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明确、深入的阐述,使其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交叉教学形式不再单一化.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视觉艺术产生的审美愉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2.
蓝观覃 《魅力中国》2014,(17):72-72
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歌唱教学中.对其审美思维的培养是我国声乐演唱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思维、人文底蕴精神及艺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声乐歌唱的教学中,其审美思维的培养是教师、学生、音乐三方面相互认知、有机融合的过程。是教师对声乐演唱教学文本、学生对声乐演唱审美实践之间相互碰撞、彼此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婷婷 《魅力中国》2013,(10):84-84
声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是通过表演者的参与才能将其中的乐音、思想、内涵等加以传达。它不同于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能够直接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思想内涵。声乐可以说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表演的艺术,单独的乐谱是不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只有和表演一起,才使得音乐具有了不断发展的生命力。声乐作为一门技巧性较强的综合艺术,它涵括了生理、心理、物理等多种因素在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积累各种经验和信息。只有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才能提高声乐的效果,才能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冰 《魅力中国》2010,(3):281-28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给人的感受是不能被任何形式所替代的。通过对音乐感知特殊形式的分析,论述了听是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所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且必要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 ,因其与众不同的表演形式及庄严的表现内容在时下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唱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更高的价值追求 ,而且在调和人的个性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陶晶 《魅力中国》2013,(10):87-87
民族声乐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通过不断的继承、借鉴、吸收和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有丰富的演唱形式、优秀的艺术作品、丰厚的理论文献、科学的训练方法、妙不可言的风格特点在内的方法和体系。民族声乐艺术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声乐艺术一样,最初都是在人类生活中的劳动,宗教,爱情,教育等方面产生的,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的音乐语言方式。通过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和风格特点的研究,对于更好的诠释和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和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此,让学生走进音乐应该从听入手,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听"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和聆听能力,培养一双能聆听的"音乐耳朵",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我尝试着通过参与律动、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联系生活、讲述名曲轶闻等多种形式的聆听,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从而形成良好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8.
论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妍妍 《魅力中国》2013,(13):170-170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训练课程。系统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记忆和视唱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积累音乐语言;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和基本的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器乐及声乐的表演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汉语言发音的基础之上,结合众多演唱技巧所形成的演唱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它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神形兼备、唱表结合的风格和技巧,使得民族声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将其运用到审美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美学视域与高度来研究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声乐艺术理论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人本性、多元性、情感性、创新性四大理论层面,对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对于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均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相似文献   

11.
声乐演唱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又要进行"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艺术.优秀的演唱是演和唱自然的融合,因此歌唱技术和歌唱表演是相辅相成的,共存一体的.歌曲演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活跃于舞台上,而舞台不仅具有听觉艺术的审美要求,还需要视觉艺术的审美要求.声乐表演的最终形式,是演唱者以美好的歌声与"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艺术相结合,能使歌声更加传神,使表演更加形象化.  相似文献   

12.
于峰 《魅力中国》2010,(6):225-225
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来表现的艺术形式,它的教学即使物质的,又是无形的,转瞬即逝的。因此,声乐教学完全依赖于歌者的心理调控。声乐教师在日常声乐训练和歌曲教学中,在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发声体系,培养积极的歌唱状态和激情的歌唱心理。  相似文献   

13.
研究心理学与声乐艺术的关系,科学定位声乐艺术表演心理,是声乐艺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声乐教学及艺术实践中,学生的内心活动、心理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等,都可统称为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对声乐实践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良好的心理是发挥最佳演唱水平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4.
赵红艳 《魅力中国》2013,(32):156-156
音乐是一种声学的艺术,而声乐是就以声学本身为发展对象的一个特别的一个艺术门类。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音乐艺术人才,教师能否把握高效的声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关系到学生能否在特定的时间里掌握系统的声乐知识。  相似文献   

15.
朱慧玲 《发展》2009,(11):84-84
一、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培养的重要性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学生往往比较重视声乐各种技巧的运用,而容易忽视心理因素对声乐演唱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歌唱是通过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等器官共同参与下的多种心理动作的组合,但支配和协调这些动作的是人的高级神经系统,这种整体协调的配合,主要是通过大脑皮层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裴纪伟 《魅力中国》2014,(4):111-111
从古至今,生活陶艺扮演着生活用具和艺术欣赏的双重角色。在当代,生活陶艺在维持其功能使命外,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断的寻找新的和谐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它是人们歌唱种类的一个珍品,也是声乐艺术中最富有内涵、最其表现力的一种演唱形式。群众性合唱是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对增加群众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协作精神,提高音乐修养,丰富想象力,扩大视野等具有重大意义。这几年,群众性的合唱活动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也存在许多的不足,我们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群众合唱艺术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艾芳 《魅力中国》2010,(8X):282-283
振兴戏曲艺术其前提和基础是开展戏曲艺术教育工作,培养未来的高层次的戏曲观众。戏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通过戏曲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戏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弘扬和传承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魏军敏 《魅力中国》2009,(10):66-66
数声乐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笑雪 《理论观察》2014,(3):172-173
歌唱是人类的天性,在所有的艺术活动中,歌唱最简便、最易普及,它不仅能培养人的乐感,还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在当今社会,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越来越系统,声乐课对于特殊教育专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谈论的是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针对教师应如何对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