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逯砚秋 《商》2014,(15):196-196
人口的地域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任何人口过程和人口现象都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其发生和发展有其时间上的阶段性和空间上的特殊性,其演变过程和组合类型均有其鲜明的地域差异。本文主要是利用第六次人口统计调查结果以及1996-2010年的人口数据,对其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0、2004、2009年三个时间节点,以吉林省48个县市空间单元为研究区域,采用统计年鉴数据,对吉林省人口空间演化特征进行考察,并进一步分析其驱动因素.吉林省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出加速集聚的演化过程,人口重心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加速移动,人口偏移增长处于前期阶段,人口密度分布趋异趋势渐强,经济发展差异是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镇化内涵的人口、经济、社会、设施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甘肃省1996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GIS技术,运用空间聚类法和空间自相关对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演变及分异进行分析。甘肃省城镇化综合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综合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呈现强集聚分布格局。两时期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始终未改变。区域发展条件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是甘肃省城市化综合水平空间分异产生和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运用广州市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街道/乡镇尺度数据,基于象限方位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比较统计地图、非参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10—2020年广州城市人口空间结构、人口密度空间集聚特征与人口增量演化趋势。研究发现:从人口空间分布形态来讲,广州市人口在城乡空间结构中仍然呈明显的“核心—外围”格局,主城区范围人口占市域人口的62.38%;从人口重心变化趋势来讲,细微地呈现出向西南方向偏移,这与城市东北地区被定位为生态保护中心和产业中心有关;从人口密度集聚特征来讲,Global Moran’s I指数为0.746,距市中心12.17km以内的地区系数为正,存在较强的人口集聚现象;从人口增量演化趋势来讲,广州市人口增量呈现“西北—东南”方向增长轴,并与城市发展轴形成重合,未来相关地区人口增量有可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六普”、“七普”资料,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33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流动人口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2020年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人口流动规模空间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空间集聚,但集聚程度有所下降。(2)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集聚区逐步发挥溢出效应,流动人口由核心区向周边辐射;中部地区的空间分布不均范围进一步扩大,人口流出空心化程度加强;西北地区的人口流入显著性增强。(3)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表明,经济与就业因素是人口流动的核心驱动指标,第三产业对流动人口的吸纳能力更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交通因素都可显著解释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异。(4)地理探测器交互探测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因素、高等教育因素分别是省际流动人口、省内县际流动人口的重要的交互解释项。  相似文献   

6.
基于山东省旅游经济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技术对山东省2004-2014年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程演变和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造成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2004-2014山东省旅游经济基本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空间尺度上,山东省17地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山东省应综合考虑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注重均衡发展省内交通,挖掘旅游资源,适当引导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和带动作用,以此促进山东省的旅游产业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空间分布及变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普”和“五普”数据为依据 ,利用人口密度、人口再分布指数、区位商、Lorenz曲线、人口集中指数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十年来 ,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变动呈现三个基本特点 :市际差距进一步扩大 ;空间分布不稳定 ,变化幅度大 ;空间分布不均 ,集中化程度加剧。引起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四普"和"五普"数据为依据,利用人口密度、人口再分布指数、区位商、Lorenz曲线、人口集中指数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十年来,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变动呈现三个基本特点:市际差距进一步扩大;空间分布不稳定,变化幅度大;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化程度加剧.引起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GIS软件(Geographic-l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空间分布和空间集聚进行研究,并运用SPSS对产业空间分布和区域经济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卡产业空间分布和经济发展程度高度同构,尤其集聚在东部经济地带和三大都市圈;银行卡产业和区域经济第三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第三产业GDP与POS交易额一次函数拟合度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南昌市委市政府的搬迁开启了红谷滩新区建设新纪元,真正拉开了"一城双核"的城市格局。本文以第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方法得出,与2000年相比,2010年南昌社会区的类型更多样化和综合化,各类社会区的分布逐渐均衡化,区域一体化程度加强;但非农业人口、批发零售人口和建筑业人口呈现"破碎化"集中分布,最后从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居民行为等方面归纳南昌城市CBD中心区、商业中心区、行政办公区、文化教育区、物流仓储区和工业园区等社会功能区布局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王丽利 《对外经贸》2023,(2):92-94+116
以长沙市旅游关注度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平台获取2012—2021年31省市的网络搜索指数,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长沙市旅游网络关注情况进行空间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总体呈现“驼峰型”趋势,季节性差异较为显著;在空间上,网络关注度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时间差异主要是特殊事件、气候舒适度等因素形成,空间差异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空间距离、交通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部,是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家庭。维吾尔族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也是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维吾尔族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年代,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变动情况也有其独特的特点。针对维吾尔族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集中程度及其在空间上积聚状况的变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指出了新疆维吾尔族人口自1949年以来的空间分布趋于分散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刘珊  周学锋 《商业时代》2015,(6):144-145
本文以江西省为例,从空间结构出发研究江西省文化产业的空间演化特征,运用空间聚类测算2 0 0 6-2 0 1 2年江西省文化产业的空间演化过程:2006-2012年,江西省文化产业空间演化为"蓄力-跨越-辐射"的整体态势,文化产业在201 0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空间上呈现"赣南-赣中-赣东西-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近年来北京市人口郊区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北京市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近郊区已经基本实现城市化,并和中心城区一起组成了新的核心区域,人口正不断向这个新的核心区域聚集。目前北京市城市化的进程正处在新一轮的集聚阶段,新的核心区域人口越来越密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在长期内,整个区域内人口分布将向均衡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近年来北京市人口郊区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北京市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近郊区已经基本实现城市化,并和中心城区一起组成了新的核心区域,人口正不断向这个新的核心区域聚集.目前北京市城市化的进程正处在新一轮的集聚阶段,新的核心区域人口越来越密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在长期内,整个区域内人口分布将向均衡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8年~2017年的统计数据,应用泰尔指数分析方法,从GDP、人口规模和交通运输财政支出三个维度对民航运输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民航运输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维度测算结果的下降幅度有所不同;区域间差异程度有所减小但均衡化不显著,区域内差异有所改善但仍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对区域内各省份泰尔指数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得出在空间序列上差异呈"S"型分布,在时间序列上呈现不规则波动态势。  相似文献   

17.
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为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提升注入了活力,而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提升也为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水平会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影响。利用DEA-Malquist和耦合度模型系统对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技术效率以及人口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农产品流通产业技术效率低和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是同时存在的;农产品流通产业全要素生长率增长是技术进步驱动的,而非技术效率驱动的;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提升和人口城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度呈现出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轮动趋势,在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在耦合度较低的区域,应最大化发挥城市溢出效应,全面提升农产品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在耦合度较高的区域,要积极促进城镇化发展,加强与电子商务融合,全面优化农产品流通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王万禹  王莉 《北方经贸》2014,(5):80-81,84
通过近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水资源日益短缺。对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疆来说,情况更为严重。结合2012年新疆各地州(市)的经济发展及水资源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空间的维度对新疆各地州(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新疆水资源的承载力在空间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南疆5个地区的综合得分普遍较高,结论认为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自然禀赋等自然条件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差异具有普遍性和国际性,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也十分显著,不仅表现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间,还表现在省际间及省内不同区域。笔者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采取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和运用多种计量的方法,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经济发展差异和江西省80个县(县级市)的县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揭示出县域经济间差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州市外来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1980年代以来广州市外来人口在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其空间分布格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原来主要集中于中心区转向主要集中于近郊区,并逐渐向远郊区延伸。针对外来人口的空间变化规律,提出了加强城市人口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