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实中一些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战略,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脚踩西瓜皮".文章通过回顾文献和案例分析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明确的战略,很多企业采用"脚踩西瓜皮"式的战略模式.但是,"脚踩西瓜皮"并不是说一切都可以放任,它同样要求企业进行思考,尤其是做好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现在科技界十分讲究概念,一件新产品如果带有一个吸引人的概念,它差不多有一半机会取得成功.在各类科技产品中,有一个概念被视为必胜妙招,而且屡试不爽--就是为产品赋予"移动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经济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也是中国人争议最大的一件事.无论褒贬,谁都明了:当今之世,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如果不想被进步抛弃,就应认真研究新经济对人类命运影响巨大而深远的经济现象.看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正如一位世界著名学者说的,"新经济,好戏还在后头".  相似文献   

4.
肖海林  闻学 《中国工商》2002,(10):128-129
企业的管理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如果违反了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条,企业就会失败。但是,即使遵循了所有这些基本定律,企业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因为企业成功只有必要条件,没有充分条件。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无论应用什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都必须首先遵循而不是违背这些基本定律,以它们为战略起点,只有这样,企业才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如果企业业绩不是建立在公平竞争、平等交易等市场规律的基础之上,无论赚了多少钱,无论规模有多大,都不是战略意义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员工第一,在某种意义上正是顾客第一.因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蕴藏在充满活力和创造精神、敢于挑战市场的企业员工身上的.只有当公司真正做到"员工第一"的时候,员工才会真正地做到客户第一,所有的这些都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互相欺骗.所以说,成功企业信条从"顾客第一"将发展到"员工第一".  相似文献   

7.
如果从10年历程的角度看企业营销,有3家公司是必须提到的。这就是海尔、联想和万科。提到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海尔、联想和万科的营销是战略营销,而其他公司大多不是。我们这么说的时候,实际上有一个前提,这就是营销如果不为战略服务,那么所有短期的盈利,都可能因为战略性失误而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中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连锁餐厅一样遵循这个规律。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中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连锁餐厅一样遵循这个规律。在连锁餐厅的品牌初创期,企业的影响力比较小,销售额和利润也比较低,等于是在市场上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只有初创期成功起步了,才有可能有以后各个阶段的发展,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  相似文献   

9.
企业成功,三分靠战略,七分靠执行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战略本身并不是企业失败的原因,战略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执行力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它是企业"强身健体"的良方.  相似文献   

10.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无论从增加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拓展市场空间,获取国际资源,还是从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企业面临严峻的衰败危机 随着技术的迅速进步,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大大小小的企业面临的衰败危机与以往世代相比更为严峻,企业的寿命也因而大打折扣.即使一些曾辉煌一时的著名企业,似乎也无法摆脱"盛极而衰"的周期性规律.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飞利浦公司、施乐公司、波音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等许多世界知名大企业,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是从行业领先地位上跌落,就是其行业领先地位受到竞争对手强有力的挑战.而长期以来作为经营管理"最佳典范"的安然公司的突然垮台,则更是让人感受到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无常".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似乎常胜将军已不存在,更多的则是"各领风骚数十载".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商界》2010,(7):14-15
蒋锡培:企业处于成长期时是没有发展战略的。如果说有,那就是生存战略。就像一个孩子刚生下来。连话都不会说,谈何志向。这与媒体在讲述成功企业故事时不一样。媒体常说。这个企业刚诞生就有如何高远的志向。不能说这样的企业一个都没有.但大多数的企业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是一张白纸。创业初期都是为生存而战。  相似文献   

13.
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对于企业,亦如此。曾记得一位经济大师站在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大企业废墟前说过一句话:它不是败在市场,而是败在了精神上。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追求的指引,他注定要堕落,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精神的牵引与激励,它注定也只是市场竞争中的昙花。采访深发展对我来说最大的感触就是该行的"敢为天下先"的企业精神和那种在逆境中放手一搏的气概,而精神和气概往往影响的是企业的发展空间。用事实说话吧。  相似文献   

14.
温明 《中国广告》2004,(9):134-136
进入营销时代,媒体已经成为了"营销的载体"。广告主选择一定的媒体作为其接触目标消费者的途径,这种选择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愈发显得理智。然而,我们还是常常听到广告主抱怨:"我们的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但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了。"广告的花费是广告主的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就必然要求得到回报。广告费被浪费,意味着广告投资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也就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改革开始,国家支持创业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国家提倡实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而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它的资金。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而企业存在是建立在是否有资金的基础上的。现在社会上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其中资金管理不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的资金就是连接企业运行发展的绳锁,连接着每一个环节。管理好企业的资金,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走的稳健。  相似文献   

16.
朱桂方 《商场现代化》2005,(34):186-187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经营成为各国企业常用的经营方式.为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消费理念、不同的文化背景,"本土化战略"已成为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它的核心就是所谓的"入乡随俗",跨国经营企业努力融入东道国或当地市场,并与之进行有机整合,通过本土化成为"对当地有贡献的企业",或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企业",从而尽可能减小"经营距离",使每一个中心都能够成为跨国经营的"利润中心".  相似文献   

17.
商业模式,由流行到经典,由复制到创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就是成功的一半。研究专家指出,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每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而难以复制。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乃现代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面对当下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循规蹈矩,也许时间和资本都不会答应,而必须设计出适合自己、富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发挥到极致。反观山东的企业发展生态,很多企业也许名气不是很大,但其拥有独到的发展模式,其产品竞争力非常强,基于此,本刊在商学院陆续推出企业商业模式案例式报道,敬请广大企业管理者予以垂注。  相似文献   

18.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的创立、生存、发展,哪一阶段都离不开资本.美国的两位著名商务人士曾说过:"没有启动资金,世界上再好的想法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没有钱,好主意将一文不值.或许并非完全如此,但你必须设法找到资金,而非仅凭市场营销,就此而言,融资为重,营销次之,并且,要准备为融资放弃许多东西."资本是企业的血脉,无论你有何种创意、制定什么发展战略,只要付诸实施,必定需要资本.而怎样得到资金,将其转化为企业运营的资本,是每个企业家首要考虑的问题.可见融资对企业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9.
能否学会放弃是创新的最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正刚 《商界》2007,(12):103
并购企业其实不是并购它的产业而是并购它的人才。有一个衡量并购是否成功的方法就是看并购进来的公司有多少高管、人才留下来。目前,我们的数据是70%并购采的公司高管今天还留在思科。有什么窍门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文化,我们选择一个公司不光看技术。如果文化差异很大,我们不会去并购。  相似文献   

20.
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是由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组成的,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环节,要保持企业的战略优势,关键是控制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跨国经营的产品战略选择,与企业优势所依赖的价值活动密切相关.如果企业优势主要在于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则宜采用全球策略;反之,则宜采用地区性的产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