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介绍 20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信息化脚步的不断迈进,中国银行业已经经历了由手工单纯地为客户提供存、贷、汇服务,到基本实现金融电子化。21世纪,中国金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实现金融“全球化”。各大银行的经营理念将进一步发生根本性转变,银行将从主要依靠存贷利率差获取收入转向依靠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获取效益;银行将不再单纯地追求铺点设摊式的外延扩  相似文献   

2.
社区金融,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社区搭台,银行唱戏"的模式,将银行的金融产品通过社区向社区居民推广、营销,以此来获取收益.社区金融由来已久,早在1980年,美国经过长时间的分析和研究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社区金融银行,经过近30年的经营证明了它的重要性.而我国大中城市的商业银行,几年前也已提出了社区金融的概念,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的革命即将到来,金融创新关系到我国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银行的经营理念将发生根本改变,从主要靠存贷利差获利,转向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崭新的金融服务获取收益.  相似文献   

4.
<正>基层银行是以货币资金为主要经营对象的金融企业,近年来,随着国家法制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犯罪者通过一系列手段掩饰不法收益的来源,比如通过走私毒品、卖淫、贪污等危害国家行为来获取丰厚的收益,而对其偷税、漏税等行为获取的收益利用基层银行作掩护来使"黑钱"变得合法化,致使基层银行反洗钱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基层银行必须从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入手,切实提高反洗钱合规管理水平,严防反洗钱执法风险。  相似文献   

5.
随着消费金融门槛的放宽,互联网金融依靠技术和数据优势大举抢占市场,并取得了斐然的业绩,"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体现强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传统银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客观来看,传统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作用很难被替代,传统银行应转变发展理念,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为客户量身打造"最优融资方案"树立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零售银行网点如何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不断创新经营模式越来越重要。论文研究了数字金融创新和消费者渠道偏好对零售银行网点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数字金融的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客户获取银行服务的方式,但零售银行网点作为与客户沟通交流的主渠道,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向市场输出和传播的主要路径。未来银行网点转型的关注点应在数字金融技术的应用和消费者获取金融服务渠道偏好改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提升客户体验,给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实现客户从"到店"到"逛店"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中间业务收入是衡量银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仅依靠传统的存贷差获取利润的方式将在今后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各银行都将中间业务的转型发展作为其重要的战略目标。本文结合广西农行中间业务发展成效,总结了广西农行中间业务转型发展的主要做法,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提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商业银行是通过将沉淀银行内的存款进行贷款投放,通过存贷利差来获取收益,但随着民众投资意识的增强,作为银行贷款主要来源的存款被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分流,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实行也使得存贷利差收窄,银行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近些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更是极大丰富了民众的选择,银行储蓄不再是民众资金的唯一去处。旧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依靠做大交易量、薄利多销,提供专业增值服务来获取收益的流量经营模式作为商业银行转型的新探索方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以农行南京江北新区分行为例,梳理流量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发展困境及发展现状,为流量经营模式的发展路径和策略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银移动银行"作为"金融@家"的一个子品牌,在完善移动金融业务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金融@家"的品牌内涵,更标志着工行将真正成为客户随时随地的"贴身管家"。笔者作为工行的青年员工和移动银行的客户,对移动银行业务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将进一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经营理念向着依靠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而获取效益转变,新一代的综合业务系统建设也以客户为中心展开,高度安全可靠、高效率低成本、可管理性强成为一致性的需求。金融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银行科技实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华夏银行网络服务于业务的进程。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探索,终于  相似文献   

11.
目前,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正在迅速变化。一是宏观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二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速,三是金融脱媒趋势明显,四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进一步助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加速进行。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也对商业银行形成较大的挑战,一部分银行通过积极应对、主动创新在脱颖而出。股份制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首家村镇银行于2010年5月11日在琼海市正式开业,村镇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如何实行规范化管理,如何依靠地方党政的支持发挥村镇银行服务地方"三农"经济,平稳融入县辖金融行列有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电子银行不断推陈出新,但物理网点仍然是商业银行加深客户关系并保证持续稳定利润来源的关键,尤其在涉及客户财务决策以及获取个性化建议等方面,网点网络依然是客户的首选。美国安快银行借鉴零售商经营理念打造全新的银行"门店"模式,并通过不断的创新保持零售业务竞争力,成为全美最富有革新与创新力的社区金融服务商。在国内商业银行不断推进网点及零售金融转型的今天,安快银行的经营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华润银行的"店中店"模式是安快银行"门店"模式在中国的重要实践,未来国内商业银行基层物理网点仍将成为积极开展零售业务、充满活力的零售商店。  相似文献   

14.
思考之一:无发展潜力的金融企业有序退出县域金融市场,体现了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重新调整的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的临近,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传统银行业务的萎缩,依靠存贷款利差获取的收益在银行利润中的比例越来越低,银行经营的压力越来越大.为适应集约化经营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迎接加入WTO后的金融开放,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调整发展战略,以经济发达地区和经营效益为发展取向,积极加快机构改革步伐,尤其对业务规模小、发展潜力不大、资产质量差、经营亏损严重且扭亏无望的县级机构进行撤并.  相似文献   

15.
韩明  姜洋 《中国金融》2012,(17):64-65
金融创新涵盖了对金融制度、机构、产品、市场结构等多方面创新,其中产品创新是核心内容。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实质是产品的竞争,产品优劣决定客户和市场,创新能力决定银行竞争力。尤其是在"十二五"中后期中国经济转型、金融市场化改革加快的背景下,银行业依靠增长红利、政策倾斜和利差保护的经营模式将会面对越来越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上市银行2018年经营业绩已披露完毕,"金融科技"成为热词,国有六大行在2年报中共131次提及"金融科技"。从"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到"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再到"开放银行、平台银行","银行+科技"不断被各大银行提起。毋庸置疑,未来金融科技扮演的角色将不仅仅是后台技术支持者,而是为银行创造利润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近期,手机银行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多家媒体纷纷将视角对准手机银行的发展,有鉴于此,本文着力探讨手机银行如何开启"微金融"时代。一、手机银行在助力"微金融"发展方面的优势手机银行作为移动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众多其他移动终端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成为住房金融市场上的热门话题。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从单纯依靠银行筹集资金、发放贷款的间接融资转变为依靠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以及通过发行证券向社会集资,融资规模得以扩大.将会缓解银行资金压力.不仅为中、小银行进入住房金融市场扩大金融服务消除障碍.而且充分的资金支持有利于降低居民购房的融资成本.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满足居民有效需求.进一步推动住房金融一级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爱军 《财会学习》2018,(24):200-201
股改上市以来,商业银行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改革、经济增长、人口红利及银行自身的改革与努力.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转型升级,银行金融集团经营压力不断增大.一是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收窄,进一步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商业银行传统的依靠高和以贷款为主的盈利模式必将难以为继.二是金融脱媒,使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直接融资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通过在二级市场上直接发行股票和债券,企业可以以更低的融资成本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三是互联网金融崛起,进一步蚕食了银行的存款、贷款和支付等传统业务.本文分三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介绍银行金融集团集约化运营的背景及现状;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集约化运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从转变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合理界定运营职能范围以及落实组织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信息技术应用深入普及、居民金融需求与时俱进,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多个电子渠道获取银行服务。面对客户消费习惯的迁徙,融合物理网点与虚拟渠道、协调传统业务与加快创新、打通线上与线下,最终实现银行网点与电子渠道的协同服务,已成为银行经营的必然选择。银行经营面临新环境银行服务模式发生新改变。自2012年起我国互联网金融概念兴起,普惠金融理念深入实践,银行更加关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