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旅游是旅游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城市旅游业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中国的城市旅游发展存在一种盲目扩张的现象,部分城市想通过扩大旅游业的投入(如大量兴建五星级酒店)来获取更多的旅游产出(收入),衡量一个城市旅游投入与旅游产出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运用DEA模型对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旅游投入产出效率即城市旅游经营效率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引入修正系数的概念,以对不同区域的城市由于发展环境的不同造成的旅游产出的误差进行修正。最后,对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旅游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提出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概念和评估方法,分1999—2001,2007—2009两个时间段,对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与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大小的排序体现出近年来15个副省级城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业绩与潜力的相对地位,以及这15个城市从1999年到2009年利用外资相对地位的变化。通过以上分析研究,为15个副省级城市制定更有效地吸引及利用外资的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DEA方法是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本文利用DEA模型的两种形式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集约经营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制约我国集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之一,对区域内整体城市化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基于城乡统筹视角客观评价西安市目前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是制定西安市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截面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对比、分析西安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明确制约西安市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因素,为推进西安市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新思路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六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2012—2020年236个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及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全国及各地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持续提高的趋势。分区域来看,东部高质量发展水平领先于中部和西部,中部略优于西部。分维度来看,区域协调发展最快并成为促进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绿色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则有所下降;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直辖市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维度;市场化程度、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对省会(首府)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赋能显著;市场化程度和科技创新则是副省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因素。基于此,应进一步巩固头部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果,充分发挥省会(首府)城市、头部梯队城市等在城市群中的带动作用,并因地制宜增强各地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成都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来,成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6位,占全国、西部地区和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4%、6.8%和32.3%.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上半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13.5%的较高增长速度,但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中有所下降,本文分析了排名下降的原因,并针对成都市第二产业比重小、增速排名持续走低这一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区域发展战略思路上发生的重要布局和走向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全球竞争视野下东部地区经济与产业率先转型;二是腾笼换鸟,以产业融合发展避免产业的空心化;三是绿色突围,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低碳化、生态化;四是强调区域特色与优势形成经济增长的竞争力;五是强调关键亮点的带动,由点到到面。在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下,我国新一轮区域合作与发展将由"点对点"、城市与城市、以增长极为核心的"集化发展"向"泛化发展"延伸,进入一个以区域为主要单位、以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为主要格局的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这两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限制性因素:行政中心与区域中心不对称,发展速度与城市内涵不对称,文化底蕴与大都市形象不对称。这要求城市发展进程中从"大石家庄"视角出发,在京津冀大背景下规划石家庄城市体系,以正定、栾城、藁城、鹿泉(包括井陉),构建"一核四星"的城市发展格局,才能够形成"核心城市→次级城市→城市子群→小城镇团"的四级结构,进而大都市与腹地得到有效整合,以石家庄为核心的京南都市体系得以形成,石家庄的城市影响力得到强化,在京津冀鲁晋等大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厦门作为副省级城市在我省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厦门市已经成为福建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但是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厦门的发展又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和研究宁波市海曙区在我国大部分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心城区中服务业发展的地位和所处的层次,对海曙区进一步提升区域地位提供可靠可行的建议。本文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海曙区和我国大部分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海曙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所处的位置,也分离出八个服务业发展较好的中心城区;继而就服务业发展的规模、结构、成长、效益和发展环境,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海曙区服务业在上述五个方面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和酒店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此时,人才问题却成了影响酒店发展的"瓶颈","三线"城市酒店业人才问题更为突出。文章以"三线"城市龙岩市的酒店发展及人力资源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三线"城市酒店人力资源紧缺原因,并提出了突破"三线"城市酒店人力资源"瓶颈"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全面回顾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税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经验,阐述和分析了中国税制改革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步中国税制改革的目标展望,这对"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认为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政策性因素、市场性因素、个人禀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气污染现已成为全民关注的主要环境议题。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和中国环境数据2011,本文采用岭回归方法对全国31个主要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岭回归的结果来研究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因素,其结论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是国家生产力体现的根本,"中国制造"所追求的价值实现就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及国家整体的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其战略发展问题与中国经济和国家战略整体紧密相关,"中国制造"的战略发展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制造业内部,国家宏观层面也有多种因素影响着"中国制造"的发展。本文中国制造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和最近几年影响制造业的人民币升值、劳动合同法等几大宏观因素切入,分析了近几年我国制造业的处于困境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性,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各个过程都是作为一个有机体变化更新的特定阶段。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是经济中心城市的两个主要功能。两者不同的机理分别产生"城市病"问题和内城问题。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集聚效应要先于扩散效应发生,因此内城问题往往产生于城市化后期。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内城问题在表现特征上有着一些与"城市病"问题截然不同的方面,有其特殊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是武汉市旅游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关键一年。截至2013年12月底,武汉市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为170221143人次,同比增长21.00%;旅游总收入16334018万元,同比增长20.70%。2013年武汉市发展速度竞争力居全国榜首,在全国15个副省级重点城市中,武汉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第6位,旅游现实竞争力进入三甲,发展环境竞争力居中,总体处于第二梯队首位,华中区域旅游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向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 ~1988年,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取决于新增城市数目和原有城市市辖区面积的扩张,到1989 ~1998年,城市聚集经济、城市市辖区面积变动、和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1999 ~2008年,已经进入了一个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新时期.总的来看,影响中国城市人口增长既有经济因素,又有诸多的行政和政策因素,譬如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的户籍制度、不同时期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等.从发展趋势的角度看,经济因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政策和行政因素的效能在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并扩展国际上通用的贸易引力模型,加入两国人均GDP、贸易政策因素两个变量对2001-2007年间中国与东盟、日、韩12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两国GDP值、空间距离、他国人均GDP值、制度安排是影响我国在"10+3"区域中进出口双边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得出:如果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更多的由它们的GDP总量决定,说明两国的贸易尚处于初级阶段,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是两国的主要贸易产品;中国的人均GDP对于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影响不大,统计上不显著,而其他国家人均GDP水平的影响较大,统计量较显著,东盟10国和日本、韩国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明显;ASEAN组织成员国相比APEC组织成员国更有利于发展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