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每年年底至次年春季是长江桔水期。这一时期,船舶“超吃水”航行,使长江航道不堪重负,水上安全也受到极大威胁。而2004年至2005年长江桔水期货运量大增。专家称,长江航运更需要各相关部门联合“治超”,以保障“黄金水道”畅通。  相似文献   

2.
对于船舶和海上航行来说,应当加强船舶检验与船舶安全检查,并且科学合理的分析船舶检验与船舶安全检查对船舶适航的影响,更好地确保船舶能够在水上航行。本文针对船舶检验与船舶安全检查进行了相关概述,并且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船舶检验与船舶安全检查对船舶适航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保障船舶安全、经济航行的重要设施,航标设备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着船舶的航行安全。尤其随着近年来航运事业的飞速发展,航标部门的管理维护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如何确保船舶的通航安全成为海事工作的一项重要议题。文章对航标的应急反应情况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同时结合实际从航标布设、后续安排、队伍建设等方面就提升航标应急反应能力的对策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效果评估对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开发、决策、完善、扩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从定量角度对Z省辖区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建成前后的效果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对VTS的运行效果予以有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张莉 《商》2013,(21):41-41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汽车及相关产品的消费也在逐步攀升,有车一族的群体正在不断的扩大。正因如此,对于交通公共交通资源的共享和需求的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大,给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质量和效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有效的对不断增加的汽车数量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为了保障社会公共秩序和人们出行的安全。我国交通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并检查汽车驾驶者的汽车驾驶执照的持有及有效性的情况。所以,随着消费群体需求的增加,社会上涌现出一批汽车驾驶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6.
针对内河量大面广的老旧船舶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系统仍不成熟的现象,为解决在航船舶各设备和系统之间数据采集效率低、实时性差、数据集成困难的问题,在分析船舶航行过程信息组织形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航船舶数据采集网关,以内河船舶航行过程中机舱运行设备数据为采集对象,并将该网关集成到长江智慧航运系统中,实现船端系统设备与云端应用之间的松耦合关系,提高了船舶数据采集的实时性,满足了应用端的柔性需求,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在水上运输中,危险品货物的运量日益增大。为了保证货物、周围环境、人员的安全,必需做好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表文从水上危险品货物运输的船舶、船员的管理入手,提出了提高危险品船舶安全保障的若干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条对船舶安全配员作了定性的规定,即把“船舶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作为船舶航行条件之一,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从保证船舶安全航行、停泊和作业,防治船舶污染环境的角度对每—艘船舶配员作了具体量化的规定,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船舶安全配员在船舶航行安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李印  王晓燕  毛云骞  张安安 《商》2016,(4):249-25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智慧交通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正确的评价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水平,可以更加清晰地认清城市智慧交通发展状况,进而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城市智慧交通的内涵和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浙江辖区海上交通安全,减少航运事故的发生,促进辖区航运业持续向好发展,对2016~2021年浙江辖区内一般等级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并从事故类型、事故船舶类型、事故月份、事故发生时刻等方面进行规律分析。运用基于马尔科夫修正的灰色预测模型对浙江辖区内一般等级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精确性较高,可为航运部门的相关安全决策分析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以减少水上物流运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船舶航行前,要对所有的设施和重要的构件进行安全检查。船舶检查对于保障船舶营运安全和保护水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能对当前的技术使用状况进行及时地评估,确保在航行中不存在重大技术缺陷和安全风险。本文首先分析船舶检验与船舶安全的主要内容,结合船舶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和现状,阐述主要工作内容,提出加强检验工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韩冬华 《市场周刊》2007,(10):40-41
“我们飞行在空中,我们航行在水上,我们奔驰在路面,我们行驶在轨道。”德国波鸿大学的教授斯坦恩说,“但未来的交通还有其他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远超乎人类的想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船舶的通信导航设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先进电子技术的运用给船舶航行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可以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所以,本文将探讨和研究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使用,以确保使用技术无误,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海上贸易活动繁盛,各个国家加大了在海上航行运输工具的投入力度,船舶新型设备和系统不断更新,尤其是电力系统,逐渐以主推进系统为主要模式,使得电力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复杂化.为了保障船舶电网失电后能够第一时间排除故障,失电后的处理方法,将作为重点进行研讨,一系列处理方法的提出,可用于船舶航行时预防性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现代船舶朝着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船舶数量和水域交通密度及危险赏物装载量不断增加,海损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船舶航行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1992年起,国际海亨组织(IMO)、国际航标协会(IALA)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组织经过多次研究和讨论,基本确定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Automatlc Identification System)的概念、工作频率、系统构成、信息交换方式和系统性能标准。国际海事组织在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第五章船载航行系统和设备的配置中,增加了自动识别系统。具体规定了不同类型船舶的实施时间。随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也不断扩展,其发挥的作用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相关定义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是指保税加油企业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保税油供应的经营行为。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可以延伸至跨关区直供业务。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是指对国际航线运营船舶供应的保税油储存在指定的保税油专用油库,由海关实施监管。国际航行船舶大多以燃料油为动力,船用燃料油成本通常占船舶总运营成本的30%~60%,其市场、价格变化对航运业影响巨大。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保税燃料油享有免税政策,成本较为低廉,因此国际航行船舶使用保税燃料油已成为国际通行惯例。  相似文献   

