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江苏省积极探索农业信贷担保的有效路径,降低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强化契约的自履约机制,着力破解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15年6月底,全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纳入统计的专业涉农担保机构有40家,注册资本合计46.3亿元,在保余额170.6亿元,在保户数5299户,累计担保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江苏沛县的农土公司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模式的经营目标、制度设计和贷款流程。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模式与普通模式进行对比,发现创新模式在信贷支持上更具有优势,并且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降低融资门槛,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二是降低融资成本,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贵。创新模式的优势来源于其独特的风险分担机制,这使大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中获益,本文对该模式下的风险分担机制展开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是构建内在逻辑一致的法律框架;二是建立健全经营权价值评估机制;三是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3.
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融资可以有效盘活林业碳汇资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和生态红利,是一种重要的碳金融产品创新。本文通过梳理现阶段我国五种代表性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融资模式,并从融资主体、参与机构、质押标的资产和增信机制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融资过程中面临质押标的资产有限、质押物统一核算评估体系缺失、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相关制度保障缺失和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未建立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加快推进林业碳汇资产开发交易、建立林业碳汇价值评估认证体系、健全“政银保”风险分担合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优化信贷环境、创新林业碳汇“信贷+”合作模式,为发展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融资提供基础和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政策的颁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重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重新配置了农业生产要素。但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成长中面临着利益分配不公、融资贷款难、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对此应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完善信贷网络和担保体系并加强生态监控,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和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等,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机制创新,是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途径。2016年以来,江苏省积极支持推进农担体系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江苏省农担公司累计担保金额275.24亿元,在保余额超过150亿元,累计担保户数近3.4万户。其中,江苏常州市农业信贷担保数据十分亮眼。截至今年6月底,江苏省常州市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与18家银行机构开展信贷担保合作,为190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余额21.13亿元,在保余额9.03亿元,政策性业务占比约90%,  相似文献   

6.
陈军  帅朗 《农村经济》2021,(2):95-104
随着传统小农生产经营格局的变迁,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构建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成为新兴的重要力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但是,长期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的供给型融资约束是制约其做大做强的瓶颈因素,围绕如何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给型融资约束,通过对湖北6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卷调查,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有序logit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资担保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融资约束的缓解总体上都有积极的影响,但对不同经营主体影响不同,融资约束缓解作用大小依次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基于研究结论,立足政策性农业担保体系的现状,文中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出台《农业信贷担保条例》,提升政策性农业担保体系法律地位;推进农业担保服务网络下沉,提高政策性农业担保服务时效;加大多方资源统筹整合,建立政策性农业担保征信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信贷配给问题,但抵质押物的不足决定了其对政策性担保制度的高度依赖。目前农业信贷担保资源存在闲置与紧缺并存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本文在对全国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调研了浙江省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的需求与供给,突破协同理论传统视角,系统分析了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浙农担")从部门、技术、数据、政策、流程五个维度构建多元协同机制实现农业政策性担保杠杆效应的绩效及路径,为中国农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提供浙江方案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订单农业主要有农产品购销、合作、租地分包经营等形式,银行机构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有效满足了发展订单农业的金融需求。但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需要进一步健全财政促进金融支农长效机制、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多层次担保体系等。近期,农业部调研组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就金融支持订单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走访了多家龙头企业和订单农户,并召开了2次座谈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四化同步"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满足新型主体的金融需求是对其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作者通过在甘肃、贵州、安徽3省6县的调研得知: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以农信社为主要融资渠道,抵押担保类的贷款需求旺盛,融资金额规模化、用途多元化等特征。同时,无论在融资成本、融资期限,还是融资金额上,新型主体满足程度都较低,需要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上加快调整步伐。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农业生产率提高、国家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表述在政策重点和政策方向上有了较大变化,本文以功能性政策转变的视角,探讨完善融资担保机制解决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分析政府如何提供金融支持,完善市场制度环境与扩展市场机会,扩大经济主体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特点基础上,深入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通过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有序规范推进土地流转、健全财政和金融体制机制等举措,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成为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市场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浙江省林业厅的统计数据,研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结果表明:林业金融资本不足是浙江省林业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作为融资工具的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着部门管理机制不健全、林地流转不畅通、保险机制不健全、评估机构专业化欠缺、担保机构不完善以及扶持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建议:提升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的配套服务机构;加强林业产业政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三农"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其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有限。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建议相关部门从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支持。第一,通过财政补贴方式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金融支持,推动创新农业信贷担保机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第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公共物品。通过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省级财政出资的农民合作社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两年多来,贷款对象由农民合作社扩大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实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合作银行由2家扩大到5家,信贷服务区域由20家试点县扩大到全省县域全覆盖,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  相似文献   

15.
王宁  米青 《农业经济》2018,(4):102-104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以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并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由于农村市场经济体系还没有构建完成,农村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造成了严重困境,农村金融服务很难满足当前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制约因素上看还存在现行金融制度还存在缺陷,农村金融服务过于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担保物,政府协调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困境。通过问题分析应该从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服务机构三方面入手,创新融资路径,提升服务水平,有效破解当前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日益强烈.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立全国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创新财政资金支农方式,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经过5年探索实践,全国农担体系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业务规模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已完成初级阶段的建设.在全国33家政策性农担公司中,江苏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农担")坚持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政策平台的定位,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强农惠农政策为宗旨,以满足全省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江苏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以辽宁省为例,分析农业政策担保体系运行现状和阻滞,提出通过明确政策性担保目标、完善担保执行网络、增加担保政策的包容性,破解农业政策担保体系信贷约束路径,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价值。而从当前的发展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能否能够得到金融支撑体制的有效辅佐,这将决定现代化农业的实际建设情况。鉴于此,本文从培育金融支撑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针对新型农业主体培育金融支撑体制中存在的新型主体与金融支撑体制不匹配、金融体制的支撑推动过于零散、金融支撑体制过于强调有偿性及金融支撑体制过度重视功利性等问题,从强化政府部门财政支农力度、开展新型主体支撑专项服务、健全金融支撑体制整合平台及完善农村金融支农担保体系等方面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金融支撑体制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对于金融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内外部融资增信两个层面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机制。研究表明,以村社共同体为平台的内部融资增信能够有效融合村集体信用与合作社信用,弥补合作社抵质押担保中模糊化的产权信用缺陷,进而提升村社共同体的信用水平。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部融资增信中,政府部门的守信激励与违约惩罚机制是政府外部融资增信的基础;第三方增信机构通过费率定价机制来强化风险管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权衡融资增信的重要依据;授信银行的融资增信模式创新和金融科技风险防控能力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外部融资增信协同成为促推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和化解信贷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担保机制是农村信用社强化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强有力的内控制度,是有效保全信贷资产的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和《贷款通则》,是农村信用社贷款担保机制建立的主要法律依据,对保障信用社债权的实现、信贷资产的安全、有效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或降低信贷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由于受社会信用下降和信用社内控制度不健全等种种因素影响,过去建立的贷款担保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使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低下,风险逐步加大。其主要表现:一是对企业发放的贷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