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推动创新性生态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天津经济》2007,(6):45-46
一、生态文化产品的内涵及作用 文化产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种形式。前者是非物质性的,直接体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后者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以某种物质材料为载体,承载文化的内涵,例如,书籍、雕像、表演艺术、广播影视音像制品、建筑艺术等等。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新与跨界融合是一个时髦的话题,其产生的背景大概与物质产品的日渐丰富、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欠发达,生产力水平相对不高,人们的购买力水平较低,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也相对不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要求去提高和改善精神文化消费。本文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品溢价,是文化、文化产品和人在互动关系中生成的,是文化产品附加值空间上的拓展和价格上的超出,虽然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但也有规律可循。文化产品的过度溢价,不利于文化产品的普遍性消费。然而在稳定的精神生产条件下,文化产品的溢价是能够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化产品消费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书刊市场管理首先要培育健康的书刊市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弘扬主旋律,使我们的精神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这是发展宣传文化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主题。”书刊市场要牢牢抓住这个主题.用高尚的弘扬主旋律的精神产品促进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酒文化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酒的故乡,从酒诞生开始,酒就摆脱了纯粹具体的“物”的状态,而与人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紧密相连,逐渐积淀升华成一种精神范畴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早在物质生产尚不够发达的古代,酒就已经体现出了它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鲜明特性。酒之始,便与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人饮酒,不是为了饮酒而饮酒,更多的是为精神生活,讲究“酒礼”、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雅明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1926年在其撰写的《机械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一般是工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传播和消费。文化产业既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又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其文化属性表现为它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其经济属性则表现为它在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创造就业岗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总之,文化产业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消费实行…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华文明源起的麻文化——基于文化结构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括麻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过去已经完成了的物质或精神的创造物,是历史的社会生活方式的产物。它遗留下来的远不止其本身,更多的是民族的、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观念和力量。麻,由器物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精神文化,历史赋予了其社会秩序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黑土地域文化的精神层面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强魂工程,这是该项建设的核心所在.有了"地域魂",才能显露黑土地域文化崇高精神本色;"魂"字当头,黑土地域文化精神层面建设才能全面启动.二是社会转型期呼唤着黑土地域崇高精神,人们需要精神归位,而黑土地域精神也需要加以重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提升,对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提高。互联网作为新时代发展的方向,"互联网+文物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有助于促进文物资源的共享,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帮助国民建立正确历史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