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震  刘天琦 《财经科学》2021,(4):105-117
本文基于2015-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两期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农保政策明显改善了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状况,显著提升了其生活满意度,并显著降低了其心理抑郁指数.(2)新农保政策的主观福利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相对弱势的、受教育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影响更小,这不利于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3)新农保政策具有显著的时期效应,为提升老年入主观福利水平发挥了长效机制作用,在短期内新农保政策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的可能性较小,但在长期内新农保政策显著提升了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因此,建议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加大新农保政策对弱势老年群体和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老年人的主观福利状况.  相似文献   

2.
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住房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踪程  陈立文 《财经问题研究》2021,(11):120-128,后插1
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供给与居民居住体验互动的视角,综合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理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将居民福利认同、能力空间上的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构建了三者间的影响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作用路径;保障性住房的住房品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住房品质的改善未必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保障性住房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出明显的福利效应;住房满意度在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最后,从综合供给体系、新型分配模式、信息管理制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匹配后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机制和效应。基准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整体上能够显著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但不同类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和不健康群体,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要通过降低城市的客观环境污染、降低居民感知的主观环境污染和增强居民对政府满意度来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度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为客观评估城市层面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居民主观福利效应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也为实现环境治理和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双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为回答正常退休后民众幸福感是否会提升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生活满意度来表征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通过模糊断点回归等方法探究退休与幸福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退休并不显著影响幸福感,甚至显著降低经济条件较好群体的幸福感。机制检验发现退休使不同资源发生变化,对幸福感作用方向不一致,致使退休的幸福感净效应不显著。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应加强延迟退休政策的宣传教育,同时需要制定家庭照料、提升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等配套政策,以解决民众延迟退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对房产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推动家庭参与房产投资,并增加家庭在房产上的配置;对储蓄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会降低居民参与储蓄的动机,而且会同时降低其持有比重;对股票而言,主观幸福感对居民参与动机影响不显著,但家庭开始股票投资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提高家庭参与股票选择的深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与人格特征形成影响机制,从而影响居民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比重。  相似文献   

6.
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分析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变化,发现中国存在"收入-幸福悖论"现象。构建一个基于人口学、经济、家庭、工作、人际关系和情感等因素的综合框架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经济、家庭、工作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收入高、信任家庭、对工作满意、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积极的人幸福感较强。这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科学协调好发展经济与满足居民不断提升的多层次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切实增进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升贫困人口幸福感不但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新时代衡量社会政策现实效能的重要标准。基于城乡贫困家庭生活状况入户调查问卷数据,从困难感知度、心情愉悦度、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对贫困人口幸福感进行分析。发现贫困人口生活满意度较高,但心情愉悦度较低,且困难感知度较高,即贫困人口幸福感整体水平较低。贫困人口幸福感存在显著城乡二元分化和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现象。对贫困人口幸福感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结构对贫困人口幸福感没有直接显著影响。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却能显著降低贫困人口困难感知度,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心情愉悦度和生活满意度,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够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感。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不同家庭结构的贫困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却存在显著差异。其影响效应由大至小依次为农村残疾人家庭、农村非残疾人家庭、城市非残疾人家庭、城市残疾人家庭。城乡救助待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就业途径和社会保障的差异是其重要诱因。因此,必须基于城乡和家庭实际情况,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及工作绩效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组织管理领域所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地区两个省会城市的196名青年公务员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青年公务员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对工作绩效都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主观幸福感在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此外,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对于今后改善青年公务员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在河北省农村的调研数据,采用描述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互联网对农村留守人口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村留守人口的经济收入,但会降低其生活满意度;互联网培训对其生活满意度和经济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信息素质的提升能显著提高其生活满意度,但对经济收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政策,新农保养老金的效果到底如何,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评估结论。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断点回归设计的方法,利用老年人幸福感指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本文从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和自信心两个维度来衡量幸福感,发现领取养老金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尚不显著,但提升了其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和中高收入地位的老年人在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后生活幸福感提升较为显著,但现实中挤出效应的影响更大。最后,作为社会支持的新农保与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