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其主要特征是贫困现状的集中性、贫困原因的复杂性、贫困程度的深沉性及反贫困的艰难性。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空间贫困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应加强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聚合效应;实施产业结构优化,突出特色;将扶贫连片开发和我国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确保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同步,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杨燕曦 《现代商业》2013,(36):40-40
实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现由个体救助向片区联动转变,由扶贫解困向脱贫致富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的重大政策创新。武陵山片区作为唯一试点地区,承载着为全国其他13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探路的重大使命。而湖南省湘西州作为武陵山区地理中心、传统文化中心和物贸集散地,其发展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一个地区走向开放的重要途径。连片特困地区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摆脱贫困的历史使命,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于该类地区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不断提高战略层次,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更加积极有效地扩大利用外资,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连片特困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一个地区走向开放的重要途径.连片特困地区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摆脱贫困的历史使命,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于该类地区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不断提高战略层次,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更加积极有效地扩大利用外资,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连片特困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策解读     
谷雨 《致富天地》2013,(2):23-25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启动实施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全面启动实施。会议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扶贫开发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要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一要加大对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项政策的落实,扶贫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相对贫困问题趋于恶化,尤其是连片特困区,这将长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大别山连片特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精准扶贫的现状,并进一步通过SWOT分析法,明确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精准扶贫面临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基于此,提出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精准扶贫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各地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确定更高的本地扶贫标准。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将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  相似文献   

8.
石漠化是滇桂黔连片特困区贫困之源,我国最近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殊类型贫困区等14个连片特困区作为我国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这是中央对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形势任务进行科学判断后作出的重大英明决策与战略举措,是新阶段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区及河池片区加快扶贫开发、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文章以河池片区为例,在总结回顾过去十年扶贫开发成效与经验、全面分析新形势下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问题与难点重点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新阶段滇桂黔连片特困区把握历史机遇、加快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期为有关部门研究编制相关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罗栋 《消费经济》2017,(3):39-46
本文运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连片特困地区消费市场规模对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连片特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民收入提高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县域消费市场规模对农村金融减贫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当县域消费市场规模低于第一门槛值2069.6元时,除扶持性贷款外,其他农村信贷支持并不利于农户脱贫增收;当跨越第二门槛值3927.3元时,农户贷款、农村企业贷款和扶持性贷款增加均能显著提高农民收入,且三者减贫成效依次增加,农户小额信贷并未发挥明显减贫成效。建议着力构建连片特困地区农村电商平台,加大扶持性贷款力度,发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高农村助农取款服务点铺设率以及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等。  相似文献   

10.
胡波云 《商》2014,(6):191-192
贵州省是我国少有的欠发迭地区之一,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贵州省政府针对贵州的贫困状况,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提出了各种扶贫模式。本文在分析贵州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现状以及扶贫制度产生的绩效的基础上,对部分扶贫制度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自己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2016,(1)
随着油茶的发展受到全国的关注,加之湖南"生态立省"发展方略的制定,以及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政策的推行,湘西州油茶产业遇上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以"非物质文化"整合为契机,将扶贫攻坚、生态维护和传统文化保护结合起来,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力图重构湘西的油茶产业。  相似文献   

12.
将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区作为我国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作出的英明决策和重大战略举措,更是包括广西及河池片区在内的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文章针对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新要求,以河池片区为例,总结过去十年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全面分析新形势下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财贸研究》2020,(5):39-5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利用大别山片区微观调研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别山片区扶贫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会对其脱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良好,但贫困人口脱贫行为程度较低,缺乏自主性;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自主性较低、形式较单一,对贫困人口脱贫行为的正向影响较小。基于此,应充分调动贫困人口脱贫积极性,构建多元扶贫主体参与的扶贫格局,培育并提高连片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湖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贴息贷款在业务开办地区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缓解贫困农户融资难问题、扶持农业产业项目、促进地方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用,较好体现了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的效应。但在实际开展扶贫贴息贷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湖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贴息贷款在业务开办地区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缓解贫困农户融资难问题、扶持农业产业项目、促进地方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用,较好体现了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的效应。但在实际开展扶贫贴息贷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教育水平的落后、人才的匮乏是造成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过去的扶贫模式之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正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教育在脱贫方面的重要性,除教育扶贫以外,扶贫行为的精准性同样至关重要,因此教育精准扶贫成为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的必然选择。文章在阐述教育精准扶贫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教育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并建立了详细的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从而为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期发布《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意见要求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重点解决好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老城区改造和人口流动的实际,重点解决好城镇及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努力增加残疾适龄儿童的入园机会。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其明确指出要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坚持精准扶贫作为当前的重心工作,低碳扶贫正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型扶贫模式,本文以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的陕西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在该地区实施低碳扶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提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一些低碳扶贫新模式,进而促进该地区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5)
加大力度,强化手段,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程,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帮助这些地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精准扶贫的推进是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坚实保障。本文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分析武陵山片区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完善建议,以期对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有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是我国打赢扶贫攻坚战最为关键的两种扶贫方式,二者深度融合发展是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陕南是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典型代表,陕南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融合机制存在着动力机制不协调、激励机制不完善、联动机制不顺畅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着眼于陕南扶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陕南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融合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联结机制,推动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两大扶贫方式的正向融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