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伟 《商》2014,(35):138-138
会计目标在会计准则制定及相关会计实务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介绍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论述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我国需要以受托责任观会计目标作为重点,当然也应该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方面考虑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  相似文献   

2.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操作的重要导向,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代表性学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的会计目标重新审视,认为"受托责任观"应该是当前主要的会计目标,但是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未来"决策有用观"将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李婧 《北方经贸》2014,(12):162+164-162
会计目标一直是学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从公司治理角度,以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为主线研究会计目标定位,在分析英美、法德模式会计目标的差异后,结合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提出我国应确立以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为中心、以公司治理为导向、针对不同环境分别选择受托责任或决策有用为核心内容的会计目标构建思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描述,将财务报告的定位从满足管理者的需要发展到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强调财务报告不但要满足对企业管理层业绩评价与考核的需要,还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等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决策需要.本文对财务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观点进行了深入辨析,提出当前情况下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融合是财务会计目标的最好表达.  相似文献   

5.
谢易颖  方宇 《现代商业》2012,(20):256-257
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已经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然而对会计目标应该是什么学术界争议颇多,目前有委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本文将从经济学研究的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会计目标产生分歧的原因,提出在考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定位为不同的会计目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是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其次阐述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会计目标定位的国际趋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基础,正确认知这一概念十分重要。当前财务报告目标主要有两大观点: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对财务报告目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与财务报告目标相互影响。最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商》2015,(14)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资源提供者负责,也要为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会计目标含义的再认识,以及目前在会计界关于会计目标的两大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来对市场化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
刘孟婷 《北方经贸》2014,(12):116-118
现阶段我国会计目标定位中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会计目标定位向"决策有用观"转变的现实选择与发展对策是:决策有用观更符合我国的现实经济环境;决策有用并不排斥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坚持决策有用观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本文结合资源基础观等理论,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作用机制和过程,并构建了理论机制作用模型。该模型包含两个作用途径,一是企业对部分利益相关者实施的社会责任,直接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起作用,进而对企业产生作用;二是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两类无形资产,这两类无形资产分别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对利益相关者产生作用,最终对企业产生影响。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无形资产为企业提供了竞争优势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霍杰 《北方经贸》2014,(9):144-144
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会计目标总体确立为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性"。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是适应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会计目标总体确立为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性”。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是适应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4.
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会计目标总体确立为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性"。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是适应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5.
霍杰 《北方经贸》2014,(8):154-154
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会计目标总体确立为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性"。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是适应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6.
江玲 《商业研究》2005,(3):29-31
会计监管即对会计组织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既包括对会计信息的生产和供应做出规范、制约 ,从而为会计监督提供评判标准 ;又包括在企业内部的会计组织监督和协调制衡。鉴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定位于由不同要素提供者通过契约关系组成的一个系统 ,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这些要素提供者 (如股东、债权人、雇员等 )组成的利益相关者集团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企业的经营归根结底应该是为这些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总的目的性要求,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往往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然而,经济主体的性质不同,其会计目标的选择也就会有所差别.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目标所处的经济环境,并对会计目标的两大理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丁立 《北方经贸》2012,(7):83-84
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是两种计量收益的不同理论,也是两种制定会计准则的不同理念。对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会计准则制定理念、会计计量重心、未实现损益的确认、损益计算方法、会计计量属性、损益确认的基础、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和适用的会计环境等几个方面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关系契约,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政策选择倾向是不同的,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应从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入手,完善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权,全面规范会计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走向规范化的重要标志和保障,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发展的产物。会计的主要目标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供利益相关者进行评价和决策。因此,会计越来越被认为是“受托责任会计”。在这种背景下,会计制度的设计就不能不考虑产权环境并受之影响。笔者认为现代产权理论主要是从下面几个层次来影响会计制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