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亢抗 《现代企业》2024,(3):136-138
<正>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经验。在党的历史上,曾有一段著名的佳话——“窑洞对”。1945年7月初,黄炎培到延安考察时向毛泽东同志提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朝历代很难跳出这个周期律,或者说都没有跳出这个周期律,中共会怎么办?毛主席立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个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黄炎培很赞同毛泽东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肃若秋霜     
与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窑洞彻夜长谈的名人黄炎培先生,曾提出了“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当然,毛主席以共产党人的特有思维方式,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回答了黄老的问题,至今我们还在实践的路上. 黄老不仅教育广大莘莘学子,还十分注重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在修身养性方面教育子女,留下了不少名言警句.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严以修身为“三严”之首.  相似文献   

3.
肃若秋霜     
<正>与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窑洞彻夜长谈的名人黄炎培先生,曾提出了"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当然,毛主席以共产党人的特有思维方式,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回答了黄老的问题,至今我们还在实践的路上。黄老不仅教育广大莘莘学子,还十分注重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在修身养性方面教育子女,留下了不少名言警句。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严以修身为"三严"之首。不妨摘录一段黄老在修身方面的名言:"事  相似文献   

4.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在诸多纪念性影视剧中,有一个重要的历史镜头被数次闪回:抗战胜利后黄炎培率重庆五老亲赴延安实地考察其产党统治区的经济社会情况,在最后一夜,黄先生问毛泽东:历朝历代在其兴起时都万象更新、生机蓬勃,但最终都逃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循环;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其中一位就是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卢作孚的一生跨越了“教育救国”、“革命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生涯中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并且在几个方面都各有成就。  相似文献   

6.
郑志国 《秘书》2014,(3):30-32
2013年12月2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生120周年纪念日。是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全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系统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科学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同志和党的领袖人物以及党的历史等重大问题,突出强调了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是一篇对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生平和业绩作出全面、系统、客观评价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讲话紧扣纪念主旨,  相似文献   

7.
王涛 《英才》1998,(12)
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充分地考虑时间的因素,因为时间可以冲淡感情的色彩,进而强化理性的成分。毛泽东离开我们22年了,今年又是他的105周年诞辰,正是由于有了一定时间距离缘故,对我来讲,毛泽东已经真正地走进了历史。当毛泽东走进历史以后,无论我们对他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准确的定位我们都只能是一  相似文献   

8.
寻找优公司     
《英才》2009,(11):10-10
国庆60年,重读《毛泽东传》,寻找一个优秀公司得以持续的答案。1945年7月513,国民参政员黄炎培与毛泽东的一番话引人深思。黄炎培说:“我60多岁了,亲眼所见‘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很多跳不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或惰性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或强求发展,到人才渐见竭蹶,  相似文献   

9.
窑洞是我国黄土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承载着延安丰富的地域文化,传承了红色革命圣地独特的民俗风情。文章剖析了城市变迁背景下延安窑洞的建筑艺术、生态优势、历史文化特色,结合窑洞的发展与保护现状,提出以独特设计与陕北传统窑洞样式为依托、以窑洞民居文化为核心的"革命旧址区+窑洞功能区+窑洞体验区"三区发展模式,以期对延安窑洞文化的未来传承提出可参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诗词名句阐释"两个大局",为毛泽东诗词赋予了全新的时代价值,更为"两个大局"这一重要思想赋予厚重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正>《甲申三百年祭》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撰写的一篇史论,被毛泽东同志及时捕捉到其所蕴含的历史警示意义,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篇生动教材。毛泽东同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务必”。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特点、新局面,继承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相似文献   

12.
陈晋 《秘书工作》2008,(9):44-45
[原文略]   <楚辞>虽是古董,但都是历史,有一读的价值.   --毛泽东1951年7月7日在中南海同周世钊、蒋竹如等的谈话.此篇早已印发,可以一读.……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思想中熠熠生辉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我结合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党史和我个人多年来编辑、整理调研报告的经验,参考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继承了毛泽东在反腐倡廉问题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严治党、严惩腐败,通过思想教育来预防腐败,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的思想观点。总结和研究习近平对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坚持,对于指导当前的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纵观历史,无数成功的仁人志士无不具有宽阔的胸怀,其中周恩来就是一位具有宽阔胸怀的典型代表。在红军长征途中,周恩来曾经一度掌握着红军的指挥权,是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权力和地位都在毛泽东之上。但是,当他在斗争实践中发现毛泽东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华高于自己的时候,就在遵义会议上力主让毛泽东担任军事领导者,进入中央最高决策层,自己甘于做配角,一心当毛泽东的助手,而且在以后几十年的工作中一直如此……  相似文献   

16.
杨明伟 《国企》2020,(2):82-8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进一步总结推广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就要坚持完善制度,注重长效”什么是“枫桥经验”?为什么这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验的生命力如此长久,至今延续了57年?为什么会?丨起毛泽东、习近平高度重视?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角,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相似文献   

17.
“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这是一句传统的老话,说的是领导艺术的一个侧面.无论从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意义上看,这句话都不会失去其光彩.“手中有典型”要求领导者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领导者要善于把历史的前程和自身的闪光点融为一体,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毛泽东主席一生为我们树立了无数个光辉典型,白求恩、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等,不同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18.
肖瑜 《活力》2021,(12):18-19
学习践行入党誓词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反复强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不管职务高低、工作如何,都要把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放在首位,用入党誓词规范自己的行为。本文以历史逻辑为基础,梳理入党誓词的历史沿革、基本内容和发展变迁,揭示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既有其广泛的一致性,也有其众多的不同点。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法制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黄炎培先生是为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开创者.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职业教育理论,并且经过实践检验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黄炎培先生的职教思想中,有关学校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理论非常重要,本文试从专业建设角度谈谈黄炎培先生的职教思想对今天中职教育发展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