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组织形式主要有四种:二级法人、一级法人、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前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产权组织形式基本上都是二级法人。二级法人体制产权模糊,资金总量小,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由于体制的原因,在管理上脱节,利益不共享,风险不共担,不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信用社正进行着深入改革,力求实现法人治理以提高竞争力。然而,因农村信用社存在体制上、产权不清晰等深层次原因,导致在实现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严重缺陷,需要全面改革。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有利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仍存一些缺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须采取创新产权模式,以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王勇 《中国外资》2008,(5):20-22
我国农村信用社已经并正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对股金管理、名主建设、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内控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等的改革。这些改革虽取得过一定的成效,然而我国农村信用社因产权、体制等长期的、深层次的原因造成法人治理结构呈现严重缺陷,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内部人控制、不力的委托代理关系,法人治理结构不对称、内外部治理弱化、认知程度不高等,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随着产权改革的进行,当前应趁热打铁,改革重点应放在加快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上。本文从对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探讨入手,研究并构建出一个相对完善治理结构的改革模式,旨在对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有讨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同国外合作金融机构相比有着独特的性质,它既是一种金融机构,更体现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地区最宠大的正规金融组织.但由于我国传统经济的二元结构带来的制度缺陷、政策缺陷和信息不对称等客观条件制约,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的异化.因此,从制度演进的角度探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问题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于改革的实践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没有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市场化无从谈起。说到底,农村信用社目前的法人治理结构缺陷,是“内因”的缺陷,这种缺陷直接导致了支农动力不足和服务上的惰性和盲目性,关注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不明晰的问题,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目标。使其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合作制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8.
王继权 《重庆金融》2001,(4):31-31,44
1997年以来,农村信用社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意在实现农村合作金融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维护和反映信用社的合法权益。而实际情况是,现存的农村合作金融行业管理体制并未理顺。一方面,县级信用联社负责基层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县级联社以上由人民银行直接管理。这种行业管理体制具有很强的行政隶属关系,必须导致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管理体系的混乱,并加深农村信用社合作制观念的淡化、民主管理的弱化和为农服务宗旨的异化。有鉴于此,必须重构农村合作金融监督管理体系。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监管体系,应以中央银行实施监督管理为主系,以农村全金融行业自律管理为配套,以农信社内部控制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力量外部监管为补充。这种“四位一体”的合作金融监管新体制,是在我国当前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不成熟、不规范状况下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袁峰 《新疆金融》2007,(12):47-48
在大力推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如何适应现代化金融企业的要求,尽快建立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其复杂性,如法人机构众多、服务范围较广、员工队伍庞大、内控基础薄弱等。现代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单单在产  相似文献   

10.
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委托代理入手,在分析农村信用社委托代理制的内容、特征等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即“内部人——外部人”控制问题和由此延伸出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汉中市农村信用社资本情况、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状况等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制约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并提出了推进农信社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合作制原则扭曲、产权关系模糊、法人治理结构失衡和风险承担责任不明等制度缺陷,导致农村信用社运行机制僵化,经营效率低下。只有改革产权制度,控制政府不当干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法》,发挥信用社协会积极作用,才能保证农村信用社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50多年发展,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最庞大的金融组织,但其服务职能尚需增强,经营管理模式有待改善。因此,积极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的成功模式,对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勇 《西安金融》2011,(4):37-38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50多年发展,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最庞大的金融组织,但其服务职能尚需增强,经营管理模式有待改善。因此,积极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的成功模式,对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标是要求逐步建立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其中通过省一级管理机构发挥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推动农村信用社发挥好信贷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供应不足的问题,并通过外部植入的方式,推动农村信用社建立一个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戏之一。本文从地方债务风险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村信用社改革及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性的外部因素和内部障碍,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林  苏洁 《中国金融》2006,(20):51-52
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而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去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把农村信用社建成社区性的现代金融企业则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建设。但是,农村信用社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所有者缺位、法人框架内有关组织权责关系不够明确、运转不够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村信用社作为社员所有、为社员服务、并由社员民主管理的合作金融组织,天生具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农村信用社处于深化体制改革的特殊阶段,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着资产规模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不良贷款占比高及资金紧张等问题。分析和研究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对农村信用社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最庞大和最完备的正规金融组织,但其服务农村经济的职能远未充分发挥,在经营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考察和研究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成功经验,是拓展改革思路的途径之一。文章以日本为例,介绍了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的运作模式,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