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范巧 《开发研究》2023,(2):37-49
依据对工业产出的不同界定,将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成了仅包含期望产出以及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两类;同时,结合嵌入空间计量的改进索洛余值法以及DEA-SBM模型,测度了两类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基于均值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地级市工业发展中的两类效率值进行了比较,并由此解析了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效率特征。结论显示,仅包含期望产出的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结果高于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地级市工业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地级市工业的发展效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发展差距,近年来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中仅包含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距水平仍较高且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同时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距水平较低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效率的动态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两类发展效率的核密度估计图形状基本呈现出“单峰”或“双峰”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投入产出数据,本文计算并比较了沪陕两地的碳生产率,发现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碳生产率的地区差异表明各地区实施侧重点不同的低碳经济结构调整可以有效降低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地区内部的低碳经济结构调整除应该关注碳生产率的行业差异外,还应该充分考虑产业关联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行业影响力低、碳排放的影响力高的行业是沪陕两地低碳经济结构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生产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企业间所存在的主要异质性,基于生产率构建的新新贸易理论是目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新前沿,而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生产率悖论"的结论。本文将主要分析造成这种违背经典理论经验研究的主要原因,首先,重新设定企业异质性,即在生产率外再引入产品质量异质性来重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可以看出,仅仅利用企业产量而忽视产品质量计算的生产率可能会得出"生产率悖论",从而"生产率悖论"很可能只是一个计算问题;接着利用最新的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认为大部分行业的确存在"生产率悖论"。  相似文献   

4.
要素投入、技术外溢与信息化的生产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从要素投入和技术溢出两个角度出发,本文把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界定为增长效应和效率效应,继而探讨了两种效应对经济作用的机制与联系。在利用2001~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后,本文发现,中国信息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对于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无论是作为要素投入的因素,还是作为效率影响因素,区域信息化的差异都能解释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差距;相对于信息化要素投入的增长效应,信息化的技术外溢更能反映信息化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加强信息产业的发展,发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而且重在发挥信息化在经济中的技术溢出和资源配置作用,以此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我国1989-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生产率增长的内外来源,即研发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效率改进并不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技术进步则存在逆向的促进作用,对于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其动力来源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另外,如果研发投入与外商直接投资共同作用于技术进步时,会呈现出相互替代性;同时,回归还得出前期生产率增长对当期生产率增长具有循环累积效应。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2005~2009年中国31省份服务业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原因、空间差异与变动趋势进行考察,并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整体仍表现为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落后,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中国及各区域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外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仅依赖于本国的R&D存量,而且还依赖于国外R&D的溢出。本文对Coe&Helpman的贸易溢出模型进行了扩展,将人力资本要素纳入到模型的分析框架中,并对其模型的设定偏误作了修正。经扩展后的模型测度表明,通过贸易渠道溢出的国外R&D资本存量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相对来说要小于国内自身R&D资本存量的作用;同时计量结果还表明,人力资本要素通过提高创新能力间接地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文章在此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为科技强国在世界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其R&D经费配置与技术研发体制的建设都相对完善。本文基于1953—2011年美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探讨美国R&D投入现状后,采用VAR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R&D投入对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动态影响,并结合美国技术研发体制对实证结果予以解读。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期,研发经费迅速增长,对美国经验的总结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the change in labour productivity of timber floating on tributaries of northern Swedish rivers between 1930 and 1960. During this time, timber-floating operations were still relatively widespread but were put under economic pressure due to rapidly increasing labour costs and decreasing timber dimensions. This study examines various factors that could conceivably explain these changes in labour productivity in timber floating on the tributaries of the Ume and Vindel riv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1950s a partial phase-out of timber floating on the tributaries had a very small effect on labour productivity. Thus the combination of investment in the existing floatways and changes in the volumes of timber is the factor which best explains differences in labour productivity among different tributaries. Timber floating on the tributaries was influenced by annual variations in natural conditions, but si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costs and changes in labour productivity is significant, it still seems reasonable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investment in existing floatways resulted in increasing labour productivity during the examined period. These finding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discussion of rationality and expectations as an explanation for investments in existing technologies, particularly in this type of transport system.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ment size for the German/US labour‐productivity gap in manufacturing at the st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irst, we show that the left tail of the employment distribution by establishment size was larger in Germany than in the USA. Second, using US state data for 1909, we fi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stablishment size and labour productivity. Third, imposing the coefficients of these estimates on establishment‐size differences between Germany and the USA, we calculate that a redistribution of German employment to larger establishments, as in the USA, reduces the labour‐productivity gap by about 25 per cent.  相似文献   

13.
陶锋  杨雨清  褚简 《南方经济》2018,37(6):87-101
文章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在省份、地级以上城市和区县三个地理层面,检验和比较了集聚外部性的三个源泉影响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同一地理层面,投入共享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劳动力池次之,知识溢出最小。分地理层面来看,投入共享效应在省份层面最明显,地级以上城市层面次之,区县层面最小;省份和地级以上城市层面的劳动力池效应大于区县层面;知识溢出效应仅在城市和区县层面成立。同时,集聚外部性的相对重要性还依赖于地区市场化进程和行业技术水平。文章结论有利于更深入理解集聚外部性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打开集聚经济的地理黑箱,也能够为公共政策在不同行政区划层次的精准发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计算与分析:1952-2005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国民统计成果,通过对1952-2005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数据的整理,并利用经济统计软件对其回归分析得出福建省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并利用索洛余值法求出1952-2005年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指数。对福建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在改革开放前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很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要素生产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趋于稳定。同时指出福建省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相似文献   

15.
16.
以辽宁省2010—2019年省级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Super SBM-GML指数,测算辽宁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在样本研究期间辽宁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处于上升态势,绿色技术进步是辽宁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核心,而绿色技术效率的推动作用较小。在辽宁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影响因素当中,经济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驱动作用,而人力资本具有极大的阻碍效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自然制约条件、农业人力资本投入、农业生产资本投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的市场作用、农业生产条件制约因素等密切相关.本文选取反映农业经济增长的13个指标,对其1980-2012年的时间序列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与其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我国农业长期经济发展与短期经济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农业长期与短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农业生产条件、市场作用、自然制约条件、农业生产资本、农业生产技术、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8.
Productivity and the Euro-Dollar exchange rat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mpact of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 area on the euro-dollar exchange rate. The article presents a new measure of relative average labour, productivity (ALP) which does not suffer from the biases implicit in readily available relative ALP data. Importantly, the patterns of these series differ widely. Employing the Johansen cointegration framework, four models are estimated using four different productivity proxi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tent to which productivity can explain the euro depreciation varies with the productivity proxy used: readily available measures explain most, our new, preferred measure least. In all models, however, productivity can explain only a fraction of the actual euro depreciation experienced in 1999–2000. JEL no. F31, C32, O47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study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ose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or its staff.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1996-2015年的知识型人力资本、价值链低端生产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知识型人力资本、价值链低端生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广西全要素生产率呈“两阶段”跃升特征。知识型人力资本呈 “两阶梯”增长态势,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价值链低端生产呈 “U”型走势,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广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但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焦誉  傅为忠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156-158
文章以劳动实体论为基础,解释了当供给和需求平衡时,价值是如何决定价格.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