17.
高速船,顾名思义,是相对普通钢低速船而言,航速在每小时45公以上的新型船舶。近三十年来,世许多国家将大量高速船投入水客运,大大改观了水上交通的貌。现在,世界上使用的高速船主要有以下几种:高速双体船。用铝合金或玻璃钢船体,以减轻船体结构重量并用两个船体以减小水阻力。双体船航速通常为每小时45~65公里。水翼船。铝合金船体。在船底下装有像飞机机翼形状的水翼。水上航行时,水翼产生升力将船体举到水面以上,在空气中航行,这样,船体避免了强大的水阻力。空气阻力通常只有水阻力的八百分之一。水翼船航速通常为每小时60~80公里。  相似文献   

18.
为直观反映船舶航行的碰撞风险,根据数据挖掘技术和航运交通特征理论,引入AIS数据的多种属性,改进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航运交通风险评估方法。将航运交通特征分为动态特征和静态特征,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船型、位置、速度、航向等船舶特征数据,计算碰撞风险系数。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由于较高的船舶交通流量和密度,夜晚时段船舶的碰撞风险显著高于白天时段,碰撞风险最高的船型为油轮和货船。因此,建议针对这2种高风险船型设置更严格的限速和通行提示,以确保内河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财经界》1997,(6)
高速船,顾名思义,是相对普通钢低速船而言,航速在每小时45公以上的新型船舶。近三十年来,世许多国家将大量高速船投入水客运,大大改观了水上交通的貌。现在,世界上使用的高速船主要有以下几种:高速双体船。用铝合金或玻璃钢船体,以减轻船体结构重量并用两个船体以减小水阻力。双体船航速通常为每小时45~65公里。水翼船。铝合金船体。在船底下装有像飞机机翼形状的水翼。水上航行时,水翼产生升力将船体举到水面以上,在空气中航行,这样,船体避免了强大的水阻力。空气阻力通常只有水阻力的八百分之一。水翼船航速通常为每小时60~80公里。  相似文献   

20.
邴春霞 《消费导刊》2013,(7):119-119,124
从流通领域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看,需要全面分析流通领域交通管理的历史沿革问题,保证流通领域交通能够符合交通事业发展客观规律的具体要求,当前需要在传统体制的影响下积极探索流通领域交通事业发展的方向,从管理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方法角度实现其科学化发展。管理体制保障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让各个机构能够发挥各自作用,积极实现各种职能,全面实现交通建设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