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主持人:谁动了洋人的奶酪?谁敢动洋人的奶酪?随着中国的“入世”,社会上相继出现人才大批回归本土企业的集体“返流”的现象。这样的跳槽现象是否表现得有些“疯狂”?到底是“疯”还是中国社会发展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必然趋势?外资企业该怎样留住你的人,国有企业又该怎样在这场“拉锯战”中获胜?集体跳槽背后的人才大战,引来话题芸芸:  相似文献   

2.
大千 《民营科技》2004,(5):34-36
今年又频繁出现了系列“集体蒸发”事件,特别是IT行业,似乎进入集体跳槽的“群发症状”流行期。事实上,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员工跳槽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如果说个别员工的出走,企业尚觉无关痛痒的话,那么一个团队的出走,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因为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企业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时代》2005,(10):106-110
目前,企业并购运动风起云涌,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明基并购西门子.盛大并购新浪,联想并购IBM等,大规模的并购所引起的震荡.使很多企业面临着团队跳槽的危机。集体跳槽已经不是新闻了。方正集团的助理总裁周险峰携30位方正科技PC部门的技术骨干加盟海信;近期又传出TCL手机事业部高层集体跳槽到长虹;此前,陆强华离开创维时,带着一群人去独自创业;”小霸王”段永平出走后,率众创立了”步步高”。团队跳槽引起的巨大震荡,足以使任何东家心惊胆战。“最亲密的朋友,就是最危险的敌人“。江湖片中的谶语,不幸在企业中变成现实。曾经的战友,突然变成了敌人,而且这个敌人熟悉自己的全套路数,这无疑是最可怕的事情。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不管怎样,前尘往事,总是生命中的羁绊,总是今日反戈,也难以掩盖心中的伤痛和遗憾。企业如何防止团队跳槽,职业经理人在走与留之间如何取舍,都是引起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80%的商业秘密是因为“跳槽”而外泄。 商业秘密外泄不仅使企业“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掀起了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大战,由此引发了人才和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劳资纠纷。  相似文献   

5.
李晓光 《人力资源》2006,(1X):34-36
跳槽,为高薪、为发展、为理想的工作环境而跳槽已成为现代职场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人们也已从道德的层面接受了跳槽的行为。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跳槽是一种主动的人才流动形式,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常要面对的情况,很多时候由于关键岗位甚至高级管理人员突然流失,更严重有集体跳槽的情形,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经济效益滑坡、工作士气低下等有形和无形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儆复。那么当跳槽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甲平时又该如何防范跳槽、有效降低跳槽带来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6.
跳槽,为高薪、为发展、为理想的工作环境而跳槽已成为现代职场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人们也已从道德的层面接受了跳槽的行为。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跳槽是一种主动的人才流动形式,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常要面对的情况,很多时候由于关键岗位甚至高级管理人员突然流失,更严重有集体跳槽的情形,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经济效益滑坡、工作士气低下等有形和无形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恢复。那么当跳槽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平时又该如何防范跳槽、有效降低跳槽带来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7.
王澎 《河北企业》2011,(9):74-74
<正>关于企业人才"跳槽"的问题,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人才"跳槽"现象倒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平常了。近年来,我国企业人才的跳槽率逐年递增,在IT界,人才的年平均跳槽率甚至高达50%,令人惊叹。一、为什么"跳槽"1.不满意薪酬。为追逐更高薪酬是人才"跳槽"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万辉 《企业导报》2003,(5):24-25
“职业所带来的收入”、“良好的同事关系”、“职业所提供的福利”共同构成人才“跳槽”三要素。人才对企业的最大希望是拥有合理的竞争机制和德才兼备、值得信赖的上司。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加“凝聚力”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9.
俞先生(某人才信息服务中心主管):工程技术人员等人才的跳槽,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为此,现在有不少企业为了防止本企业员工尤其是重量级人才的流失,都相继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除了给各类人才增加薪水及提高待遇外,在引进人才签订劳动合同时就对本企业人员流动作了一些具体规定,例如雇员在合约期内未经企业同意就跳槽,  相似文献   

