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启蒙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早期的严复到后来的五四运动直至今日的新儒家,关于启蒙的话题一直在继续。从“物竞天择”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到日后的“超越启蒙心态”,中国知识分子一直致力探索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与盗跖喝酒     
《民营视界》2007,(4):75-75
我上初中的时候,正赶上批林批孔,由此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启蒙”,身为中国人而第一次知道了孔子、孟子。不过,“启蒙”是反过来进行的,老师告诉我,世上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坏人”,一种是“好人”,坏人是孔子、孟子,好人呢?好人是商鞅,因为他让秦国人民守纪律,还有李斯,  相似文献   

3.
何为“中国梦”?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告诉所有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那么,作为一名共和国预备警官,我们应该怀揣怎样的“中国梦”呢?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人民警察是每一个预备警官的的梦想,也是实现伟大复兴我们力所能及的!那么,怎么才能成为一名让人民满意的优秀人民警察呢?  相似文献   

4.
叶婷 《宁波经济》2011,(9):48-49
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推出的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人们终于可“一窥”善款的来源和去向。然而许多人依然感到“不解渴”:为何个人捐款去向公开要设定数额“门槛”?历年善款使用情况何时公开?使用效果究竟如何?这一系列问题引发的疑惑是:中国式慈善的透明之路为何这么难?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在使用某一产品时,发现该产品同时附带了其它产品的信息,你会不会接受?具体来说,当你使用某一品牌的牙膏时,包装上建议你使用同一品牌或某一品牌的牙刷,你会不会接受?或你买“老人头”皮鞋时,皮鞋的包装盒上建议你使用“金鸡”牌鞋油?你会不会考虑?  相似文献   

6.
官场实际权力的体现,一在用人,二在用钱。钱怎么用,主要用在什么方面、用在谁的头上,这是一个大问题。权力需要“修己以安百姓”。尤其是在使用取之于百姓的钞票上,“修己”还是放纵自己?保“官生”还是保民生?这不是道德选择题,这是制度选择题。  相似文献   

7.
幽默篇     
《发展》1997,(2)
幽默篇取经砖瓦厂厂长:“你们这是糕点厂吧?”糕点厂厂长:“是啊,有什么事吗?”砖瓦厂厂长:.“我们的砖老烧不硬,我们想来取经,你们的糕点是怎么做得那样坚硬的?”狼肉没提价一个小朋友在文具柜台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对售货员说:“阿姨,买一支羊毫毛笔。...  相似文献   

8.
林影 《沪港经济》2008,(1):71-71
“喂,快递公司吗?我这里是《沪港经济》杂志社,一份快递请送往常德路。”扣下电话,还没写完信封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刚刚叫的快递已经赶到。我愕然了,“你怎么知道我叫了快递?”“我正好在楼下,是公司打电话给我的。…那你公司怎么知道你在我们楼下呢?”我不解。“我们快递公司,使用了数字集群手机,可以快速呼叫,还可以群呼。”我终于明白了,最近这家快递公司效率之所以比以前快了许多,原来奥妙在此。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积极做好新时期学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发展》2008,(6):87-88
一、以党的学习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主线,继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十七大报告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之路,关键在于我们教育战线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既是党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也是教育界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的理论延伸和逻辑必然。回应这一命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根主线不动摇,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石楼地处黄河东岸,吕梁山西麓,境内沟壑纵横,山多地少,十年九旱,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全县农村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大力推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制度。如何认识“一事一议”制度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的积极意义?民主决策制度在贫困地区推行有何难度?应采取何种新机制?政府应当发挥何种作用?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摆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刘艳平 《魅力中国》2010,(17):298-298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产生,或者换句话说,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教师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6月1日起,我国施行“限塑令”。这意味着中国老百姓告别“免费”使用塑料袋的时代。那么,在俄罗斯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3.
乐承耀 《宁波经济》2005,(9):45-47,13
浙东学派中的和谐社会思想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含民为邦本、社会公平、民主启蒙和清廉政治等内容。研究这一思想,我们能够得到借鉴和启示。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社会公平原则,坚持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时,还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4.
《中国集体经济》2009,(5):33-33
在近期的媒体报道中,“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使用。那么,这两个概念究竟有何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5.
微博热词     
最近,申遗像一股旋风,华丽丽地吹着我们。“丹霞”的一夜成名把“世界遗产”的名号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广东丹霞山、湖南良山、贵州赤水等六个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一些网友提出:这六个景区为“申遗”花费的资金总额达十几亿元人民币,这些钱到底花在哪儿了?景区“申遗”成功后,当地政府为了按期归还银行贷款,景区门票是否会大幅涨价?到底由谁来为中国式申遗的巨资买单?  相似文献   

16.
卡尔维诺说:“我们所谓的爱,难道不是我们身体这部机器中的一种程序吗?”是的,这一时期,爱变得越来越量化,简单化,物质化,隐型化。  相似文献   

17.
今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是“税收与公民”。如果要我们对这一主题做进一步注释的话,那就是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与西方社会“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两种事不可避免,那就是纳税与死亡”的含义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为什么公民“依法纳税”在西方社会早已被作为一种社会法律与道德规范以及价值取向向得到广泛认同,而在我们的社会里就成为问题,而在我们的社会里就成为问题,因而多年来反复宣传,喋喋不休呢?为什么中国人的“依法纳税意识”不如西方的“洋人”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新的时代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新模式”,这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未来新模式的基调是什么?我提出一个看法:“中因而临着第三波转型”。第三波转型转到哪里?我研究的结论是,新模式的关键词是“复兴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什么?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然而老话说,熟知非真知,以为自己很清楚的事情,其实未必就一定是那么回事。我们每天都习惯性地看新闻,但是否认真想过什么才是真正的新闻?我们能那么肯定地说在新闻媒体上天天播放的就是新闻么?如果不全是,那么那些我们认为不叫新闻的东西又该叫什么呢? 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起码应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新”,一是“事实”。如果只“新”,而没有成形儿的“事实”,那么不能称其为“新闻”。与之紧密相关的,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说话”、“开会”能不能算构成新…  相似文献   

20.
于维华 《魅力中国》2010,(14):68-69
人物”由“人”和“物”这两个语素的主要意义互相补充构成,后来主要侧重于用以指人了。同样的演变情况可见于“事情”一词。但“事情”在现代汉语中,除个别情况外,都可以与它主要意义的承担者“事”字互换使用。而“人物”却不能用“人”替换,因为“人物”一词后来除了“人”的意义外,中加入了“杰出、有地位、有代表性”的意义特征。原因何在呢?可与“物”字的意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