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美国人在享受了经济持续十几年增长的快乐之后,在4月初却不得不接受今年1季度企业盈利下降的痛苦事实。新经济为美国经济的漫长蜜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许多人乐观地估计,新经济将会无限期地延长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链条。但是,最近美国经济坏消息的频传,却给这种乐观估计蒙上了一层阴影。美国经济是否还能搭乘新经济的快车继续走下去,经济学家对此众说纷纭,在这里暂且不说,太平洋彼岸的中国经济快车还能否在经济高速公路上跑下去,这才是国人最为关注的话题。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专家邱晓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名话也许会解消国人的某些疑虑,这句话就是“我看好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2.
要抵御“经济寒冬”,信心、资金、耐心必不可少。信心和资金为企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光有信心和资金还不够,企业还需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多从内部打磨耐性,修炼到家,等待时机的到来,方能稳操胜券。  相似文献   

3.
要抵御“经济寒冬”,信心、资金、耐心必不可少。信心和资金为企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光有信心和资金还不够,企业还需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多从内部打磨耐性,修炼到家,等待时机的到来,方能稳操胜券。  相似文献   

4.
观点     
《财会通讯》2008,(11):4-5
戴柏华:下一步财政政策将着力扩大内需,艾博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暂时的,赵长茂:经济增长新动力结构逐步形成,马建堂:对中国经济务必保持信心。  相似文献   

5.
夏娜 《财会通讯》2008,(7):12-17
2008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海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物价指数逐步走高,种种宏观指标成为影响市场信心的主要因素。尽管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经济过热已经极大地缓解,经济运行处于绿灯区,但是从国内外的形势看,硬着陆的风险在加剧,通胀压力犹存,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回调可能性加大。  相似文献   

6.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说,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好转的牵引,再加上受面对洪灾国人万众一心的感染,8月份反映消费者对家庭经济状况、总体经济走向预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终于止跌回升,达到89.4点,比7月份上升了3.5点。反映对当前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7.
要抵御"经济寒冬",信心、资金、耐心必不可少.信心和资金为企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光有信心和资金还不够,企业还需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多从内部打磨耐性,修炼到家,等待时机的到来,方能稳操胜券.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开局年的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0.2%,经济高速增长。另外一个令国人兴奋的消息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5月11日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在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内地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大幅提高,从去年的第31位跃居到第19位,成为排名上升最快的国家。但是,我觉得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国外一片赞扬声中,不应当盲目乐观,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外国的一些专家和媒体,只看到中国发展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中国各方面的实际和深层次情况,中国经济高增长中实际上潜伏着较大的危机,如果不清醒认识和正视面临的问题,花大力气进行调整和改革,将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范进军 《活力》2004,(8):67-67
应当说,经济发展,是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所以,经济的发展,应当是与人类的生产能力成正比的。即:人的能力强,产出多,经济自然就应当增长。但是,经济的运行并不全是这样。经济增长,粗略说是财富总量增长。细说,还应当是有需求、可应用的产品、财富的增长。不需要的“增长”,不能算“增长”。人们还认为。经  相似文献   

10.
易宪容 《数据》2009,(3):20-21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主编访问时指出,2009年中国有信心实现经济增长8%的目标。应对金融危机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刺激经济增长。但是这个措施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其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扩大内需,大规模增加财政投入:第二,调整和振兴产业;第三,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第四,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保持金融的稳健以支撑经济。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石万鹏说,尽管全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难度很大,但是无论从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稳定香港乃至亚洲经济、坚定国内外信心看,都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不动摇。他表示,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以及我国加入WTO后积极进行国际间贸易及对外合作,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连年增长,贸易地位持续上升。但是,于此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在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日渐为国人所熟知后,一种新型的WTO非关税国际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却又成为了困扰中国政府、企业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各国长期的实践经验证明,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政府增加公共支出不但维持和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还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增强投资者信心、刺激民间投资。笔者拟采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建立计量模型,以探讨天津市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公共支出各具体支出项目比重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如今,国人对通胀压力的担忧情绪在不断扩散。这是因为通胀压力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治理通胀是否会引发经济增长显著放缓,这一问题更值得高度关注。也就是说.如何寻求治理通胀与维持经济平稳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这可能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应重视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访著名经济学家王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的确令国人振奋。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而可持续性问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本刊记者就此问题专程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王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成功地推进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在各地区经济取得了不同程度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种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明显不平衡性。本文针对近20年来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2,(9):18-18
——这是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杭州、湖州、嘉兴等地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所说的话。他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一些领域出现积极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越是在困难情况下,越要增强信心,各级领导要有信心,广大企业要有信心,整个社会耍有信心。  相似文献   

18.
2002年被称为中国入世元年。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经济在这一年呈现着欣欣向荣之势,迸发出勃勃生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总体上均运行良好,GDP保持近8%的增长速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等重要指标持续走高,国民经济正由政府政策主导增长阶段向政府政策和市场活力共同推动增长阶段跨越。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国外贸出口大幅攀升,外商投资空前活跃,显现了“经济安全岛”的磁场效应,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进一步加重。回眸入世第一年,总有一些事件令人震撼;回首一年的脚…  相似文献   

19.
低谷创业     
袁茵 《中国企业家》2008,(21):98-102
那是多让人怀念的场景啊——无数热钱盘旋在中国上空,中国蓬勃增长的消费市场给了人前所未有的信心;一个能聚集大量用户的互联网创意、一个遍布全国的渠道、又或一个让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借助资本助力,都能顺利踏上资本市场的红地毯,获得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PE,造就亿万身价的创业英雄。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奥运前后.市场特别是部分经济学家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相当悲观。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视为可能会转化为趋势性扭转或经济衰退。这种悲观情绪对国人对经济前景的心理预期与行为选择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但是,在笔者看来,当前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