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消除农民贫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求消除农民贫困.消除了农民贫困不一定就建设好了新农村.消除农民贫困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就是二者的关系所在。几千年来.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看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同样.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2.
供销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湖北省十堰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作用,坚持流通活农、合作兴农、服务惠农,全力实施“四千工程”,加快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大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了供销新定位。2000年以来,全市供销系统实现了突破性发展,连续六年保持盈利。2003—2005年销售总额、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实现利润四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3.
以农民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一种具体体现,指的是思想上重视农民大众的历史地位,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实践中把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的人格,保障农民的权利,维护农民的利益,群策群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贯彻“以农民为本”的根本理念,并把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为切实搞好服务“三农”,确保农民用上优质、高效、放心的农资。今年以来,该县供销合作社率先创建农资供应“新网工程”,建立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打造供销合作社“三农”服务品牌形象。目前已经在该县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有配送中心1个、连锁直营店8个、加盟店34余个,形成了以公司为龙头、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权利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保护好农民的宪法和法律权利。当前农民权利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深入分析农民权利缺失的原因,寻求农民权利保障的对策,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功的关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应切实做到“五个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7.
许艳秋 《辽宁经济》2006,(11):21-2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同时要求“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是最根本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日前,我们通过对辽南地区部分农村的调研,深深地感到,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加强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区建设》2007,(6):62-62
明确任务定位子。老促会怎样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首先解决了“定位”问题。大家形成共识:建设新农村党委、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老促会的任务是促进。我们围绕“促”字开展调查研究,组织“两带”扶贫,号召老科技人员搞科技服务,搞好场乡共建等等,经过一段实践,感到这样做效果很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蒙英姿 《广西经济》2007,(3):44-44,4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审议时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着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发挥好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微观经济主体主要包括农民、乡镇企业和乡村政府。当今新农村建设的举措虽说是层出不穷,但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所有的政策措施都要靠人去实施。如何激活和重塑新农村建设的微观经济主体,自然就成为童中之重。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中“新”的主要内涵是农民主体地位和经济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需要”新人”。因此全面提高农民的经济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内容是通过“工业反哺”、“城市支持”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最佳突破口和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淑芬 《唐山经济》2006,(10):45-4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广大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育成有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3.
"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敏 《浙江经济》2006,(14):29-31
“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互惠共赢之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1号文件,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充分说明我国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我省的实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要建设新农村,必须要培养新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整体索质,才能充分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因此要多给农村教育一些支持,一些倾斜,一些实惠,集中精力,集中资金,加大扶持,切实帮助解决农村教育落后等农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和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5.
王国栋 《魅力中国》2014,(18):48-4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如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艾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是各级党委、政府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江苏省射阳县利用“新农民学校”这个有效载体,对农民和基层党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培养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探索出一条培育新型农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村建设中,县一级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县一级政府是农村经济的组织、管理和调节,其职能能否正确履行,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县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越位”和“缺位”。  相似文献   

17.
“土地综合整治整村推进”作为广西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在探索和推广过程中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抓住民心,打造农民放心满意工程;保障基金,建立市场化的融资渠道;沟通信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欠缺的是“新农民”。自上而下的新农村建设扶持,只有得到广大农民自上而下的响应,直接参与,成效方可期待。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改变农民“太多”、“太弱“、“偏散”的局面,培育造就具有较高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新型农民,使农民变成“农商”,才有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胡锦涛同志指出:“充分认识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这关系到中国能否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关系到能否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能否增强、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战略举措。”培养大批农村专业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农民历来追求的理想目标。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二十字方针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四大任务,是对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科学标准最完整的诠释。全面地、准确地、完整地理解其精神实质,是摆在当前实际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什么是新农村,怎样去建设新农村,在什么地方建设新农村,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了,新农村建设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