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钢铁工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钢产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钢铁行业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可以说,我国钢铁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势,安全问题严重地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面对国内、国际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钢铁产业迫切需要加强对钢铁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的研究,加强钢铁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钢铁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钢铁工业呈高速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能源与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如何加快技术改造,提升钢铁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钢铁产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脉冲铸轧技术,并分析了其研究前景,以期为钢铁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3.
钢铁产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全球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现阶段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侯喜梅  贾鹏 《河北企业》2011,(10):14-14
<正>一、序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工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钢铁工业的产品,钢铁工业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支柱性的产业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日益与世界经济发展接轨,钢铁工业也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为激烈的竞争,在获得通向国际市场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临来自国际的钢铁企业巨头的竞争。因此,优化钢铁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件十  相似文献   

5.
李龙 《科技与企业》2014,(13):140-140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钢铁产业发展势头较为迅猛,逐渐成为我国经济产业的主要支柱。有些钢铁厂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水平,采用了自动化技术进行生产,在钢铁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部分企业开始关注节能减排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节能成为了钢铁产业的焦点,被众多钢铁企业所重视。本文通过对钢铁厂自动化技术的分析,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等诸多方面,对如何达到节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钢铁企业的蓬勃发展,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我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钢铁工业也是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钢铁工业逐步进入自动化控制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是设备的神经中枢,是自动化系统的一部分,起到了监测设备正常运转的作用,也能够为调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钢铁工业为例,详细介绍了我国钢铁工业的节能降耗情况,阐明了计量在节能降耗工作中的重要性。总结了我国钢铁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指出了今后的节能方向:既要加强钢铁企业中能源物质的计量,又要加强钢铁企业中非能源物质的计量。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自从1996年钢产量达到1亿吨成为世界钢铁产量第一大国,钢铁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近两年,由于钢铁企业的下游产业发展的制约,钢铁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产量大、利润率水平低、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认真研究我国钢铁产业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其在国际竞争力及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大有裨益。一、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钢铁企业作为重型工业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资源紧缺的环境下,如何发展钢铁企业又是摆在国家、企业、社会面前的一个大难题。近年来,我国的钢铁企业发展迅速,但是随着全球能源的匮乏,身为资源消耗型产业中最重要的钢铁产业,同样面临着成本控制的严峻考验。只有将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才能够在市场的浪潮当中处于不败之地,使企业获利。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节能减排是当前党政工作的重点,也是宏观调控的难点,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能源消费约束明显显现,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也使钢铁工业在防污减排、节能降耗等方面承受着一定的压力。毫无疑问,作为高消耗、高污染"大户"的钢铁行业来说,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管理等各种手段,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才能进一步促进钢铁工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健康  相似文献   

11.
<正>一前言对于钢铁企业而言,钢铁价一路下滑已经进入严冬,大部分钢铁企业出现亏损,钢铁供大于求的矛盾依旧突出,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能源高品质利用之争。邯钢在能源介质质量管理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提升钢铁工业能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介质质量的改善也将实现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与我国的国策保持一致,促进了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结构调整的加快,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钢铁工业持续高增长,我国钢铁总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一,对于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经济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迫切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现有铁矿资源,提高铁矿石的自给率,缓解进口矿的压力,维持稳定、足量、优质的铁矿原料供给,以保障钢铁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重点钢铁企业是我国钢铁工业的主体,是冶金部计划管理的重点。重点钢铁企业平均的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地方中小企业,因此,从提高整个钢铁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各项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来看,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它们在整个钢铁工业中所占产品产量的比重。今后应加速重点钢铁企业的建设,使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结构调整的加快,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钢铁工业持续高增长,我国钢铁总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一,对于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经济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迫切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现有铁矿资源,提高铁矿石的自给率,缓解进口矿的压力,维持稳定、足量、优质的铁矿原料供给,以保障钢铁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余莉 《科技与企业》2014,(21):48-48
钢铁在中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价格也屡创新高,给众多钢铁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引起许多社会资本的参与,推动了钢铁业的进一步发展。截至目前,我国钢铁产业投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逐渐由政府主导变成企业和民间资本为主。本文主要对国内钢铁企业工程项目建设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关于铁矿选矿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结构调整的加快,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钢铁工业持续高增长,我国钢铁总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一,对于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经济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迫切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现有铁矿资源,提高铁矿石的自给率,缓解进口矿的压力,维持稳定、足量、优质的铁矿原料供给,以保障钢铁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钢铁企业在我国是重要的产业之一,其成本因素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钢铁企业已经全面意识到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意义,对于成本费用的管理目标,也逐步从成本费用最低朝着成本费用最优化配置的方向转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钢铁企业需要树立全面成本费用管理意识,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钢铁工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钢铁工业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钢铁生产不仅在数量上大大提高,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极大提高。然而,当前我国钢铁生产从总量上看,供求基本平衡,但从钢铁产品结构上来看,矛盾十分突出,传统产品过剩,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因此,钢铁企业TPM管理推进亟不可待。  相似文献   

19.
《经济界》2005,(3):43-4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会议认为,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多年来,我国钢铁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主要是生产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能力过大。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资源、能源、环境、运输条件,竞相扩大钢铁生产能力,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有必要制定和实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继…  相似文献   

20.
钢铁工业具有资源消耗快、劳动力密集两大特点。现今,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着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过剩、阶段性布局不合理的尴尬局面。低端产品行业竞争十分激烈,高端产品技术上不去,长此以往,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技能势必会更加落后。我国钢铁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依靠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方法走低成本路线。本文从钢铁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入手,就企业管理会计中创新应用的一些内容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