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党和政府新的时代使命和叙事话语.就目前来说,社会管理领域中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问题情境还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使得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累积.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无法很好地应对来自社会领域的各种风险和冲击,致使社会管理必然要走向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管理模式.转变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以其高瞻远瞩全面审视了风险社会,形成了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思想。当今的中国社会,在充满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发展、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挑战。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思想所涵盖的基本精神、分析方法及重要结论,为我国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方向和新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中,面临整合难度大、社会失范多、社会矛盾集中等社会问题,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先导,社会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体系建立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顺利实现社会转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改革中的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一方面增大了社会动荡的风险。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保障已逐步成为稳定社会的“支柱性”力量,成为整个社会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有着更大的依赖。本试图从理论探讨改革中的社会风险与保障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刍论企业社会风险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社会风险源于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战略和经营决策。本文指出,无论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还是从风险社会理论看,承担和控制社会风险都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要防范和控制企业社会风险,就必须从治理和管理两个层面建立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机制,即进行企业社会风险的治理控制和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6.
羊纳 《中外企业家》2009,(4X):21-22
2007年爆发延续至今的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影响。可以从社会学风险社会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次贷危机,风险社会是指由于某些局部的或是突发的事件可能导致或引发的社会灾难,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难以认知性和可建构性、破坏性和扩散性特点,而次贷危机也具有不可预知性等特性。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中国也是全球风险社会中的一员,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增强了当代人的风险意识,积极寻求风险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同时要辩证地看待风险和次贷危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随着市场化与法治化的不断推进,逐步向风险社会、契约社会等特征的社会转型。强化对转型期形形色色的风险管控,是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必须破解的难题。对于企业家及其企业来说,在面临的各种风险中,刑事风险是一种往往被忽视而又容易发生且冲击力和破坏性极大的风险,它使得像褚时健、陈同海、唐万新、黄光裕等曾经叱咤商界的企业家落马入狱,也使得像三鹿集团、德隆集团等曾经兴盛一方的明星企业陨落市场。企业家应深刻认识、全面把握刑事风险,并加以有效防范和应对。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全面转型的最关键时刻。借社会学家的话讲,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同质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型。随着社会转型步伐的加速,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社会转型的起点、机遇、环境、发展态势不同,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不平衡性,导致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形成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人口流迁与社会融合逐步成为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现实因素。流动人口缺乏在城市的原始积累,生存状态不体面,对城市社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户籍制度仍然是制约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的主要障碍。在风险治理和安全保障方面,政府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体系中的制度化生存问题,通过扩展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归属感。同时,还必须加强流动人口的常态性、制度性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素质和对城市社会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36):22-24
中国作为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的气象灾害导致的损失严重。以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为视阈,中国气象风险具有突发性、多变性、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危害性等特征。当前的气象管理体制存在理念滞后,预警机制不健全,信息发布机制不及时,责任追究机制形式化,法治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弊端。因此,从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预警机制、建立气象风险信息共享机制、气象风险现场处理机制、气象风险信息发布机制、气象风险责任追究机制、气象风险教育机制、气象风险法律保障机制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新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潜在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由工程项目的建设产生了一些突发性事件。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了更好的对工程项目的稳定风险评估,了解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生成机理是及其重要的。文章基于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风险承担体,产生风险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诠释风险产生的机理,全面的掌握工程项目的风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企业社会风险是指企业因社会事件的发生而蒙受的损失,如战争、种族冲突、暴乱、罢工、经济危机、产业政策调整等企业无法抗拒的因素使企业遭受的系统性风险。笔者则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把企业社会风险解释为企业忽视社会责任所承担的损失,如声誉损失、法律制裁、交易成本增加、消费者抵制、人才流失、再融资困难以及经营停顿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该时期,各种社会失范行为严重地影响和干扰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社会控制,堆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特别重要。本文主要从社会转型时期的失范凸显、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公信力下降、社会转型时期的控制手段减弱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表现为技术发展与工业化并驾齐驱与社会变革加速,同时也是各种技术风险孕育、积聚、动荡变革时期。当前,中国经历的技术风险问题具有西方社会技术风险的普遍特征,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殊表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基于历史视野和全球视野的角度,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就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问题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对技术风险防范的论述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对习近平同志技术风险防范的论述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中国在复杂境遇的转型时期寻求技术风险规避的方法并有效指引中国今后的科技发展道路具有启发意义,为确保中国实现两个阶段发展的目标助力。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的企业既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紧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等社会问题。文章在总结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哲 《企业导报》2011,(19):215
本文分析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心态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注册会计师(以下简称CPA)在执业中面临的审计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审计风险越来越大。因此,为了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审计风险,维护CPA及事务所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CPA审计风险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 一、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1、审计对象日趋复杂,审计环境日益恶化 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各种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类型复杂,租赁、收购、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需要,审计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加之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增加了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审计的难度,使审计风险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特征的分析,探求社会审计风险控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已进入到高速推进和风险挑战共存的阶段,风险社会下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本文对风险社会下完善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时代意义;政府社会管理应该遵循的原则;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的现实路径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郑钦 《河北企业》2014,(5):48-49
<正>社区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地在社区中凸显出来,而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以及传统的第三部门"志愿失灵"的现象使得我国社区建设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2004年左右,"社会企业"的概念及其研究被正式引入中国,作为一种借助商业运作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模式,很快在学术界、媒体和来自不同背景的社会精英中成为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