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许黎莉 《北方经济》2021,(11):41-44
作为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管理风险、实现普惠的基本功能,为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共同富裕提供"金融动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牧区金融需求主体、需求形态发生深度变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提供金融供给时,面临一定的堵点、痛点与难点,"供需失衡"是农村牧区金融体系促进共同富裕的最大挑战.因此,应建立适合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特点的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完善各类金融机构职责,通过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以及金融产品的共同创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竞争互补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变迁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但它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明显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那种完全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诱致性制度变迁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信用制度的“外部收益”性,而政府确立面向市场化的改革后使商业信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成为可能,非政府主体自发恢复被政府剔除于制度供给之外的商业信用制度,进而影响政府的制度供给,迫使政府最终设立发展商业信用的制度装置,促成商业信用制度实现诱致性变迁。  相似文献   

3.
日本中小风险企业资金来源的多样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采取资金供给的多元化和政府的积极参与来解决日本中小风险企业的筹资问题。这种解决方案是其在间接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不成熟条件下的必然的制度选择。本文以"信用补完制度"为基础,从日本间接金融、完善中的资本市场和过渡期的市场型间接金融等方面对日本中小风险企业资金来源的多样化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4.
张国梅 《辽宁经济》2005,(12):23-23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的背景下,土地、资金等关键生产要素,其供给基本还是由政府掌握。在土地国有或集体所有的条件下,中国70%的土地供给是依赖于行政手段,土地事实上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在资金要素方面,新的融资渠道虽然发展很快,但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融资主渠道;在劳动力方面,种种限制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制度,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存在着严重弊端,抑制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生产要素的供给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军杰 《山东经济》2004,20(5):20-23
各地经济开发区的优惠让利政策实际上是地方财政对域外投资企业的转移支付,其结果是短期内区域投资总额的地区间正和博弈。它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也蕴涵着地方政府行为不规范和经济波动的诱因。从制度建设角度看,地方政府开发区间竞争导致了大量的制度创新,但是经济政策的“双轨”也导致企业生存环境的迥异,不利于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制度改革的过渡期,这个期限不宜过长。目前,这些创新正在由开发区逐步向外推广,中央政府应及时推动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的过渡,从而加速中国改革开放的制度变迁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尽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全球化过程中赢得主动。一、当前商业银行的主要制度缺陷我国商业银行在从计划经济的银行体制向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相关制度安排不当及制度短缺,从整体而言主要还存在以下缺陷。 1、政企没有完全分开,经营自主权落实难。一方面,政府对商业  相似文献   

7.
商业信用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手段,是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随着当代中国经济体制的两次转型,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动机渐变,政府对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规制也发生大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在市场力量与政府政策角力的夹缝中残存,商业信用融资方式发生了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鼓励国有企业运用票据化商业信用融资,但市场对于商业票据融资却踯躅不前。只有协调好市场力量与政府的作用,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才能真正创新。  相似文献   

