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一个公司里,什么是机密?除了财务数字外,董事长的身体健康大概也算得上是一个机密吧。处于创业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家们,很多人一手把企业做大了,自己也身不由已地成为了企业的顶梁柱。如果董事长不幸得了重病,往往会给员工的信心造成恐慌,仿佛有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所以,企业家们小病只能忍着,大病只能扛着。有调查报告显示,超负荷的工作和精神过于紧张是企业家们"最真实的生活"。该调查表明,受访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个小时,超过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60%,很多人常常全周无休,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工作压力大是企业家们精神紧张的主要来源。在这份调查里,仅有10%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否认自己存在着工作压力,超过一半的被访者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在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的  相似文献   

2.
周百川 《公司》2001,(11):44-45
近几年,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执行情况(以下简称劳动法和规定),笔者调查了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的员工工作与休息休假时间,其结果令人担忧,《劳动法》颁布至今已有7年了,但执行情况却不好。不少企业置《劳动法》和《规定》于不顾,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于不顾,有意延长员工工作时间。以达到剥削员工,获得最大的利润的目的。 延长工作时间的手段 1.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每周工作48小时,每周休息1日。擅自将每周应工作40小时,延长到48小时,严重违反《规定》第三条,并称此举符合…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40~42年。而科技含量愈高的企业平均寿命愈短,美国高科技企业有90%活不过五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也显示,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根据《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的统计显示,中国大陆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但同时又有10万多家企业死亡,有85%的企业在10年内消失。中国大陆企业平均寿命为8年,民营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3年,北京中关村科技…  相似文献   

4.
认同:价值观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翰威特最佳雇主研究在亚太地区举办了第五次研究,此次研究涉及到八个市场。在中国大陆,196家企业报名参与了此次研究,约3.8万名企业员工参与了问卷调研,这些员工代表超过50万名员工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2010,(6):49-49
韩国一家就业网站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上班族每月加班时间平均达53小时。对于韩国上班族来说,加班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调查发现,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韩国上班族平均每天要多工作3.1个小时。65.8%的调查对象表示,加班是由于工作量太大。其中,工作压力最大的是国内大企业员工,“最轻松”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6.
海外资讯     
韩国上班族每月加班53小时韩国一家就业网站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上班族每月加班时间平均达53小时。对于韩国上班族来说,加班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调查发现,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韩国上班族平均每天要多工作3.1个小时。65.8%的调查对象表示,加班是由于工作量太大。其中,工作压力最大的是国内大企业员工,最轻松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加班是韩国企业的特色之一,但频繁加班也让许多上班族苦不堪言,31.9%的调查对象表示曾因此产生离职的想法,23.9%的人表示他们的工作热情因加班下降。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去年以来对国内30多个行业、近600家企业的调查,国内的人才流动比率正迅速上升,平均速度超过10%,且有加速流动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外企员工的离职率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在北京,每年春节前后是外资企业员工离职行为发生的高峰期。本调查对1996-2003年7月间制造、电器、通讯和IT行业的主要外资企业在北京地区的正式工和合同工(不含临时工)离职情况进行了分析。它们多为《财富》500强的上榜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有一定时间,在北京地区员工数达500人以上。离职趋势总体分析从1996年到2003年7月,这15家企业离…  相似文献   

8.
日本学者进行的一项为期2年的调查表明,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加上睡眠不足有可能会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增加一倍。研究人员提示,一个人正常的工作时间最多应为每周40个小时,如果工作时间超此上限,则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而且每个月至少要休息两天。工作时间长易引起心脏病  相似文献   

9.
数字圈点     
《人力资源》2011,(12):67
30%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职场人士每天工作超过8个小时,大约30%的人经常晚上回家还要加班完成工作。73.94%根据广州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的数据显示,54495元/年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所有样本数据组中的百分比排位  相似文献   

10.
《创业者》劳顾问:我单位在贯彻1995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时,对执行“企业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有些困难,是否一定要每周休息两天?可否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望予答复,谢谢!坚实专业装卸队  相似文献   

11.
岗位分享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在一些国家使用得比较普遍。我国作为一个就业问题突出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上也存在要求通过岗位分享来缓解就业压力的呼声。实际上,我国一些政策、法规的制定,包括《劳动法》关于工时的规定,也考虑了这个要求。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有专家形容我国工时制度的调整是“乘直升机”,我国的工时标准不仅比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要高,甚至超过了  相似文献   

12.
我本人有近20年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验。我将20年前的外企称为“老式外企”,因为当时大多数外企进入中国的时间还很短,都没能实现本土化。当时的外企基本上没有实现本土化的可能性。因为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非常大,中国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熏陶,无法理解市场是怎么一回事。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与外国人很难沟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就业》2013,(4):17
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部《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报告》。4月26日国务院组织召开1995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总结会议,国务委员罗干同志到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孙琳 《人力资源》2004,(7):34-35
目前,我国企业培训情况令人堪忧,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国有企业中30%以上年人均培训费用在10元以下;20%左右企业在10元-30元之间,大中型国企每年人均脱产培训时间为18小时,若扣除每年送人前往干部管理学院进修、读MBA班所用的时间,国企人均培训时间仅为5.6小时。此外,大多数亏损企业己基本停止了员工培训,部分有能力的企业已放弃或准备放弃岗前或中长期的教育培训,民营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管理理念等因素的限制。在员工培训方面更为欠缺。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2012,(7):72
HR来信:我公司规定上班时间为"长短周工作制",每天工作时间为7.5小时,即长周每周工作6天(总计超过了40个小时),短周每周工作5天(总计只有37.5小  相似文献   

16.
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调查数据显示,近35%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在村工作时间在3天以下,而只有16.6%的大学生村官每周7天均在村里,其中,西部地区有1/3左右大学生基本不在岗.  相似文献   

17.
吴晶辉 《经营者》2014,(20):82-82
最近无意中看到一组汽车产业工人年龄数据对比,差异之悬殊令人惊诧:德国汽车工厂的员工平均年龄超过40岁,其中50岁以上的员工占比25%;美国经销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在42岁;而近期一项对国内12家整车厂的调查显示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2.8岁,其中90后占比达到35%!经销领域的多个调查显示3)岁以下的员工占比超过85%!真真是一边开始迈入暮年,一边还是青葱少年.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第三季度翰德(亚洲)报告最新调研结果显示,亚洲各地的受调查市场中,只有中国地区的招聘意向重新回升,其他地区的招聘意向均有所下降。较之于上一季度的52%,2008年第三季度有55%的受访者计划增加员工人数。但与去年同期的60%相比,招聘意向仍然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时代》2011,(6):26-27
中国员工的敬业度状况究竟怎样?什么样的因素在影响员工敬业度?如何有效提高敬业度?近日北京外企方胜商务调查有限公司(简称:外企调查)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联合开展的中国敬业度调查结果出炉,对目前中外企业广为关注的员工敬业度进行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20.
对中小企业而言,人才流失不但是当今中国社会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也关系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严峻的形势下,该怎么留住员工,特别是老员工,这是个问题2012年末,由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3,055家企业中,2012年员工离职率平均为16.7%。另外一家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发布的中国行业薪酬风向性指标及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显示,2012年全国企业员工主动离职率继续保持增长趋势,达18.9%。高离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