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齐斌 《会计师》2014,(11):41-42
我国面临能源短缺的严峻考验,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刻不容缓。受常规煤化石能源资源的限制,我国石油消费增量主要依靠进口满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将大幅度提高。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还将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增长。与此同时,化石能源供应能力却明显后劲不足。因此,未来必须大力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为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提供必要保障。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未来风电发展的前景和发展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风电场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能源日益紧缺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增强,作为减排温室气体的主要手段之一,世界风电发展迅速,技术不断进步。据国际能源署和欧洲风能协会预测,到2020年,世界风电装机将达到12.31亿千瓦,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将达到11.8%,有可能超过核电、水电。 我国风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仅陆上可开发的装机容量就达2.5亿千瓦,加上海上可开发的资源共10亿千瓦,已经超过我国目前7亿kw的总装机规模;并且风电是可大规模开发的新能源中成本最接近煤电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将成为新能源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10,(7):28-31
"十二五"时期,我国的能源发展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以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提升能源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4.
未来电力要围绕对新能源的接受、利用及分布式能源的要求进行发展新世纪以来,能源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全球角度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和人类能源需求的无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过去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能源限制远没有我国现在面临的大。全球每年有160多亿吨标煤能源的消费量,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供应压力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金融》2005,(5):38-41
风力发电是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之一,目前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选择。风电电量占世界总电量的比例逐年增加,风电成本也逐步下降,风电在电源结构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增长,资源相对匮乏的限制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已使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能源供应趋紧和节能减排双重压力下,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备受青睐。世界各国已将风电产业作为能源安全和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在政策导向、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和资金扶持上加大了力度。随着国家能源战略重点的调整和对风电产业扶植力度  相似文献   

7.
《国际融资》2002,(11):46-50
日本能源贷款   日本能源贷款是中日两国政府领导于1979年商定的用于开发和建设中国能源资源的开发性贷款.该项贷款具有政府贷款的性质,体现为期限长,利率低,采购无国别限制.日本能源贷款的目的,对日方来讲,希望通过向我国提供资金,支持我国的能源资源(石油、煤炭)开发建设,根据当时世界能源供应的格局,寻求一条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从而保证日本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我国来讲,则是希望利用较为优惠的资金发展我国的能源事业,提高我国石油、煤炭产量,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扩大出口,因此,该项贷款对于两国来说是具有互补性的贷款.……  相似文献   

8.
能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能源面,临着化石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如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等在未来将飞速发展,具有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投资与合作》2008,(1):82-83
在全球经济与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形势下,非化石、型可再生能源已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扶持,纷纷通过制定政策并出台法规,以政策支持、税贷优惠、费用补贴等形式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风电凭借技术较为成熟、最具商业化规模推广应用的两大比较优势而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脱颖而出。风电已成为目前市场最受关注的可再生能源,预计2010年前全球风电的总装机量将超越小水电而成为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0.
一个由国家投资、包括400个测风塔在内的"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正在建设中,它将给众多风电投资者带来怎样的商业价值?根据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未来15年的风电市场容量至少在15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的能源环境来看,能源和环境是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能源供应形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稳定。供暖领域消费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这些能源,资源有限,不可再生,终究要枯竭,而且传统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的需求相比,能源供应的缺口很大,  相似文献   

12.
能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从上个世纪开始便饱受世界各国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更是因为作为重要能源之一的石油而发生两次资源危机。我国对于能源政策及法律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至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期的研究着重强调能源供应的保障,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形势密切配合。但过于注重能源供应的政策研究导致了此类政策分散于能源产业的单一行业之中,如煤炭行业、石油行业等。这使得能源法制发展未形成全面系统的能源政策及法律体系,缺乏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能源法制建设在我国任重道远。对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可持续能源政策,加强能源政策法制化,开拓并完善能源政策发展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13.
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发展可再生能源行业是许多国家推进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公众逐渐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以及技术进步引导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大幅下行,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最终成为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将是大势所趋。但气候变化同样会对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储量和利用率产生影响,从而增加可再生能源企业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能够通过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而传导至金融系统,对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可再生能源行业金融风险进行模拟分析,对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新能源矿产行业具有特殊的资源禀赋、金融属性、地缘政治等特征,决定了我国必须高度关注新能源矿产行业产业链安全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世界能源结构正在向非化石能源转型,新能源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当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除了满足国内绿色转型发展的需要,还为世界绿色转型提供了新动能。2022年,我国企业光伏和风电设备出口分别占世界销售总量的70%和60%,“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占世界销售总量的40%,这些新能源、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在应对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未来储蓄可能出现不足、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和保障能源资源供给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格局新一轮的调整大潮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历  相似文献   

16.
<正>风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选能源,海上风电已经成为风能开发的重要战略方向,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但风险也很大。我国保险行业应围绕“双碳”和能源战略,培育形成一个能有效保障海上风电发展的保险市场,尤其要提前研究海上风电在能源供给占比逐步提高的趋势下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分析当前我国海上风电保险供需两弱的主要原因,指出仅靠机构自身很难解决保险缺口问题,必须要通过系统化设计,集合行业力量克服市场难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可再生新能源,风能的利用会大大减少煤炭等资源的消耗,对缓解我国能源急需和电力短缺局面,摆脱依赖煤炭、替代能源进口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为我国今后的能源利用开创了新的道路。中国风电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风电装机总量在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6%,2007年我国新增装机296万千瓦,截至2007年底累计装机约6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节能减排以及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的背景下,风电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风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上升已是未来发展趋势。2015年底浙江地区国家能源局累及核准的风电装机容量也已经突破了245万千瓦。同时风力发电行业也受到国家补贴政策下降、风电场自身资源禀赋、当地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电网建设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影响。文章对浙江省内风资源情况,风力发电发展现状、主要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银行在风电项目审查上应关注的主要风险点和相应授信策略。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当前,随着煤电供应日趋紧张以及石化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必然选择。本课题对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金融支持风电开发的诸多制约因素,探讨了加快风电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实现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需要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的努力近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做好风电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鼓励北方地区采用风电进行清洁供热。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接受《中国投资》专访时表示,国家能源局鼓励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