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7-15,109
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炼油工业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炼油能力迅速提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炼厂布局有所改善,油品质量快速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内外资兼有的多元化竞争新格局.2015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增至6.5亿~6.7亿吨,炼油企业与资源国之间的大型合资炼油项目合作将深入发展;装置规模和炼化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加工不同原油的适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将持续调整优化;汽柴油标准将继续升级;替代能源将得到更大发展.文章还对中国炼油工业未来发展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炼油能力概括地说是“又大又小”、“又多又少”,即炼油总能力大,单系列能力和高含硫原油的加工能力小;原油加工能力在地区分布上表现为北多(西北、东北多)南少(华东、中南、西南少)。实际上,存在有效炼油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国内油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今后国内石油资源供应制品将继续扩大,预计到2010年约40%的石油资源供应制品将继续扩大,预计到2010年约40%的石油资源将信赖进口,而且可能更多地信赖中  相似文献   

3.
2013年,我国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6.33亿吨/年,同比增长5.5%。全年原油加工量增速进一步放缓至近7年的最低,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国Ⅳ汽柴油逐渐在全国供应,炼能过剩的问题凸显。2014年,我国炼油总能力预计将达到6.73亿吨/年,同比增长6.4%。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将着力化解炼能过剩问题,但不能搞一刀切和搞平均主义,同时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根据市场和资源优化布局,推进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国炼油业规模继续快速扩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75亿吨/年,同比增加6.5%;炼厂平均规模继续有所提升;装置结构继续调整,深加工、精加工能力继续加强;油品质量升级稳步推进;一批大型新建和改扩建炼油装置建设继续推进.2013年,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预计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将加快;炼油能力和原油加工量将稳步增长,达到4.89亿吨,同比增长5.4%;炼油布局进一步优化,装置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物能源等替代能源继续发展,将为炼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开拓新思路.今后几年,我国炼油工业仍将处在由大走强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困难与优势兼有,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6.
石油堪称现代工业经济的“血液”。当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时,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将呈倍数增长,而石油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石油资源战略是:做大国内石油资源规模总量;花大力气扩大国外石油资源市场份额,提高石油生产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可替代能源,建立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成品油价格机制不顺外,我国炼油能力偏紧以及炼油布局不尽合理也是重要原因。本文在对我国炼油工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未来国内经济增长形势并结合乙醇、甲醇、生物柴油、二甲醚等替代燃料发展趋势,预计2010年、2020年我国汽煤柴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3亿吨和3.4亿吨,届时,我国炼油能力则需达到4.4亿吨和6.1亿吨。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世界炼油工业发展平稳,成为连续第5个增长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稳中有升,再创历史新高,炼厂总数相对保持稳定。全球油气储量较上年小幅增长,原油和凝析油产量估计为36.24亿吨.仅比上年实际产量增长0.2%。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20年我国石油需求的50%左右可由国内石油生产来满足,国外份额油和包括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原油在内的外贸油的稳定进口将使我国的石油供给基本安全。但是,中国石油工业需要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定义为:用不断创新的技术,清洁、经济、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国内石油资源,充分利用国外石油资源,保持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石油需求的安全供给。其核心应该是合理配置和利用国内国外石油资源,保障石油长期安全供应。其内涵应包括:石油的持续安全供给,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石油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国炼油能力激增了72.8%,成为建国60年来炼油能力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10年。在这10年中,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快速增长,总体格局不断变化;炼厂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炼化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炼油装置结构不断调整,深加工、精加工和适应能力不断提高;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替代燃料发展稳步推进。2009年我国炼油业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推动下,走出了由低走高、扭亏为盈的过程。目前我国炼油工业已进入一个由大走强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将努力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配置资源、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炼化一体化和基地化建设,在继续增大规模实力的同时,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真正实现由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的转变。今后要加强行业的宏观调控,注意把握投资和投产节奏,确保我国炼油工业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的炼油和乙烯产业规划。到2010年我国炼油工业将新增原油加工能力9000多万吨/年,同时淘汰低效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形成20多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65%。2010年我国炼油加工能力将达到4.0亿吨/年左右;到2010年,通过改造或扩建现有企业,增加乙烯生产能力438万吨/年,  相似文献   

