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金融》2001,(4):21-21
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强调,要求各地方政府按比例把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财政补贴资金仍然出现欠拨欠补现象,影响了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预算法》明确规定:中央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只能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无视《预算法》的规定,擅自举措债务。巨额借款势必导致地方财政陷入危机之中,极易引发财政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2006年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银监会党委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经过农村合作金融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改革和支农服务工作在过去的一年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审计署对16个省份的54个县(市、旗)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政策,组织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中央与地方共担、省级统筹、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这项新机制已初步建立,并且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5.
财经短讯     
《理财》2004,(6)
今年将试行高官经济责任审查制党内监督条例出台后,针对各级一把手的配套监督措施正在积极酝酿。中央有关部门今年将启动省部级高官经济责任审查制。通过随机试点,逐步探索,最终出台在全国范围实行的审查条例。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令狐安表示,根据内地有关审计法规,各级审计部门已经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实行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规定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欢迎,在实施中扩大监督范围。除西藏自治区外,内地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所有市长也将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此外,还有部分省的党委、人大、政府机构正打算制…  相似文献   

6.
1994年以分税制为核心内容的新财税体制实施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当家理财和财税部门组织财税收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财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总量连跨台阶,这对壮大地方财政实力,增强地方政府调控能力,促进各项建设事业加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不少地方财税收入数字  相似文献   

7.
梁山  严青 《南方金融》2000,(11):63-63
最近,广东省茂名市政府批转了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关于加大信贷投入,促进茂名市经济金融共同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求各级地方党政要定期不定期向金融部门通报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投资重点,及时主动协调金融部门解决好银企关系协调、信贷资产盘活、维护银行债权、风险防范等外部环境问题,保证经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预算法》明确规定:中央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只能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无视《预算法》的规定,擅自举借债务。巨额借款势必导致地方财政陷入危机之中,极易引发财政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积极的实施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各级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也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正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规模过于膨胀,导致政府财政赤字,使其背后的风险隐患加大。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实施融资平台的历史背景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探究防范化解商业银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措施,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合理的控制财政赤字,避免各级地方政府的财务风险发展为金融乃至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0.
尹竹昀 《中国外资》2011,(14):49+51-49,51
随着我国积极的实施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各级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也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规模过于膨胀,导致政府财政赤字,使其背后的风险隐患加大。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实施融资平台的历史背景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探究防范化解商业银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措施,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合理的控制财政赤字,避免各级地方政府的财务风险发展为金融乃至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自2003年履行征信管理职责以来,积极推动征信法规建设,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听取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征信机构、金融机构、专家和消费者协会等对征信立法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借鉴国外征信立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草拟工作。2009年10月和2011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先后两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此后,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认真吸收地方政府、相关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积极的实施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各级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也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规模过于膨胀,导致政府财政赤字,使其背后的风险隐患加大.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实施融资平台的历史背景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探究防范化解商业银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措施,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合理的控制财政赤字,避免各级地方政府的财务风险发展为金融乃至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3.
<正>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扩大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转移支付业务量的不断增大,由于该类业务分配下达流经的政府层级多、管理部门多、资金项目多、业务战线长、复杂度高,如何科学精准核算好这部分转移支付业务,保障各级政府间理顺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成为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重要课题。适逢2023年新总预算会计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笔者在此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就如何核算好转移支付这类传统业务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4.
财务报告是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综合性文件,既是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情况的总结,也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有关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构成各级财政、其他有关监管部门实施会计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一是担心财政、税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走样。财政、税收政策很多,各种新闻介也宣传了不少,但纳税人知之甚少。他们最担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实施过程中不公开中央政策,或歪曲走样,层层出土政策,一级加一点,到了企业、个体户头哪儿已经面目全非。因此,各极各部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忠实执行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各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甘肃分公司、广大商户等市场主体共同努力,我省银行卡产业发展斐然,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正>财政预决算公开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为有力推动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2022年8-10月,财政部组织对2021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预决算公开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重点关注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2021年度预算和2020年度决算公开情况。这是2015年以来第6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预决算公开检查。总体来看,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推动预决算公开,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基本实现了预决算信息应公开尽公开,公开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2006,(23):8-8
11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忌局、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确保2006年年底前完成清欠任务。  相似文献   

19.
非税收入对于政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与政府宏观调控功能是否有效实施密切相关。并且在非税收入的使用方面,关系到政府各级部门和单位的职权划分,因此非税收入的规范化使用是十分复杂的。关于地方非税收入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如果取消收费,那么政府各级部门的运行就会产生一一系列的问题。国家的经济增长离不开非税收入,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非税收入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是需要加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20.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后,地方税收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呈现持续高幅增长的局面。但也有不少地区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方税收的高幅增长,无视本地区经济基础和税源的实际情况,超越当地经济增长速度,逐年逐层地向地税部门追加收入任务,在制定地方税收计划时盲目加码。究其产生原因,有如下三方面。首先,目前各级地方财政形势普遍吃紧,赤字比较严重,财政资金运行状况十分窘迫,而地方财政支出方面不仅人员经费猛增,而且农业、教育、科技等刚性支出猛增,资金供需缺口很大。为争取更多的可用财力,地方政府便采用以支定收的方法制定地方税收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