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河北经济研究》2005,(9):37-39
县域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2004年,我市8个县实现生产总值204.2亿元,占全市的68.1%;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5.0亿元,占全市的51.2%;总人口315.9万人,占全市的87.4%。承德经济欠发达,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县域经济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揭晓,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2.3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14.9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7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21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5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7590元。  相似文献   

3.
如何引领县域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一直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难题。近年来,唐山市滦县从本地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实践,县域经济驶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全县实现GDP75.947,元,全部财政收入3.6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同比分别增长16.1%、48.4%、7.6%和8%。滦县的县域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就在于选准了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适应县情、符合规律的发展之路,主要体现在四个“成功”。  相似文献   

4.
如何引领县域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一直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难题。近年来,唐山市滦县在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托县情,大胆探索实践,他们坚持以项目为突破,拉动县域经济驶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全县实现GDP75.9亿元,全部财政收入3.6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0元,农民入均纯收入3900元,同比分别增长16.1%、48.4%、7.6%和8%。  相似文献   

5.
准确定位破解难题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德州市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积极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特色化和开放化,努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4年,全市11个县市区GDP完成644.25亿元,占全市的93.8%,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22.3%;县域地方财政收入20.63亿元,占全市的84.8%,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24.2%。今年1~9月份,县市区GDP完成574.24亿元,占全市的94.9%,同比增长21.4%.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即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社会呈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97亿元,增长2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亿元,增长14.2%;各项存款余额17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2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0%和15.7%;农民人均纯收入6478元,增长12.9%。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名列全国最发达百强县第38位,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7.
汶上县是全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把干事胆识与科学态度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工业强县、化名县、生态优县”建设目标,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明确目标,务实拼博,实现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地方财政收入2亿元,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66元,增长11.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9.98亿元,较年初增加5.66亿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004年,滦南县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着眼于“富民”和“强县”两大目标,以项目建设、特色农业、体制创新和环境优化为突破口,努力拓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2004年,全县计划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06.12亿元,全  相似文献   

9.
陵县是全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近几年,陵县立足本县发展优势和潜力,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统筹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县域经济呈现出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生态良好、活力无限的繁荣景象。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3亿元,比2002年增长2倍;地方财政收入2.04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今年1-7月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1.4亿元,  相似文献   

10.
《河北经济研究》2005,(9):27-28
2004年,保定市22个县(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48.4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4.96亿元,分别占全市的76.46%和51.35%。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县域经济对经济全局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发展县域经济,既是每个县(市)自身的核心任务,也是做好全市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唐山经济》2006,(1):27-28,40
近年来,遵化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遵、旅游突破、工业强市、龙企富民”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三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在第二、三、四、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分别位居第77、76、61、55位,位次逐年提升,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预计2005年可完成生产总值212亿元,同比增长23.3%;财政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52.5%;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37.5‰遵化连续四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交城在全省属小县,也不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但交城区位优势独特,处于省城太原半小时经济辐射圈内,大运、青银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筹建中的太中铁路穿境而过。基于这样的认识。县委、政府提出了“实施工业化、城市化牵动战略,建设太原区域卫星城市”的发展目标,确立了“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经济结构调整思路,并坚持不懈抓落实,经济结构调整引领县域经济步入了快车道。预计今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可完成20亿元。是五年前的3.5倍;财政收入可突破4亿元,是五年前的5.6倍。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2009,(9):80-81
近几年来,府谷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把大力发展县域工业作为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已基本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为支柱的县域工业体系。其中,民营经济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截至2008年全县民营企业总数发展到17068户;实现增加值71亿元,占GDP的61%;利润37.9亿元,上交税金18亿元,对财政的贡献率达60.4%;从业人员81556人。  相似文献   

14.
德保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全县辖12个乡(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边境地区靖西、那坡县与百色右江河谷相连接的咽喉要道。近年来,德保县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广西县域经济十佳县”,2008年被评为“广西县域科学发展进步县”,2009年上半年,全县完成GDP11.76亿元,同比增长2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0亿元,增长89.0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8亿元,增长39.6%;财政收入完成1.8936亿元,增长4.97%,实现了县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诸城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大科学投入为切入点,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1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1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升至全国百强县(市)第35位、地方财政收入保持全省前五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诸城面临的空间、土地、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也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新城区依托区位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努力加快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2005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亿元,是2000年的4.5倍,年均增长34.6%;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228元,比上年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009元,是2000年的1.76倍。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整体实力壮大,竞争力增强,形成了强县率先发展、中间县加速崛起、欠发达县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2005年,县域行政区域总土地面积14.9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95.1%;年末人口总数8230万人,占89%;实现生产总值14650.1亿元,占79.3%,县域地方财政收入501.52亿元,占46.8%;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玉田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产业富县、环境立县”四大战略,强力推进非资源型经济发展,坚定不移走开放发展、特色发展、集约发展、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了全县经济的既好又快发展。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1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8亿元,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30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发展旅游业是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充分认识泰来县发展旅游经济所具备的地理优势、人文优势、交通优势、林草渔优势、投资环境优势。在现有的资源状况中,科学规划出以现有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的“秀美山庄”旅游开发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好泰来县的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20.
黄冈是片红色的土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这里曾走出4支工农红军,诞生了230位将军。近年来,这片红土地上发生的变化巨大而深刻。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比2007年增长15%,高于湖北全省平均增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1.3亿元,增长30.6%,高于湖北全省平均的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在全省地级市中首先突破1000家,达到1003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0家,县域经济取得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