12.
加工进口含硫原油的回顾与建议高敦仁我国石油资源不足,今后单靠国内生产的原油,很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据预测,到2000年,国内需加工原油1.95亿吨才能满足需要,但估计国产原油只有1.45亿吨,需要进口5000万吨。可以预见,将来我国炼厂加工的进...  相似文献   

13.
一、依靠科技进步处理好炼油和石化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工业的技术进步对实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根据欧佩克和国际能源协会的统计预测,近10年来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在未来20~3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量将继续增长,炼油能力将进一步扩大,生产与需求基本保持平衡,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将占主导地位。运输燃料仍将主要以石油为基础,且需求量将以2.1%的年平均增长。我国的原油加工能力也将由目前的每年2.2亿吨左右增长到2010年的3…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业绩和部分竞争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石油石化业以三大石油石化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产业核心。其竞争实力,正在快速跻身于世界石油大公司的行列。但尚存在较大差距,跨国经营程度、企业经营效益、企业规模、加油站营销水平等均不如国外大企业;石油资源的接替矛盾十分突出,石油可储采量低于采出量。因此,加快开发和增产国内原油,开拓和利用海外油气资源,跻身跨国经营行列,发展炼油石化的规模化经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减员增效,是实施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带动国内石油需求较快增长。受资源条件限制,国内原油产量增长有限;而在石油需求强劲增长、原油加工能力增加、炼油利润得到保证等因素影响下,原油加工量和多数油品产量都较快增长;石油进出口继续大幅增长;国内油品市场价格波动下跌。四季度国内石油市场基本面将支撑石油需求较快增长。而在石油需求增长的带动下,成品油产量和石油进口量也将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国内原油产量1.9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净进口原油1.93亿吨,同比增长10.2%。其中,四季度净进口原油5100万吨,同比增长18.7%。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化工轻油、高等级道路沥青、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全国炼油加工负荷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炼油行业的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炼油单位成本稳步下降;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炼油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含硫原油加工和管道项目。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炼油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展望2004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2.52亿~2.55亿吨,增幅为5%~6.3%。预计2005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2.6亿~2.7亿吨。  相似文献   

17.
原油资源是炼化工业的发展之基、效益之源。世界范围内原油的储量、产量情况关系到炼油工业的发展潜力,原油的品质和价格又对炼油工艺技术和效益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原油价格又直接受到原油供需形势的影响。因此,关注世界原油供需形势,分析未来原油供应的数量、品质和价格与需求,对于研究炼油工业宏观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行业动态     
中石油上半年原油产量增长1.8%;中法合作西南四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启动;中石化上半年原油生产增长3%;我国生物质能源将替代石油20%;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内补充战略石油储备;新疆又一个钾盐项目奠基;广东省预计今年全年成品油缺口达125万吨;亚洲最大草甘膦项目在镇江动工;中科合资炼油项目落户南沙珠三角可望告别缺油;未来5年中国需40~50艘超大油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炼油能力的布局必须统筹兼顾,全国一盘棋。在石油资源国纷纷发展炼油能力、减少原油出口的大趋势下,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布局更需从长计议。在运用大型线性规划优化系统对我国现有炼油布局及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炼油布局调整的思路。在原油开采(进口)、运输、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上,“流向”起着重要作用,炼油企业的原料进厂和产品最终销售到市场的加权平均成本,最低者最具竞争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需要较2006年至少增加2亿吨/年的原油加工量;东北、西北地区原油加工能力大量过剩,为发展下游化工而扩能的总增加能力应控制在1000万吨/年以内;华北地区是消化东北地区过剩成品油的最理想地区,不宜扩能;西南地区在原油资源落实的情况下,到“十二五”末可增加3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中南地区具备增加炼油能力的优势条件,可增加3000万吨/年左右;华东地区是成品油缺口最大的地区,2020年较2006年至少应增加1.3亿吨以上。  相似文献   

20.
信息传真     
中国原油消费年均增长5.77 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79%,原油消费年均增加5.77%,而同期国内原油供给增长速度仅为1.67%。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石油资源发展的速度。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2006年上半年,我国原油产量达9166万吨,同比增长2.1%;石油净进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