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家斌 《广西经济》2013,(10):28-31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主题,强调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现代乡镇》2007,(1):1-1
继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主题。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中国农业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具有重要作用。2007年是积极发  相似文献   

3.
刘长江 《发展》2008,(4):53-54
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甘肃省武山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中,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一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三大区域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在河谷川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按照“一村一品”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全力搞好渭河、南河、山丹河和榜沙河四大流域的综合开发。在浅山干旱区以发展旱作农业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杨龙文 《魅力中国》2013,(10):36-3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充分体现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体的发展布局。而农业机械化是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得力措施,是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产业基础。现代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不仅是加快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科技进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然而,目前我省农业的发展在有些方面还相对滞后,也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如资源紧缺、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强等等,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我省农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推动由农业资源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跨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六手联动 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最现实、最有效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加工能力弱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繁荣市场主体、统筹城乡发展、拉动县域经济、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和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农村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把握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要“六手联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四川经济研究》2006,(2):10-10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日前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乡镇经济》2006,(7):1-1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一五”时期,在举国上下推进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最近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大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部署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高平 《老区建设》2006,(12):1-1
中央指出2007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慨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目前,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得到根本改变,手工插秧、鸡鸭散养、人畜混居、粗放经营、水土流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0.
《意见》共五部分18条。进一步明确了在“十一五”时期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进步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到2010年,基本建成体制完善、机制灵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中共中央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特别是在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以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为主要内容的闽台农业合作,优化了福建农业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了福建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新的背景和机遇下,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必将带动福建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杨锦琦  高玫 《老区建设》2008,(22):38-4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的重要途径。目前,江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西应高度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更新发展理念,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推进农业投融资体制创新,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以此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以来,平遥县紧紧抓住列为山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发展机遇,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切实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抓基础、育龙头、建基地、筑体系,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实现了从“量”到“量质并重”的飞跃,开创了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相似文献   

16.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农村繁荣和谐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近年来,乐亭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促进农民增收,统筹推进社会事业进步,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提供全面支持。农村信息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它拓宽了农民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是提高农民素质、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不仅对发展现代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蒙英姿 《广西经济》2007,(3):44-44,4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审议时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着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发挥好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19.
叶贤 《中国报道》2008,(2):32-35
可以说,2004年以来的“一号文件”一直保持内在思路的连续性,也即“统筹城乡发展、多予少取放活”;2004年“一号文件”的主题词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是“发展现代农业”;今年则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20.
吴伟山 《广西经济》2007,(11):40-41
推进新农村建设,既要全面把握,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和重点,是基础工作,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才能富裕起来,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贫困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发展摆在第一要务的位置来抓,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群众,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