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渝经济区的因由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成渝经济区的由来,同时列出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六大现实问题:成渝经济区能否成为和如何成为西南甚至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的协作发展问题;成渝经济区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问题;成渝经济区城市、城镇体系建设问题;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的问题。未来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应着力研究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产业空间布局战略、协调机制、对外开放、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城市群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核心城市和城市群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以成都和重庆作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区,今年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研究成渝经济区建设对推动沈阳和大连互动发展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3.
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意义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国家已经把成渝经济区列为四大重点关注的经济区之一,标志着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已经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这将使成渝经济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成渝地区包括成都、重庆两座特大城市,16个中等城市和17座小城市,共由35座城市  相似文献   

4.
决战成渝圈     
刚刚公布的国家“十一五”规划草案中.成渝经济区被列为国家四大重点关照经济区之一。而国家发改委公开招标的“十一五”研究课题中惟一一个西部入围项目《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也于今年正式完成。 四川省著名经济学家林凌教授指出,“十一五”规划草案中提及“成渝经济区”。是中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技术调整。  相似文献   

5.
梁菊 《中国经贸》2012,(8):113-113
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关系到区域经济合作的成败,成渝经济区应选择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政府作用集中在政策服务和废除区域行政壁垒方面,把企业作为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前台,利用企业内区域分工的力量,促进成渝经济区内要素的流动与整合,进一步加强成渝两地的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6.
范静 《特区经济》2011,(11):208-210
成渝经济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质量及速度必将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琳 《中国西部》2011,(13):16-17
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未来发展的重点,对西部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成渝经济发展将迈入新的阶段,进一步促进成渝两地的城乡统筹、社会统筹、区域统筹,为西部“十二五”开局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秋千 《中国西部》2011,(21):92-97
四川和重庆,有着一脉相承的巴蜀文化和日益密切繁荣的经济交流。随着今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公布实施,成渝经济区让四川与重庆再次紧密相连.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成渝经济区存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相似文献   

9.
总结近20多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实行跨区域经济合作和新政策体系。在国家的“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当中,也把创新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作为重点,提出了许多新的区域合作理念。就西部而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已经成功地规划和建设了环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天水关中经济区三个国家级的大跨区合作平台。然而,对于西...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正式从国家层面予以明确,并提出促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琳  西柠 《中国西部》2011,(17):88-91
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为了文人墨客对四川交通的深刻表现。由于西部交通滞后,四川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与外界沟通甚少。最近几年,成渝两地借助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新契机,大力发展交通体系,促进了经济增速,社会发展全面好转。可以说,现在的成渝交通体系已经真正插上腾飞的翅膀,必将带领成渝两地经济建设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成渝经济区是中国布局现代生产力,强化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理想区域,设立成渝经济区是合理布局中国生产力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入落实西部大发的客观需要。四川省在未来5-10年的发展中应当穷尽地利之势,合理布局生产力,积极开展区域内合作与竞争。为此,四川在成渝经济区生产力合理布局中的对策应当适当调整"一极、一轴、一区块"政策,积极扶持川南区块和川中北区块的发展,促进攀西地区的开发,从而改变中国经济战略布局和战略生态。  相似文献   

13.
黄琳 《中国西部》2012,(19):48-51
与成渝经济区毗邻的川南经济区将在成渝经济区的带动下实现新的飞跃,并参照成渝经济区发展模式,通过借鉴、渗透、融合式发展,吸引要素集中和技术革新,实现以产促业,以业兴城!再造一个与成渝经济区齐肩媲美的"四川第二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
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股"?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等关于区域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5.
成渝经济区制造业集群布局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艳  杨明洪 《特区经济》2006,(6):240-242
合理的产业布局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成渝经济区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但目前仍存在产业集群水平低下、产业自成体系等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及定量的分析方法对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布局的现状及未来规划构想做出分析,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与世界》2011,(3):21-2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力争到2015年,使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姜保雨 《特区经济》2012,(4):179-182
中原经济区已正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南阳市是中原经济区主体以及连南启西的重要支点。县域经济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方面。本文通过对南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采用指标分析的方法找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并结合南阳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股”?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等关于区域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9.
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的经济核心,其实质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由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内(遂)渝经济带、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组成的成渝城市集群。文章在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增长极的背景下,对该经济区进行SWOT分析,以便更好地实现它的战略意义,促进西部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沈飞松 《今日重庆》2021,(11):62-65
成渝地区自古以来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早已存在.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相继建立,川渝两地政界、学界开始筹划经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路径.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正式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