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雨 《糖烟酒周刊》2007,(22):39-40
葡萄酒国际化的道路,其实就是国内企业与国际接轨的过程,是一条在摸索中前进的道路。借鉴国外葡萄酒先进的经营理念,有助于我们对于葡萄酒国际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酒场     
《糖烟酒周刊》2007,(37):103
丰收葡萄酒斩获头奖 10月27目晚,首届烟台国际葡萄酒质量大赛颁奖仪式在烟台落下帷幕。此次参选的葡萄酒除来自国内各地著名生产商外,还有来自国外各传统生产国的洋酒,可以说是云集天下名酒。其中,丰收经典珍藏干红葡萄酒斩获此次大赛唯一一名特等奖。  相似文献   

3.
与国内葡萄酒企业集体“失语”相比,国外进口葡萄酒在本次糖酒会上表现非常活跃,包括来自阿根廷、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加拿大和德国等众多品牌。  相似文献   

4.
在第一期(见10月28日出版的《糖烟酒周刊》)的系列报道中,我们重点介绍了引进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注意的包装、瓶标设计问题,本期我们将从进口葡萄酒当前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市场销售的主要进口葡萄酒产品的来源、销量、销售渠道等进行分析预测,进一步介绍商家选择进口葡萄酒产品的几种可用方法,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外葡萄酒相对国内是比较成熟的,从包装上来看,他们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国际化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长远战略。并开始付诸实施。比如张裕成立先锋酒业并与国外多家厂商联合.再比如长城的奥运战略以及国外直接收购酒庄等,充分反映了国内葡萄酒企业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的一种战略性的扩张。  相似文献   

7.
国外葡萄酒公司在中国的国际化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怀 《商业研究》2004,(17):122-124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国外葡萄酒公司纷纷抢潍这个巨大的市场。国外葡萄酒公司如能采取适当战略,其在中国的国际化企图的成功可能性就很大。但是,必须对中国葡萄酒市场作一个环境分析,并且要,分析国外葡萄酒公司在中国的国际化企图的成功可能性;从而才能采取的国际化战略,认为应采取渐进式的国际化战略三步走:先在中国建立销售分公司,再设灌装生产基地,最后才是在中国本土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胶东半岛是中国近代葡萄酒产业的发祥地,其产量占据中国葡萄酒产量的40%以上,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关税降低导致的国外产品大量涌入以及国内葡萄酒市场后起之秀的崛起,近几年胶东半岛的葡萄酒产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其发展并不理想,面临着新的挑战,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国内葡萄酒价格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上期,我们讨论了隐藏在国内葡萄酒高价背后的原因;本期,我们将对低价葡萄酒展开探讨,从而形成对中国葡萄酒价格体系的完整认识。  相似文献   

10.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4,(34):28-29
进口葡萄酒虽然已经占到我国葡萄酒市场总量的13%,但是,目前进口的葡萄酒主要是原酒,通过中国品牌销售。国外成品葡萄酒面临严峻的品牌推广难题。全国总代理 省级代理是目前进口品牌葡萄酒比较适合的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国内葡萄酒的销售体系来看,代理商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知道,葡萄酒在国内真正兴起仅仅就是十五六年的时间,葡萄酒产业的兴起与代理商的发展密不可分。我们无法准确分辨到底是代理商制度激活了葡萄酒产业,还是葡萄酒助力代理商的发展。时至今日,回头看看。葡萄酒代理商的发展轨迹也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2.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32):102-103
2006年国内葡萄酒市场销量已经超过129亿元,增长比例高达25%.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放眼世界,在国际上葡萄酒普遍供大于求的环境下,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引得各国葡萄酒商关注,进口酒与国产葡萄酒的交锋已经开始。对比进口酒,国内葡萄酒还是在营销思路、营销文化、渠道理念和市场推广方面远远落后,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才是国产葡萄酒发展的真正道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王冀 《创业家》2011,(4):42-43,7
依靠代理国外知名认证和自主研发的本土课程,逸香2010年已经获得了几千万元的收入,并且占据了国内葡萄酒培训市场超过90%的份额。逸香总部面积不大,只有几百平方米,但这里培训出的几万名品酒师、侍酒师遍布于国内红酒产业,培训总人数位居全球第三。逸香创始人文含是做IT出身,最早在清华紫光,后来出于个人爱好去法国学习了葡萄酒种植和酿造。那时,国内  相似文献   

14.
倾听     
《糖烟酒周刊》2007,(39):26-27
从去年起我国葡萄酒进口量呈现大幅增长,今年前3季度则持续了这个态势,现在到了国内葡萄酒行业重视进口葡萄酒大量进入的时刻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  相似文献   

15.
《糖烟酒周刊》2007,(32):74-75
国内几个葡萄酒企业的割据现状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一是中国葡萄酒行业起步很晚;二是以前国内葡萄酒容量有限:三是以国企作为背景,依靠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强大支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昊樽期酒不仅构建一个全方位的高级葡萄酒投资,还致力于为追求品位生活的客户提供奢华生活方式服务,在更高层面上领略葡萄酒投资的魅力 葡萄酒投资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买对了葡萄酒,你不仅能跑赢CPI,还可以跑赢“巴菲特”。据数据显示,从1975年到2009年的各种投资品升幅中,葡萄酒超越了钻石、黄金、中国古瓷器、中世纪油画等投资品。葡萄酒投资专家认为,只要选对投资时机和品种,葡萄酒还是一种比较稳健的投资品种。吴樽期酒国际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吴樽期酒)就是国内葡萄酒投资界的领军品牌,该公司总裁余闽更被誉为国内“葡萄酒投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近期,有人对市场上的各类概念产品提出质疑,并由此对当前国内葡萄酒市场的概念操作一味否定。应该承认,概念对于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对于概念葡萄酒应该辩证对待。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国内葡萄酒行业销售总额63.4亿元,2004年74.3亿元,2005年销售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33亿元。2006年国内葡萄酒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了25%,为129.52亿元,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2006年国内葡萄酒产量达到49.51万吨,累计增长18.10%;利税16.14亿元,同比增长29.72%。从各项指标以及增幅来看,葡萄酒产业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钟恬 《大经贸》2003,(12):30-33
按照WTO协议,我国葡萄酒关税将于2004年调低至14%,到2005年将完全取消。随着关税壁垒的打破,一直对中国葡萄酒市场虎视眈眈的洋葡萄酒无疑会大举进入,其中不乏全球顶级品牌。这样,近20年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国产葡萄酒业,将与具有几百年传统历史的国外葡萄酒巨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20.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5,(20):28-29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葡萄酒的进口关税逐年下调,有关政策进一步放宽,进口葡萄酒的数量大幅增长。但是一般的进口葡萄酒企业和许多国外厂商,还缺乏对国家有关规定的了解:从经销商角度来看,很多人不清楚代理进口酒所必需的手续以及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我刊葡萄酒专题部在推出“洋酒中国行”栏目之后也收到了很多经销商的电话和E-mail,希望我们对进口葡萄酒程序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