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德全  薛丰 《中国市场》2008,(9):122-123
城市贫困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产物,是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问题,探讨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和治理途径,认真汲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治理贫困的经验与教训,对治理我国的城市贫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商》2015,(17):117-118
电子商务扶贫是电子商务在贫困治理中的具体应用。使得贫困人口获益和获得发展机会是电子商务扶贫的核心问题。当前的电子商务扶贫存在三种模式:直接到户的"网商"模式、参与产业链的"授人以渔"模式和共享溢出效应的"渔场"模式。这些模式实现了贫困治理的多元治理格局,构建了以市场为核心的互动机制,并激发了贫困地区的社会活力。从而革新了传统贫困治理机制,使得贫困地区摆脱了内外制约,提升了扶贫的内在能力。但是作为新兴的贫困治理方式,电子商务扶贫仍然存在缺陷,需要其参与贫困治理的策略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王春萍 《商业研究》2007,(4):108-110
困与贫困治理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经济学家将贫困问题研究归于福利问题研究,即研究社会的福利水平与分配。当前对贫困的研究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贫困的内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发展改变的仅是传统评价个人福利和贫困状况的思路,很多问题还处于不断争论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侯明佳 《商》2012,(12):163-16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家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如何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离贫苦的时候,城市贫困现象日趋严重。城市贫困问题给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极其复杂,并带有我国特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因此在治理城市贫困问题时,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通盘考虑。本文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城市贫困的途径,并以解决能力贫困及权利贫困为重点解决对象。  相似文献   

5.
以城市中贫困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社会排斥理论将我国城市中贫困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排斥划分为三个向度,即经济、政府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市场经济排斥、社会保障排斥及社会地位排斥。进而提出了反城市贫困问题的路径,以弱化城市贫困人群遭遇的社会排斥程度,为加强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经济发展形势表明,我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正在由原生型贫困向发展型贫困转变。而经济学领域内的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就是理解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持续性的贫因现象。"贫困陷阱"的产生是由不合理的制度影响下产生的资本临界点效应所致。根治"贫困陷阱",政府应通过改善制度取代资本补助,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关系,从制度建设而非经济补助的角度突破"贫困陷阱",解决好发展型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1986年以来中央政府及各部委颁布的系列减贫政策文本中提炼出“权变治理”模型,以此诠释政府贫困治理的运作逻辑和组织机理。研究发现:根据治理形势及其目标的阶段性变化(治理情境),政府会通过调整剩余控制权分配组合形态的方式来选择相应的治理模式加以应对(策略行动),由此带来的治理质效与治理风险变动(治理结果),又会衍生出新的治理情境和策略行动,从而构成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闭环。进一步看,正是“治理质效-治理风险”的动态变化,使得政府在常规运作与超常规运作之间不断调适,进而推动了中国贫困治理模式的范式转型。研究不仅能够为后续相对贫困治理提供策略指引,还可以为解码中国政府之治贡献新的理论视角(权变治理)。  相似文献   

8.
城市贫困是困扰政府和城市居民的一大难题。着重阐述了以下问题:我国城市贫困的概况,为什么要反城市贫困,如何通过失业保险有效解决城市贫困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青海省全部国家级贫困县都已实现脱贫摘帽,但是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现象被完全消除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全面结束,步入后扶贫时代的青海省仍然面对如返贫或信用监督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贫困问题的治理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发挥金融机构在支持青海省贫困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好的消除相对贫困状态,促进青海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中国贫困治理相关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检索的2010—2020年关于GIS在中国贫困治理中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中国GIS技术与贫困治理的融合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目前GIS技术在中国贫困治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贫困空间分布及特征、空间贫困及其分异机制、扶贫信息...  相似文献   

11.
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杰 《中国市场》2013,(12):70-72
本文通过对环首都贫困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环首都贫困带的存在不仅大大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不利于区域的均衡发展。虽然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扶贫机制、制度建设、产业集群等角度对于根治环首都贫困带做出有益探索,但现实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本文试图从产业融合视角拟对这一旧有问题进行新的探索,以期寻找一条有效解决环首都贫困带治理贫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向仁康 《商业研究》2012,(3):156-160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是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两个层面分析的,"制度性贫困"把"雇佣劳动"制度看成贫困的根源,论及的是相对贫困的范畴;而"失业性贫困"把"雇佣劳动"制度看成失业发生的制度环境,讨论的是绝对贫困的范畴,这也是马克思对市场体制下贫困的一般规律的揭示。我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应主要以"失业性贫困"来解释,以扩大就业政策来化解。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我国"空巢"老人的规模在持续扩大,研究"空巢"老人精神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来自于心理层面、社会支持层面、家庭层面的因素是导致"空巢"老人精神贫困的主要原因,其表现为亲情感淡薄;普遍存在孤独、寂寞、自我封闭的心理;参与迷信活动或沉迷于养生消费。解决好"空巢"老人精神贫困问题,需要"空巢"老人自身以及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社会关注并积极参与、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等多方面救助对策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环首都贫困带的形成更多地取决于政策上的限制开发,环首都贫困带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困扰,更是严重影响着"京津冀一体化"重大国家战略。本文从农民组织化的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新的探索,以期寻找到一条新的贫困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贫困是困扰政府和城市居民的一大难题。着重阐述了以下问题:我国城市贫困的概况,为什么要反城市贫困,如何通过失业保险有效解决城市贫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农村的贫困一直是新疆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央及新疆自治区政府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新疆农村贫困的问题依然存在。首先对新疆农村贫困的现状做了简单的概述,然后找出新疆农村贫困的原因并对其做出了分析,在对新疆农村贫困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对贫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南沿黄经济带地区在脱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而防范返贫和相对贫困治理仍然是重要研究议题.文章测度了2010-2019年河南省沿黄经济地区的贫困治理效率与规模,利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区域贫困治理效率与规模差异,并归纳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贫困治理效率高低交迭推进,在末期达到最高;贫困治理规模与城市经...  相似文献   

18.
柳波 《商》2014,(15):170-171
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所属的群体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下,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问题不断出现,只有改革才能够实现问题的解决。通过教育工作机制的健全、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以及教育方式的改革,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教育工作和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各种教育优惠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家境贫寒的孩子圆了大学梦,考上大学的他们都担负着改变家族命运的重任,但根据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相较于非贫困大学生来说要严重得多,毕业即失业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贫困大学生有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且具有吃苦耐劳、诚恳简朴等优良品质,具有很大的工作潜力。此外,从小接受着国家经济补助的他们怀着感恩之心,必然对社会、国家、人民做出更多贡献,是我国一批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文章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家、社会、学校及贫困大学生自己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东西部之间差距的日益扩大,西部的贫困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社会发展巨大的不平衡,并且可能引起一系列社会后果的重大社会问题。导致西部贫困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体制因素和政策因素入手,认为西部“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不均衡的优先发展战略是造成西部贫困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