8.
雷鸣 《南开经济研究》2007,(2):93-106,152
日本的封建社会是以一定的商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起点的,"幕藩体制"所特有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兼容的二元结构体制和等级制度为封建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在"幕藩体制"下,人口、耕地和生产力的发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促成新兴专业化商人的出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扩散,新兴专业化商人逐渐向土地经营者和手工业经营者转化,在此过程中,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渗透并瓦解;同时,"幕府"和各"藩国"则由于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而分别制定、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幕藩体制"所发生的结构和制度上的变迁为明治维新后的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模式是政府供给主导型 ,政府供给主导型的路径依赖造成利率市场化缺乏微观基础。当前利率市场化已进入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关键而复杂的阶段 ,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发展有待转换制度变迁的思路 ,以金融创新为介质 ,双轨推进政府供给主导型与市场需求引致型制度变迁。微观金融创新需要制度创新来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0.
著名经济学家杨瑞龙教授,通过考察具有独立利益目标与拥有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的特殊作用,提出了有别于供给主导型和需求诱致型的"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假说,并指出正是在这一方式下,当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成为沟通权力中心的制度供给意愿与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需求的中间环节时,使得权力中心的垄断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之间达成一致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化解了,"诺思悖论",推动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那么,在作为中国经济制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税制的改革建设中,地方政府又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和职能、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应如何规范和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中国税制的不断完善呢?本文就以上几方面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璐璐 《改革》2012,(1):24-32
中国土地供给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其实际操作表现为政府管制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在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伴随土地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以土地供给制度的演进轨迹为主线,呈现学术界对土地供给制度认识的差异性,并梳理政策脉络和基本法律框架,给出或然走向,藉此厘清土地供给的制度现状,揭示现阶段土地供给制度研究的共性、分歧及其改革难点。继而就种种表征进行评述,并简要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30多年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市场机制的优化配置对农村资源要素的有效利用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农村耕地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市场机制而是行政等因素,这成为土地资源难以有效利用和保护的制度瓶颈。必须建立政府对耕地资源行政配置的体制模式,使土地"财富之母"的优势发挥出来;以耕地资源为杠杆,撬动其他资源要素如人才、资金、科技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改革的方向就是推动产权流动,推进产权交易,实现耕地由资源向资产、并最终向资本的转变,尽管过程会有曲折,但从长远来看,是中国农业现代转型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政府间纵向协调是横向竞争的"剩余",财政体制运行的效率取决于政府间横向竞争和纵向协调的合理搭配.行政、财政体制"扁平化"改革在不同的经济生态下会通过政府间竞争导致不同的均衡结果.政府间财权、财力、事权的策略性配置能够推进政府职能转型,而策略的选择则与职能转型的过程、阶段以及社会偏好的可辨识性、异质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志宏  梁东 《特区经济》2007,216(1):97-98
本文主要从民营企业资源的特性、不同资源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资源配置原则、资源配置评估体系等方面对民营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政府应该从制度建设入手,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与市场经济高度协调的制度环境,并提供能激励民营企业创新与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政策保证;鉴于民营企业生产和经营面临较大的风险,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机制,让民营企业能参与此机制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动态     
《中国高新区》2014,(2):8-8
正建科研信用"黑名单"国务院出组合拳严堵财政科技资金漏洞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我国将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建立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等组合拳,发挥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提高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效率。六部门联合推动科技金融服务科技部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知识产权局等六部门,于近日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研究转型问题,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资源配置视角看,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不仅面临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而且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第三配置失效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日益严重的信用失效问题。本文从制度变迁视角,以中国为个案,对第三配置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云峰 《改革》2006,(4):37-43
我国金融资源供给不是的金融约束虽已基本解除,但金融资潭的配置效率依然较低,金融发展中存在着金融结构单一、金融垄断程度高、金融管制严格和金融风险集中等问题。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金融体制的制度缺陷,这种制度缺陷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的行政金融体制、市场竞争中的制度歧视和社会信用文化的缺失。制度缺陷已经成为金融深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消除我国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的制度羁绊。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各不相同,该文把其概括为资源模式和制度模式。在资源竞争模式下,注重对生产要素的争夺和占有、强调对产业竞争力的培养;而在制度竞争模式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并降低制度成本,减少“制度腐败”,促进地方政府间相互信任。因此,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必须由资源模式向制度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金融资源具有再配置其他资源的属性。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金融资源的属性特点资本市场通过各种利益关系的再分配,决定了金融资源的配置。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包括金融资金配置效率、金融机构配置效率和金融制度配置效率以及在三者基础上形成并反映三者效率的综合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反映经济结构状况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1994—2019年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状况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经济结构经历了由所谓"失衡"向快速趋于平衡的转变。相较于大量现有文献仅关注到中国经济结构变迁图景的前半部分,本文则呈现了中国经济结构由"失衡"加深再走向平衡的完整图景。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初始经济结构、要素禀赋及发展战略,分析了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的原因。在我国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相应改革资源配置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