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种选育与良种推广经历了四个阶段,其扩散趋势呈由小到大再变小的偏峰分布。对74种水稻良种研究表明: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水平、抗病性、株高等特征决定品种的最大扩散面积与经济寿命。  相似文献   

2.
良种选育与良种推广经历了四个阶段,其扩散趋势呈由小到大再变小的偏峰分布。对74种水稻良种研究表明: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水平、抗病性、株高等特征决定品种的最大扩散面积与经济寿命。  相似文献   

3.
水稻种植模式变迁对中国南方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种植模式变化会直接影响中国南方双季稻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并对产量产生影响。本文对中国南方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回顾,对不同时期水稻种植模式变化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并分析了种植模式变化的原因。结论表明,1997年后水稻种植模式变化是导致水稻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单产变化对水稻总产量的影响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4.
李中原  李元宝 《农业经济》1990,(6):25-27,46
最近,我们到铁岭地区的六个县、26个乡、镇、场,对水稻生产的发展潜力和开发途径,进行了全面考察,结果表明,铁岭地区具有发展水稻生产的巨大潜力,无论在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都有巨大的增产潜力。今后将成为辽宁省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一、发展潜力铁岭地区在1984年以前,水稻种植面积很少。1983年全地区仅有水田49.7万亩,稻谷总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近百年来全球变暖情况日益严峻,水稻产量受到严重冲击。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与人民饮食直接相关,因此研究影响水稻产量的驱动因子并寻找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90年与2017年Landsat影像,通过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营口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水稻种植区的时空变化,并探究气候因子与经济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营口市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近三十年,水稻种植面积缩减,转变为人工鱼塘;(2)水稻总产量与化肥折纯投入、水稻播种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度增加化肥用量和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对增加水稻产量有积极作用;(3)水稻总产量与气候因子呈现不显著相关,但其作用依旧不可忽视;(4)高温热害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但适度的增温有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农户对农作物品种的认知直接影响其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对于农户重复购买优良品种、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非常有利。本文利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江苏省22县(市)36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农户水稻品种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水稻品种认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业生产决策者是否户主、性别、是否兼业,农户水稻种植面积,农户购种对象,农户所处经济区域,农户换种是否因为种子广告、是否因为农技人员推荐以及是否因为政府良种补贴政策等,农户水稻品种认知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灌阳自1996年推广葛根种植以来,常年栽培面积在133.3hm2以上,种植一直沿袭粗放管理的传统做法,亩栽600-800株,到第二年冬季采挖,667m2鲜葛产量2500kg,年均产量1250kg,产量低,效益低。为此,2005  相似文献   

8.
《农家之友》2014,(12):13-13
<正>再生稻是一次播种、两次收获的水稻栽培技术,在中国有1700年历史。广西在1986年,就开始推广"杂交中稻+再生稻"的栽培技术。据了解,1996年,广西全区再生稻种植的亩产由1986年的55公斤提高到171.3公斤。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大蓄留面积曾达到70多万亩。但到20世纪初,全国再生稻种植面积大幅萎缩,广西最低时才有10万亩。专家分析,再生稻发展受到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劳动力短缺三大因素制约。如今,对再生稻来说,前两大难题已经解决,其复兴,仅差劳动力短缺与政策支持的最后一关。  相似文献   

9.
金川三号(原代号7272)是巴盟农研所(1988-1993年)对引进的100份国内外大麦新品种,进行系统选育,从中选出综合性状好、抗逆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一个优良品种。1994年1月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将原名7272啤酒大麦命名为“金川三号”,成为巴盟啤酒工业的主推品种,1996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3万余亩。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生长缓慢,叶色浓绿、稳二棱、长芒有齿,分蘖力和自身调节能力强,成穗率高,有效分蘖1.3-3.4个、穗长5.0-7.6厘米、穗粒数19.03-23.4粒、千粒重46-55.1克、株高55.5-90.3厘米。含粗蛋白质10.9%…  相似文献   

10.
加强水稻种植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现阶段水稻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论述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技术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为了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于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探究水稻秸秆还田实验,利用实验数据对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并且探索水稻秸秆对于培肥地力的影响,为之后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通过对数据的总结,发现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而且经济形状要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令杂交稻性状可以稳定遗传到下一代。杂交水稻在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对推动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杂交水稻目前在我国的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5%。杂交  相似文献   

13.
一、农田型立体农业的类型广汉县农业正沿着现代化轨道迅速发展。他们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创造了高产、高效、低耗和“三个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农田型立体农业。其较佳的种植模式有以下13种类型: 1.油菜(小麦)——中稻+养鱼型。1985年全县已推广面积1.3万亩,1986年达到2.5万多亩。据典型调查,高的平均亩产水稻可过千斤,鱼过百斤,前茬收油菜籽340斤或小麦700斤,亩收入600元以上,比单一种植麦稻或油稻增值40%。 2.油菜(小麦)——早稻——秋红苕(秋蔬菜或川芎)型。1985年全县推广面积6.23万亩,占水稻面积的15%。  相似文献   

14.
一、杂交水稻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 四川盆地边缘的涪陵地区10个县,从1977年开始种植杂交水稻,经过7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1983年种植面积为667,833亩,比1977年增加50.8倍,由占水稻面积的0.41%增加到21.60%;亩产由752斤提高到982斤,增长30.59%;产量由占水稻产量的0.61%上升为36.56%,增长58倍,大大超过了面积增长的速度和所占的比重。1983年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多产稻谷3.4亿多斤,增加产值4,695.57万元。全区水稻总产达17.95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目前水稻种植面积约150万亩,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50万亩,每年需要杂交水稻种子近200万斤。全市现有杂交水稻制种面积8000亩左右,基本能满足自己种子自给需求。主要推广杂交水粳稻品种有花优14、秋优金丰,亩制种产量基本稳定在175公斤左右。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耕地面积有逐年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稻的生产潜力,消费与贸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水稻生产在中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的10年,水稻面积几乎占粮食面积的30%,稻谷常年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近45%,为国民提供了约40%的热量来源。中国水稻也是世界稻米经济中最大的组成部分。自1980年以来,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3%,稻谷产量占37%。本文通过对中国过去稻谷的供给与需求的深入剖析和对生产与消费增长的系统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是过去中国水稻生产增长的原动力;中国要继续出口大米已不具现实性,甚至中国很可能在几年内由大米净出口国迅速变成世界大米的主要进口国。  相似文献   

17.
南宋时期太湖地区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等谚语,史料证明浙西低田稻作种植是谚语产生的主要支撑。历史上太湖流域以种植一季晚熟的粳稻为主。南宋时期,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浙西低田全面开发,农业经济特别是低田水稻生产发展显著,水稻品种增多,以水稻为主的作物种植制度趋于多样化,水稻产量提高。南宋浙西低田水稻种植的进步,促进了浙西经济繁荣,提高了浙西经济地位,催生了谚语。  相似文献   

18.
黄凤敏 《农家之友》2009,(13):29-29,35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总产量最多,而且我国是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60%,水稻在我国的粮食总产中约占40%。水稻生产对减少贫困人口,农村就业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水稻生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中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长远而言.利用无融合生殖选育的一系法杂交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枣的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枣生产国,2006年我国枣树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枣树种植面积和产量的98%以上.业内人士据此称红枣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