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行的"乡政村治"的格局中,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有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问题尤为重要,这一对矛盾的妥善解决将会对村民自治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基层自治中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是很难在基层层面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是要从宏观体制层面来审视和寻求其根源,乡村关系实际上是宏观层面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缩影,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农村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是党和国家确立的乡村政治发展目标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选择。完全落实村民自治,取得村民自治的绩效,关键就在于坚持依法治村。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和操作规程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立村民自治体制,改善干群关系;强化村级组织功能,保证基层工作的畅通与效能。参照有关法律精神,结合农村实际,制定本细则,予以试行。一、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一)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自治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决策机构。  相似文献   

4.
四、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凝聚:村民自治政策势在必行村民自治,作为农村政治建设的基本政策,既不是“超前”而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不符,更不是乌托邦武的幻想;相反,村民自治既是植根于中国历史肥沃土壤的繁茂大树,又为现实的农村政治稳定和健康发展所必需。中国历代由于以农立国,农村处于自然经济时代,所以那时官少政简,农村基本上实行一种与宗法关系密切相依的社会自治关系。农民以家庭为本位,其调节能力极强。在许多王朝,国家行政机关只建立在县一级,农村主要靠宗法伦理关系进行调节。这种农村自治,带有家庭自治、宗法自治、乡绅自治的色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是国家农村执行的重要管理方式,通过村民自治农村居民能够有效行使对本村事物的管理权,进而更好推动本村经济发展。在村民自治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民主选举,选民通过民主选举选择信任的领导人代为行使管理权力,所以民主选举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民权力的实现和农村的发展。当前村民自治选举中还存在较多不利影响因素,这不仅对产生公正合理的选举结果造成威胁,还严重影响村民自治的有序实现。所以当前村民自治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解决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强化对民主选举工作的重视,通过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民主选举工作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自秦朝到清末,历代统治者在国家治理中一直奉行“皇权不下县”的治理理念.县以上由国家委派官吏治理,乡以下则采取国家输出法律制度,依靠地方乡绅和宗族制度来管理。直到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专制统治体制的瓦解.传统的乡村治理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农村直接进入国家的视野.开始打破“政权不下县”的传统.将国家乡政权力体制下沉至传统的农村基层社会.历经清末、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阶段乡村组织体系的改革发展。政府将农村社会纳入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基层农村社会处于国家权力支配之下。行政力量在农村发展中占据着主导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乡村开始探索走上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道路.对基层社会管理实行“乡政村治”模式.在农村建立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从法律上明确了村民委员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维护了国家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又保障了乡村社会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民主建设当中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成为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7.
“九五”是本世纪的最后五年。在这五年里,我国农村初步构筑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基层管理体制 ,书写了中国农村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   抓住了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五年来村民自治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和支持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九五”,村民自治以其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得到愈来愈多的人的理解和支持。村民自治逐渐从过去的“灯火阑珊处”,走到“聚光灯”下,肩负起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的历史使命。这是“九五”期间村民自治发展的显著特点。   —…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村民委员会的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是实行村民自治的基础,许多人仍对此持怀疑态度。这些态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根本上疑虑村民自治、村委会直接选举是否对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在现阶段是否值得普遍提倡;另一类是对选举的实际操作有怀疑,即广大农民经过参  相似文献   

9.
到今年6月1日,《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已满十年。历经十年沧桑,村民自治已从法的条文,逐步成为客观现实,并以强大的力量改造着传统社会的基础,规范和影响着农民的生活。十年试验不平凡,十年收获沉甸甸。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是完全可能的想当初,村民自治并不是在一片喝彩声中推行的。担心实行村民自治,会影响农村各项任务完成者有之;认为农村宗族势力严重,搞村民自治不符合中国国情者有之;认为农民素质低,实行村民自治会"把好人选下去,坏人选上来"者有之。中国人对民主的追寻已达一个世纪之久,但当民主真的来到家门口时,有些人表…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村民的民主法治化观念日益强化和重视。村民委员会依法管理村级事务,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村民自治。本文根据对河套平原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针对村民自治现状,对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实行基层直接民主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农村村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文章力求通过对广西宾阳县六角村的研究,对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有效建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农村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自治职责,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山东省日照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山东省村民会议议事规则》等法律法规要求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自治清单制度。  相似文献   

13.
应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的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几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于7月16~23日在我国福建省考察了村民自治情况。他们对正在我国农村开展的村民自治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如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问题,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和看法。1.对村民自治的评价考察团团长、孟加拉国总理秘书凯木耳·斯第克博士:“通过实地考察后,我发现中国的村民自治确实开展得很好,已经取得确实的进展,农村发展和民主建设得到了改善。可以说,民主自治在中国农村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传说或者像在听故事。”“我们认为,中国村一级的地方组织──村民委员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功的例子,它把  相似文献   

14.
编者寄语     
实行村民自治,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是否对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呢?村民经过参与选举,在多大程度上行使了自身的权利?选举是否又是一套官样文章呢?《民主选举的灵魂》、《村委会换届选举纪实》和《依法治村,民顺事兴》等文,从  相似文献   

15.
李璐璐 《企业导报》2012,(5):249-250
在我国农村村民自治过程中,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宗族势力对村干部的选举过程、对村务管理过程的影响及其利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宗族对村民自治过程产生影响的历史因素、经济利益因素、社会因素等。  相似文献   

16.
民主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村民自治管理是农村民主发展的趋势,但村民自治需要许多条件。在当代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管理的条件并不成熟。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有助于中国农村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国农村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指导纲要(试行)编者按最近,民政部制定了《全国农村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各地认真开展农村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民政部在印发这一指导纲要的通知中说,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是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相似文献   

18.
从结构化理论视角来看,行动者的主体性和制度的制约性统一在我国农村社会的村民自治实践中。本文以二重性理论视角,描述新生农民工参与村民自治的现状,从主客体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新生农民工参与政治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连尹同志的遗作——《关于实行村民自治的若干问题》,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四年来的基本经验,阐述了实行村民自治对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障九亿农民民主权利,实行村民自治的重要法律。农民称之为村民自治的“圣经”、民主权利的“保护神”。可是,正当亿万农民怀着欢天喜地的心情投身于村民自治事业的时候,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反映:“村民委员会不选还好,一选上访告状的人多了,听话的人少了,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了”,言外之意是村民委员会选举一选即乱,影响了农村稳定的大局。有些人还以稳定为由,对村委会的选举持等待观望的态度。稳定,是农村之需要,村民之企盼,国家之大局,以大局为重本无可厚非。但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