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本是大人的事儿,如果小孩子也学着样子去做,还真得留点神才行── 我们总认为,童心是最天真烂漫的。但是,现今孩子也变得油滑、势利了起来。一天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和邻居的孩子在一起玩,比谁收集的彩色卡片多,纯粹是小孩子的把戏。我们小时候热衷于收藏糖纸、烟盒,那些在大人眼里是垃圾,而自己则宝贝似的呵护着的玩意。邻居孩子说“我有一张卡,咱班谁也没有(炫耀的口吻),可是让吴菲要去了(很是惋惜的口气)。”“你为什么给了她呢?”我随口问,他的回答让我吃惊不小:“她是班长呀!我们都得听她的”。 朋友说,去年…  相似文献   

2.
女儿教我     
女儿薇薇在哈佛读书。还在上中学的时候,一天,她钻在书房里翻看了半晌我旧时的日记,出来感慨地说:“妈妈,你如今变多了,看你那个时候多上进!”我谦逊地笑着,表示这意见很有考虑的价值,心下却不以为然。一来说这话她还太嫩,二来我自觉我可以。后来是,在多次的交锋中,虽感触良多,但为母者的权威尽有,居高临下的态势亦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3.
快乐的钥匙     
悠远 《西部人》2005,(1):61
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的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的服务态度恶劣,把我气炸了!”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在为谁而玩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相似文献   

5.
自己拿主意     
小故事 《发展》2012,(2):49-49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 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向父亲哭道:“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  相似文献   

6.
“我已经56岁了,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但是只要活一天,我就要为儿童村的孩子摇旗呐喊一天。”王刚义说。  相似文献   

7.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不经意之间,几年光阴溜走了,孩子们将在骄阳似火的7月离开我,只留下了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感谢的语言。有一个孩子说的话给我印象深刻:“老师,我们八班是永远的八班,一直勇担第一名,遇见您,是我人生的幸运。”看见孩子纯真的笑脸,我感到很欣尉.  相似文献   

8.
《今日重庆》2013,(10):47-47
过去,家庭买房是等孩子工作后或淡婚论嫁时的事情。而现在,很多父母早早就筹划好为儿女买房,最好是在孩子的读书阶段就准备好。市民张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有远见的家长。张先生一家三口,儿子阳阳今年12岁了,刚上初中。张先生说,“孩子一天一天长大,我们除了耍关心他的学习,其实也要为他今后做更多的打算。”为了给阳阳今后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引子我的孩子12岁,就读于鄞州邱隘实验小学五年级。前几日放学回家时,她非常认真地跟我说:"妈妈,我要给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写一封感谢信!"她看着我纳闷疑惑的眼神说:"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到现在,饭菜每天都很热,不再是以前冰冷的了,我很喜欢吃。我们小朋友都很开心!所以想写封感谢信,表示我们的谢意!"。听完孩子的话,我竟非常感动和开心,  相似文献   

10.
沟通     
《广西经济》2009,(1):61-61
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相似文献   

11.
第一天我到公司报到,意料之外的陈总在楼道里热情的喊着我的名字,他说“我们都很希望你来,这个工作很适合你”。我礼貌的笑了笑,心里却不禁狂喜“,原来我这样的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2.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不经意之间,几年光阴溜走了,孩子们将在骄阳似火的7月离开我,只留下了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感谢的语言.有一个孩子说的话给我印象深刻:“老师,我们八班是永远的八班,一直勇担第一名,遇见您,是我人生的幸运.”看见孩子纯真的笑脸,我感到很欣慰. “让孩子在细节中感受爱”是我一直秉承的教育法则.这样的教育是无痕的、感人的,这样的沟通是畅通的.  相似文献   

13.
过去,家庭买房是等孩子工作后或谈婚论嫁时的事情.而现在,很多父母早早就筹划好为儿女买房,最好是在孩子的读书阶段就准备好.市民张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有远见的家长. 张先生一家三口,儿子阳阳今年12岁了,刚上初中.张先生说,“孩子一天一天长大,我们除了要关心他的学习,其实也要为他今后做更多的打算.”为了给阳阳今后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夫妻俩商量着,现在就着手给孩子储备购房金.  相似文献   

