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世纪以来,"人肉搜索"行为已经发展成为互联网上的常见行为,合理的"人肉搜索"体现了团结互助精神,不合理的"人肉搜索"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必须要对"人肉搜索"设定必要的界限,通过立法规制不合理的"人肉搜索"行为。  相似文献   

2.
程玉洁 《中国市场》2010,(18):145-146
近年来,"人肉搜索"引发了一系列网络热门事件,并带来许多现实影响,探讨其成因成为必要。本文是从传播学角度对"人肉搜索"成因的探讨,包含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传播效果四个方面的内容,探析"人肉搜索"产生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兴起成就了"人肉搜索"这种新兴的网络搜索方式。"人肉搜索"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人肉搜索"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是"人肉搜索"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最注目的就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缺失与网络搜索的人性化发展是重要的讨论话题。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中的人格权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宠"。越来越多的"人肉搜索"事件正在向私刑的性质发展,亟待接受法律的规范。从人格权视角探讨"人肉搜索"对公民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的侵害。并提出规制这种行为的重点:确立网站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李伟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212-213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搜索信息的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但其不恰当的使用也会导致隐私侵权和网络暴力的产生,由此而引发出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也暴露出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薄弱之处。基于人肉搜索的原因,折射出的法律问题分析,对如何给予"人肉搜索"合适的制度框架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肉搜索"便是人们利用网络的产物之一。"人肉搜索"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游走在法律和道德之间。人肉搜索侵犯了被搜索人的隐私权、名誉权、扰乱他人生活,一方面应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的管理,减少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另一方面,应加强立法,将"人肉搜索"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武洁 《商务周刊》2009,(7):12-12
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人肉搜索”日前走红网络。深交所3月19日透露,证监会正指定专人研究针对人肉搜索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5,(4)
"人肉搜索"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名词。如今,它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本文侧重于介绍国外有关隐私权保护,其中包括刑法上的规制。通过介绍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四个国家的相关具体措施,为我国的"人肉搜索"行为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处于互联网规范与现实社会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近年来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方强烈关注。在很多事件中,网友包括网站的某些行为已经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边缘,逐渐演化成了一种实施侵权行为的工具。针对此种情况,讨论如何在既有法律框架内对"人肉搜索"行为加以合理的引导,将是当前一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网络时代催生的一个抓人眼球的新鲜事物,正在以其特有的运作机制和信息搜索方式,掀起一阵阵的"搜索风暴"。它"魔鬼"般无孔不入的威力,让人心为之惶惶;它"天使"般伸张正义的效果,让人举手为之欢呼。拟在科学界定人肉搜索概念的基础之上,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典型案例对其进行利弊分析,并针对其引发的网络伦理危机提出几条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人肉搜索”一词逐渐产生,由此引发的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几年,社会各界对于“人肉搜索”褒贬不一,对于公民随私权的保护也众说纷纭。本文主要针对“人肉搜索”下的公民隐私权受到的影响,提出了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是指通过网民的力量搜寻信息和资源的一种方式。"人肉搜索"将网络隐私权作为攻击目标。其侵权行为终将给被搜索者带来精神上的伤害和生活上的不便。然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若隐若现,因此,我国的传统法律也将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3.
王成浩 《商场现代化》2012,(20):330-33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的同时,各种问题和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搜集方式在也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通过"人肉搜索",人们获取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侵犯公民隐私名誉权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规避风险、解决问题是当前网络立法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虚拟与现实 是网络暴力还是道德延伸——人肉搜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瀚 《电子商务》2008,(10):16-22
人肉搜索就是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  相似文献   

15.
范治斌 《商》2013,(1):161-161
"人肉搜索"时而起到有效的社会监督作用,时而又严重地侵犯公民的人格权利,必须着重解决对受害人的侵权法保护以及制度化防范"人肉搜索"侵权现象的发生。本文着重阐述了以实名申请使用制的方式来应对"人肉搜索"产生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执行难”、“难执行”现象严重破坏了社会和谐,阻碍了中国法治化进程。“人肉搜索”作为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生现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法律争议。最近一些地方法院借助“人肉搜索”的强大力量,获取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探索了一条破解“执行难”问题的新思路。“人肉搜索”执行有力打击了“老赖”,缓解了“执行难”,但其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早年的互联网上有句名言:"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中国互联网网民中飞速发展,这句名言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李红琳  谢纯 《消费导刊》2009,(14):152-152
人肉搜索是指互联网上的网友通过相互之间传递有关信息,采用人工的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进而锁定搜寻目标的一种搜索方式。人肉搜索的出现,有利于一些公众问题的解,但决所引起的法律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如何衡平公众的言论自由与当事人的网络隐私权,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蔡贇婷 《消费导刊》2009,(4):142-142
和传统基于技术上的搜索引擎不同,人肉搜索其实是以社会工程学作为基础的,人肉搜索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个人隐私权受侵犯的问题。本文以人肉搜索现象中体现出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许哲 《致富时代》2011,(7):173-173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产生与发展引起了众多的非议,该文力求突破传统对人肉搜索个案的分析,通过对人肉搜索事件群落的谱系分析寻找其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并通过“自发秩序”的理论对其加以解读,指出通过简单的刑法规则无助于规制人肉搜索,并提出笔者的解决方案——将网络还于网络,建立网络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