10.
企业员工的“跳槽”与“反跳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产品市场上,也表现在如何吸引、使用和培训人才上,因为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近年来,企业员工跳槽率呈上升势态,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剖析了当前企业员工跳槽的原因和员工跳槽对企业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对策。企业员工跳槽的原因探析一名理性的员工对于跳槽问题会持谨慎态度,一般情况下,单一因素是不足以促使员工采取跳槽的行动的,导致员工跳槽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企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老总也跳槽     
一场中高级经理人才招聘会上, 迎来了许多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的“老总”,他们对现状不满、怀才不遇,期望在人才市场重新定位。据悉,这群人中,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而想换工作的人占七成。身居要职、坐拥不菲薪金的你是否也想跳槽呢?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可谓天下闻名,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员工的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  相似文献   

13.
奥运专业人才“回流”、因奥运推迟“跳槽”、企业虚位等待的人才招聘等,都在奥运结束后集体“登场”。奥运后,迎来一轮人才高流动性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跳槽能许你一个更好的未来吗?“2006年上班族转职趋势大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上班族想通过转职寻找一个更好的未来。当进一步剖析上班族想要转职的动机时,发现排名前三名的理由分别是“不满意薪资待遇”,“想到更具发展性的公司”,与“工作缺乏成长”。但是,转职真的可以帮助上班族突破上述的工作瓶颈吗?如果你对自己没有那么大的把握, 不妨先斟酌一下,以免掉进跳槽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唐和平 《企业导报》2002,(11):20-22
<正> 员工跳槽前会有哪些"征兆"?俞先生(某人才信息服务中心主管):工程技术人员等人才的跳槽,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为此,现在有不少企业为了防止本企业员工尤其是重量级人才的流失,都相继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除了给各类人才增加薪水及提高待遇外,在引进人才签订劳动合同时就对本企业人员流动作了一些具  相似文献   

16.
保险人才跳槽(这里指高管、主要骨干)并非新鲜话题。此现象可追溯到十多年前保险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翻一下各大保险公司主要高管的家谱,有几个是原汁原味的?可以这么说,没有当初他们的跳槽,便没有当今保险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笔者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多年来,经常看到或接触到一些侵犯企业商业秘密案,一些企业高级职员跳槽后,往往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商业秘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武器之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么,企业该怎样认清侵权者的伎俩,采取有效措施守好存储着自己商业秘密的“财富按键”呢?笔者就此类案例做一解析,希望有关企业能从中吸取教训并有所裨益。里应外合难以防范从1995年第一例商业秘密侵权案开始,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同类案件逐年翻番,到1998年已上升为2000余起,事实上未涉诉的此类事件更多。侵权人常常…  相似文献   

18.
员工“跳槽”作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员工是否“跳槽”取决于其对所服务企业的忠诚度,而忠诚度又来自于其对所服务企业的满意度。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对具体员工“跳槽”之动机因素进行了图形透析,从微观角度给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80%的商业秘密是因为“跳槽”而外泄。 商业秘密外泄不仅使企业“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掀起了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大战,由此引发了人才和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劳资纠纷。  相似文献   

20.
“招工难”导致一种新的劳资纠纷形式开始出现。由于工资待遇不高等原因,东莞一些企业出现“招工难”。为渡难关,有企业开始挖别人的“墙角”,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从其他企业招人。通常方式是给其他企业班组长许诺较高待遇,鼓励其带领手下农民工集体跳槽。如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部分农民工开始通过消极怠工甚而破坏生产来逼迫老板炒掉自己,这样不仅可能得到应有工资,还可能获得一笔相应补偿。这种极端方法显然值得商榷。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呢,这样能否真正解决问题,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值得深思。2006年4月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