14.
熊晓燕  雷勇 《中国西部》2012,(27):86-89
进入三年级,孩子们开始接触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现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体悟提出来,请大家指正。让弦碍噶色会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诱导孩子的语言进入自由化,达到质的飞跃。我们三年级的孩子在二年级已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但在语言的积累上还有待提升:一是孩子们没有将学习的语言自觉运用到作文的习惯;二是孩子们的阅读还停留在粗糙的面上,没有达到精细化。因此,我在平常的语文教学及课外阅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比如,我们在完成有关“情”的成语——情不自禁、情深似海、情投意合、情同手足、情理难容——的理解之后,我马上鼓励孩子说:“谁能用这几个成语说一段话?”我话音刚落,平常思维活跃的张桐菲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来试一试。”  相似文献   

15.
面对镜头,一对将要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年轻人大声争吵,女孩提出没有房子不结婚。男孩提出让女孩的父母也出点钱,结果被女孩愤怒的回绝,“想都别想”。男孩的母亲则一边擦拭眼泪一边说,“孩子说没有房子不结婚,我们能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漫画与幽默     
《西部人》2005,(2)
打蟑螂一位老太太买了三袋卫生球。第二天,她又来到商店里。“请再给我六袋卫生球。”她对店员说。店员吃惊地看着她:“你家一定有很多蟑螂吧?”“是的,”老太太答道,“我花一整天时间,用昨天买的卫生球打蟑螂,可惜,至今我才打中一只。”旅行有一次我一人坐长途车远行,有一个妙龄女郎问我,她可否坐在我身旁,我不禁开心不已。我们很快就谈得非常投机,她害羞地告诉我,她是第一次一个人远行:“我妈妈吩咐我要坐在我认为可靠的人身旁。我看你长得真像我老爸,所以我很放心。”葫芦和瓜张三李四拜访徐文长,张三暗将徐文长拉到一边说:“文长兄,今日…  相似文献   

17.
清晨在赶往学校的路上,一位父亲送孩子上学,我尾随其后,父子俩的对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父亲说:“儿子!从小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的孩子一生不会孤独,不管爸爸、妈妈是否在你身边.”孩子年约七、八岁,可能在上小学二、三年级.孩子说:“老师也要求我们看绘本,品三国,讲红楼.爸爸!我们来唐诗接龙好不好?”父亲:“清晨入古寺”,孩子:“初日照高林”……很快到了学校,“爸爸再见!”孩子小鸟般飞进了校园,很快消失在爸爸的视线中.  相似文献   

18.
常听到父母们这样抱怨说:“我的孩子长这么大,什么都不会干,就会花钱!”我觉得,说这话的父母,是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孩子。在如今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钱的社会里,如果孩子真的会花钱,应当说是一大长处。实际上,父母们所抱怨的是孩子们不会花钱、乱花钱。当我们耳闻目睹并且批评孩子们那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善良的有狡诈的,有自私的有乐于助人的。究竟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过上好日子呢?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其中有一个细节,描写一个美国母亲在临终之前对未成年的儿子的最后嘱托,她把儿子叫到自己床前,对儿子说:“从今以后,无论是谁问你什么事情,你都要高高地昂昂头,直截了当地说出你心中的看法。”我来牵强附会一下,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所以她对孩子的叮嘱一定是为着孩子将来的幸福着想。她愿意自己的孩子骄傲地活着,顶天立地,忠于自己心中的想法,做一个诚实的人,大概在美国,这样的人是最容易过上好日子的吧?我不太清楚,我没有在美国生活的经验。但是我有在国内生活的经验,以我现有的经验,我觉得我们是很重视“做人”的,我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一个老前辈曾经很善意地提醒我:“要做事先要做人。”当时我很惊讶,难道我做人做得不好吗?后来  相似文献   

20.
<正>在小崔准备中考的时候,村里的老乡都说:“如果小崔都考不出去,那以后我们的孩子读到小学就可以了,初中都可以不要读了。”为了不耽误后面的弟弟妹妹,小崔拼了命地学习,成为全村第一个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的孩子。多年后,小崔放弃了留在城里中学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的小学成为“崔老师”。“我能读出来,你们一样也能读出来。”崔老师回到家乡母校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