省为例,提出了辽宁省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5.
金融资源在渗透于经济和社会运行的进程中,随自身演进而逐步产生一系列金融潜能。各层次金融资源所产生的金融潜能的强弱,主要决定于该层次金融资源的发育程度,并将影响金融配置资源、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能力高低。在对金融潜能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本文实证分析2012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金融潜能的形成状况,为了解各城市金融潜能现状、培育比较优势,从而在未来更好地发挥金融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转型中,我国政府通过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实施金融支持政策,保证了国有经济的资本形成,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增长,非国有经济对中小银行的金融需求更加强烈,地方政府、特殊集团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发展中小银行。中小银行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势必会带来金融制度安排多元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西部金融》2022,(6):F0004-F000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经济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服务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西部金融》编辑部组织举办了以“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红色金融、丝路金融”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8.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金融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金融全球化促进了资源有效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加剧了国际金融动荡,加大了国际金融风险。本文对金融全球化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金融业应对金融全球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金融压力对工业增长的动态影响日益凸显,给经济新常态下维持工业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了挑战。从银行部门、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和外汇市场选取共11个指标分别测度了我国不同金融部门的压力,在此基础上采用CRITIC客观赋权法对我国金融压力进行了测度和分析,进一步运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对我国金融压力对工业增长的动态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压力对工业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我国金融压力对工业增长施加影响的渠道是金融体系的各个主要部门。其中,银行部门和证券市场子压力会对工业增长产生更为强烈的负向冲击且持续时间长,工业增长的预测方差变动在长期内也主要由银行部门子压力和证券部门子压力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金融资源的空间分布状态及其演进,影响着区域经济运行的进程和发展高度;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与经济运行效率能否协同提升,也日益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成熟与否的标准之一。时值金融经济力正逐步成为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型社会动力,运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几种典型金融资源在东北三省34座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金融与经济重心的演进规律,以期从宏观上把握金融推进东北三省经济运行的实现状态,为进一步实现金融驱动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俄罗斯经济迅速复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兴趣。有观点认为,这是1990年代实施激进式制度变迁的后期效应显现。本文不敢苟同,通过对俄罗斯制度变迁的整个历史演化的分析,采用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说明了俄罗斯在1990年代移植西方市场经济正式制度的过程中遇到俄罗斯本土的非正式制度的严格约束,使得移植来的正式制度失灵。这一教训使得俄罗斯进入新世纪以后重新审视了俄罗斯自身的制度环境,把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与俄罗斯的现实结合起来,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的作用,确定了“可控的民主”和“可控的市场经济”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推进县域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壮大县域经济,就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而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独具特色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着力点,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推进县域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应该做到政府推动型和民间发动型产业集群的结合、产业集群和特色经济的结合、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结合、产业集群和劳动力转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华俄道胜银行作为政治与金融的混合体,是沙俄侵华的“桥头堡”。为实施沙俄政府远东政策,变黑龙江乃至东北为沙俄殖民地,华俄道胜银行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殖民化经营和统治活动,为沙俄在黑龙江攫取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给黑龙江经济社会和广大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拟从华俄道胜银行承办中东铁路并实行强权政治,投资支持殖民经营和发行推行羌帖等方面进行揭示和阐述,以对华俄道胜银行的本质、殖民化活动及给黑龙江经济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产业作为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层次和部分,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产业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产业组织的整合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主导产业三方面论述了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的实质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是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循环经济理念注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中,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等。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研究的两大重点问题,即资源型经济悖论现象的表现及解释、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及对策研究的分析,指出资源型经济转型从产业角度主要是产业升级和产业转换以及两者的复合。  相似文献   

17.
西江流域按区段选择33个城市,并划分为上、中、下游城市群,通过份额-偏差分析模型的研究发现,西江流域城市经济呈现“杠铃式”分异特征,流域城市经济分异表面上通过经济规模体现出来,但实质来自经济增长的相对竞争优势;并进一步发现这个相对竞争优势不是来自投资规模和产业结构,而是主来自于区位优势、城市化及收入分配的相对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各个产业增长的动力及其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在Leontief投入产出分析及Chenery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将产业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力分解为技术进步、最终需求变动以及二者的交叉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最终需求对中国各个产业以及经济总体的增长起着支配性的主导作用;技术进步对各产业增长的贡献有正有负,对于经济总体增长的作用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9.
地理位置相连且同处长江三角洲的浙江省和江苏省,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其工业经济却明显出现了不同的衰退和复苏轨迹,江苏工业经济的稳定性与浙江工业经济的大幅波动特征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文章利用2008年3月-2010年4月江浙两省宏观经济运行的月度数据,探讨金融危机下两省工业经济表现的差异,并从工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两个层面解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海洋产业布局主体的涉海企业在空间选址上有向中心一“点”集聚的动能。通过对我国海洋产业集中系数指标的研究,得出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具有较高的集中系数,对其它产业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不同的海洋产业,其布局总是多少表现为一定的区位指向,如以港口及滨海公路、铁路、海洋运输等为交通主干线的交汇点。基于此提出依托沿海三大港口群及所在区域中心城市为“点”,以海洋运输、临海产业带为“轴”线的我国海洋产业“三点群两轴线”的空间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