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王晓林 《金融研究》1988,(10):50-52
为了改变财政向银行透支弥补赤字、最终迫使银行增发货币的状况,国务院决定今年由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购买有关债券,来弥补去年的财政赤字和填补今年财政支出的缺口。这一作法,将对银行的信贷收支活动产生哪些影响?影响的程度有多大?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超前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达教授的新著《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一书已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笔者怀着极大的求知欲望读完了这本书,深感思路开阔,给人以启迪。一、探索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的途径作者指出,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都是货币收支;而经济生活中频繁复杂的货币运动,是由种种不同性  相似文献   

3.
黄达同志的新著《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最近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作者紧紧围绕财政信贷综合平衡这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系统地进行了科学的新探索。可以说,这是作者近几年来对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研究成果的汇集。 (一)从研究货币流通入手,是探索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作者指出:"  相似文献   

4.
国家每年以多少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多少资金用于提高人民生活,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如何?这对于银行信贷平衡、货币投放或回籠,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安排计划时,财政与信贷必须统一平衡,统—安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又需要把财政收支同信贷收支联系起来,统—检查,综合分析,以争取实现新的平衡。为了提高信贷计划工作水平,我谈谈财政平衡与信贷平衡内在联系的体会,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5.
财政信贷资金问题,是现代任何国家发展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也是一个非常敏锐的问题。它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集中表现,又是经济发展是否平衡的综合反映。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决定了有两种性质不同的财政信贷体系。一个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在这里实行计划经济,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和管理财政信贷资金,因而完全有可能做到财政、信贷和物资平衡或基本平衡,即使一时出现不平衡,也可以通过自觉地有计划地调节,使它达到平衡;另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处于生产无政府状态,许多情况下,不可避免要发生财政信贷不平衡,通货膨胀,成为他们形成经济混乱的一个冲击力量。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金融,在本质上和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6.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过去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搞好财政信贷综合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财政动用上年结余必须结合信贷计划统一平衡。1953年初财政计划动用上年结余,扩大基建投资,曾发生银行压缩商业贷款、商业“泻肚子”的问题。经验说明:财政收支、信贷  相似文献   

7.
财政、信贷是国家动员和分配资金的两个主要渠道,两者的收支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宏观平衡影响极大。最近几年,财政连年出现赤字,信贷收支失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这种状况要求我们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一些认识,从理论上提出来共同研究。一、“供给制”的剖析与“借贷制”的提出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是一种产品经济体制,或者说是中央高度集权的产品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样一种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贷关系,从总体上讲,是银行和财政共同吃货币发行的大锅饭。银、财之间的这种关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财政挤信贷、信贷挤发行,货币发行成为平衡信贷收支的工具,而银行信贷则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是企业吃银行信贷资金的大锅饭。过去银行一直是按产值、进货、库存来供  相似文献   

9.
如何选择宏观价值均衡的决定因素,其最终平衡手段是什么?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有必要对此问题重新认识与思考。一、信贷收支平衡是宏观价值平衡的决定因素我国传统的“三平”理论认为:要实现宏观价值均衡,只有通过财政与信贷的综合平衡,并且认为“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是价值均衡的基本要求和稳定货币流通的必要保证,因此,一直将财政收支平衡作为宏观价值平衡的“主旋律”并将其作为货币收支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必须综合平衡,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取得的重要经验之一。财政有赤字,是导致银行被迫多发票子,从而产生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财政收支平衡了,是否就能保证银行不多发票子呢?看来还不一定,这需要对财政收入的内容做具体分析。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各经济组织上缴的税利。税和利一般都是在生产品销售以后,从销售收入中提出来的。同样是销售,却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产品销售之后,购货单位作为生产资料来使用,或作为经营商品。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需求过大,货币投放过多,物价大幅度上涨。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使整个经济难以承受,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平定物价,今年国家实行了财政信贷的大紧缩。但是,用这种对经济影响较大的财政信贷紧缩办法来抑制需求和通货膨胀,代价高而效果却短暂。因为财政信贷紧缩不可能长期实施,一旦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在各自平衡的基础上统一平衡的原理,通常被人简称为“财政、信贷平衡关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理论。陈云同志对这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他明确指出:“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按比例是客观规律,不按比例就一定搞不好。”五十年代中期,基于财政、信贷两类资金性质不同,但又具有内在联系的这一特点,当时提出了两类资金要“统一安  相似文献   

