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前阶段,我国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风险凸显,大量金融资源聚集在金融体系内循环,金融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功能,存在金融异化现象。文章从现阶段我国金融异化的现状出发,分析金融异化带来的风险,强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金融机构激励机制、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新生事物、平衡金融监管与创新、优化宏观政策目标是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中小型金融机构如何通过差异化、特色化服务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本文从中小型金融机构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定位以及发展机遇入手,探索中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特色化、差异化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能力,加大金融体系内部的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现为企业从金融系统获取资金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的高低.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去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本文介绍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金融改革的看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隋慧杰 《经济师》2012,(8):183-184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安全稳定发展的立身之本。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有企业转型发展滞后的原因,也有企业融资困难、利润微薄以及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深层次反映的是实体经济空心化现象。要切实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必须优化政府服务、制定相应的税收和财政支持政策、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体经济的发展衍生出虚拟经济,然而虚拟经济又是与实体经济相互照应,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又是以实体经济为根本.但是随着虚拟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总量和增加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与此同时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搞清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刘晓欣 《新经济》2003,(2):67-69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到要"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我们理解这个提法意味着我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虚拟经济.作为中国虚拟经济研究"第一人",我们想请成先生谈谈虚拟经济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什么是虚拟经济 ?为什么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如何理解并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 ,对相关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合规与创新的含义谈起,主要从经济形势、政策规定、监管环境、银行业自身发展上分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与创新的关系及意义,从而提出了正确处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与创新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虚拟经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同时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经济.一个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决然离不开虚拟经济发展的,因为虚拟经济能够解决资本要素有序的自由流动和高效利用问题,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完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如蛤运筹管理不当,虚拟经济也可能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负面作用甚至巨大的破坏性作用,其典型就是引发泡沫经济.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多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一直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没有得到有效矫正,使得市场的发展不能建立在投资者良好预期之上.应运用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进一步规范发展虚拟经济,积极利用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严格预防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粱锦城 《经济师》2014,(2):176-177
在当前区域经济从下行转向触底回升的关键时期,实施创新驱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抢占先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及原因分析入手,提出破解临海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关键在于三方面:一是要真正解决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不断降低不良率比例,切实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动性;二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真正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题,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体作用;三是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1.
曹戈 《新经济》2022,(2):75-78
随着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之下,作为经济的血脉,金融发展至关重要.支撑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必然需要先进的金融发展理念和与之相配套的现代金融体系.新时代中国新发展模式赋予现代金融体系新内涵,在服务实体经济、抵御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有着重要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社会进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深入实施.文章梳理了国内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剖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发展走势,并提出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启示和借鉴:完善顶层设计与融合保障;突破数字经济尖端技术;鼓...  相似文献   

13.
荣雪冰 《财富时代》2023,(9):98-100
<正>为避免出现供应链断裂,推动实体经济成熟发展,金融科技应加速优化行业结构,而实体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市场体制不稳定是金融科技服务的主要挑战之一。金融科技应首先解决市场体制不稳定的问题,发挥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逐渐扩大数字经济的发展规模,改变传统实体经济结构,减少实体经济受市场因素产生的波动。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后,给出了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以期为其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4.
简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虚拟经济的规模日益扩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日益脱离,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成为现实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6)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普遍低迷,传统企业发展面临转型发展的困境和机遇。对于企业集团而言,发展产业链金融业务,既是财务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转型升级。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机构,拥有巨大的专业优势和信息优势,但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和自身因素的所限,也面临一定困难。怎样发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服务集团实体经济中特有的优势,助力企业集团实体经济发展,达到"产融结合",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特别是在市场低迷、中小企业资金出现困难的环境下,财务公司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金融从业者关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6.
张仲芳 《经济论坛》2009,(22):14-17
本文基于马克思《资本论》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诠释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虚拟资本过度膨胀的危害性,以期为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防范金融和经济危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虚拟经济的理解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要从虚拟经济的特性等几个方面来认识虚拟经济的含义.虚拟经济有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但虚拟经济也易引发泡沫经济,金融危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2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文章从双管齐下普惠民生、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体制优化流程和加强金融风险管控四个方面,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1.努力发展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发展虚拟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坚实基础。无论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努力发展实体经济,不断进行实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增大实体经济盈利空间。只有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才能为虚拟经济的健康运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2.把握好虚拟经济的“度”,优化虚拟经济的内部结构。(1)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0.
陈昌笋 《经贸实践》2013,(12):11-12
小微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在推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玉环地处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95%以上,而当地中小微企业则成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是玉环经济最有特色、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微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更是小微金融机构最直接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