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采取了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造成了地方政府融资不规范、债务规模不断膨胀、融资资金使用效益差、债务隐蔽性强风险难以监控等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隐患,需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为此应进一步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发展地方公债融资方式,建立地方政府多渠道规范的融资体系,清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2009年开始,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中央投入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一时间各地方政府纷纷匹配投入巨额资金,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直线上升,为今后地方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融资方式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务举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一、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弥补地方财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持续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容易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在现行的财政框架下,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大多数用于公共领域的项目,其资金偿还更多地依靠税收和非税收入作支撑。近几年,地方债务规模与财政收入的增速极不匹配,到期本息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其建设过程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还要配套其他公共服务.但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无法满足城镇化建设需要的大量资金,而地方政府的融资受到法律限制,于是地方政府通过成立大量的政府平台公司举借政府性债务,长期以来膨胀到一定规模,政府债务风险不断积累.在此背景下,中央和国务院自2014年起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举债机制,剥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职能.基于此,本文在城镇化背景下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分析,探讨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这是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注,说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需要合理控制,应抑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恶性增长,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的重要风险点之一,国外金融机构也十分关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一方面应抑制其持续增长和累积,另一方面要疏通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这对政府预算管理改革也有着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6月,据审计署公布,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万亿,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6万亿,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4万亿,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总额度近18万亿元.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有史以来最大,虽然仍属可控范围,但已经成为短期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机构的银行融资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行法律,除主权债务外,一般情况下政府机构向商业银行举借债务是不允许的.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存在着复杂的融资需求,因此,其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融资行为并不鲜见.特别是为满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通过设立各类投融资机构向商业银行借款,地方政府实际完成了融资.这是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简要分析云南省地(州)市级政府向银行借款融资的现状,探讨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和银行从事政府机构业务的动因,分析现行融资模式下银政双方的得失,以及潜在的风险,并对可行的对策进行了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7.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期,地方政府债务迎来集中置换期,但在置换中最优比率该如何确定?理论分析层面,本文构建了包含同业拆借市场的异质性商业银行的三期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转移的传导机制。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推高短期资金利率,带来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破产风险。债务置换政策能够缓解这种不利影响,然而,过高的债务置换率反而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破产风险。因此,债务置换政策存在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最优债务置换率应该等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率。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债务置换率的合理区间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对债务置换的影响。实证检验层面,本文采用2015—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可能性对债务置换强度的影响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的调节效应,进一步佐证了理论分析,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江涛 《新经济》2015,(Z1):58
中国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局部性和结构性风险的防患和化解。本文主要针对在新预算法和47号文及相关配套政策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被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后的转型路径,和风险在资金供给方中迁徙方向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专项债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投资资金来源,投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和政府贷款三种.政府专项债对具体项目的 投资方式应根据项目收益来源和性质确定.对于有一定经营性收入和市场化融资能力的重大项目,政府专项债资金可以作为部分项目资本金,但应当符合《政府投资条例》和项目资本金制度相关要求,不得成为项目单位的债务性资金.对于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政府专项债资金,要明确地方政府的偿还责任及偿还资金来源.地方政府(或其出资人代表)可以按项目资本金出资比例分红,但不得从项目单位直接划转部分经营性收入作为政府专项债的偿债来源.PPP项目的 融资责任和相关风险应当由社会资本方承担,政府专项债资金应规范审慎用作PPP项目资本金.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对于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通过个体债券日频交易数据构建省份城投债和地方债利差指标,进而考察省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效应,分析省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的频域叠加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城投债风险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地方债则不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总溢出由短期风险溢出主导。债券余额影响城投债短期风险净溢出,而经济基本面因素则影响城投债长期风险净溢出。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与监管政策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