13.
货币流通状况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也是财政信贷平衡与否的综合反映,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产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状况。充分认识财政信贷平衡与货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与社会产品供需的关系,是搞好“三大平衡”工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金融研究》1987,(6):31-34
平衡,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意指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协调。反映在资金领域,则是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适应。由于银行信贷活动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在货币形态上的综合反映,因此信贷资金是否平衡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与否的客观反映,实现信贷平衡又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信贷资金结构平衡的重要性通常,人们把信贷收支的总体关系概括为:信贷资金供应量=信贷基金量+存款量+市场货币必要量,等式的右端是银行放款的最高额。这个公式大致反映了信贷资金总量平衡的关系。在过去我国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银行实际上只是财政的出纳部门,仅参与企业超定额流动资金管理,因为银行与财政是吃大锅饭,矛盾被掩盖着。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如期归还贷款的现象增多。山东省德州市陵县政府发挥"守夜人"职能,由财政出资设立"企业还贷周转金",有效弥补了信贷断点,确保了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信贷断点客观存在的原因和政府守夜的必然性、有效率和资金安全问题,并认为此类搭桥资金将长期存在,但应与市场化手段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信贷断点与政府守夜:陵县企业还贷周转金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如期归还贷款的现象增多.山东省德州市陵县政府发挥"守夜人"职能,由财政出资设立"企业还贷周转金",有效弥补了信贷断点,确保了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信贷断点客观存在的原因和政府守夜的必然性、有效率和资金安全问题,并认为此类搭桥资金将长期存在,但应与市场化手段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为了解决经济振兴的资金需要,既要通过发展经济开辟财源,又要通过资金的综合平衡,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搞好财政信贷的综合平衡就更为重要了。一、当前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重要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计划经济。综合平衡是计划经济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列宁说:“经常的、自觉的保持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陈云同志指出:“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也就  相似文献   

18.
1986年以来,财政收支状况日益紧张,全年收支相抵,出现赤字70.55亿元,1987年国家预算又安排赤字达80多亿元。财政收支难以平衡,原因何在?我们试作如下分析。(一)现行财政平衡的计算方法,掩饰了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容易造成财政决策失误。现在确定财政平衡的计算方法,是把债务收入与财政经常性收入算在一起,即用:经常收入+债务收入-当年支出的公式,来确定财政是否平衡。这种计算方法具有严重弊端,混  相似文献   

19.
一、开发性金融是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特色的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有三种融资方式,即财政融资、信贷融资、证券融资。财政融资以政府意志为基础,以财政的方式来分配资源,公众参与度低,不讲资产安全,具有无偿性。信贷融资是间接融资方式,是以银行作为主体和标志,按信贷规则运作,要求资产安全和资金回流。证券融资是直接融资的高级形态,由众多市场参与者决策,直接接受公众和市场风险的约束,风险由全社会分散和共担。在西方,这三种融资方式有几百年的演变历史,现在美国、英国的融资基本上是以资本市场为主。相比之下,经济落后和后起的市场经济国家大都以信贷融资为主,证券融资不够发达,而且信贷融资不完善,容易受到财政融资的观念和方法的侵蚀,银行承担了超过自身能力的投资功能。这在亚洲国家表现得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20.
彭文生 《新金融》2016,(7):8-15
当前经济复苏表现出好转的迹象,但在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下,这种复苏能持续多久、复苏幅度能有多大?本文通过考虑信贷扩张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来分析考量其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信用货币时代,银行偏好决定了信贷投放结构,由于市场自发的信贷分配和政府干预的信贷分配并存,我国信贷的结构性效应非常明显。过去十多年国内信贷大幅扩张,严重恶化了经济结构。总量与结构可能会有短暂的背离,但是长期来看一个扭曲的结构难以支撑总量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宽信贷刺激下,中国经济在"顺周期陷阱"中越陷越深。当前的政策应放弃宽信用,重新回归紧信用以"打破"信贷与房地产相互促进的顺周期组合,同时,坚定拥抱"松货币、宽财政",最终通过改善企业盈利等对资本市场形成利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