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勇军 《商界》2010,(8):138-138
朋友离了婚,又不幸得了很难缠的病。有一次在医院。他向我大倒苦水。 不久之前,病房里来了几位探视病人的人。一个大约五十岁的中年妇女看见他手脚不利索的动作,立刻好奇地站到朋友面前,仔细询问:什么病?多少年了?为啥不早治?你家怎么没人陪你?开始朋友一一回答了她的问题,然而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朋友笨拙的一举一动又开始叹道,你这么年轻怎么得这种病,好可怜啊!朋友说,那一刻他真的觉得她很厌烦,因为他实在不想把自身的痛苦一遍遍地重复。  相似文献   

2.
福勒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黑人佃农家的孩子,5岁时就开始劳动,9岁之前就以赶骡子为生。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大多数佃农的孩子都是很早就参加劳动的。但福勒与他的朋友有一点不同: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亲。他的母亲不肯接受这种仅能糊口的生活。她知道自己贫困的家庭被一个繁荣昌盛的世界所包围,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相信其中一定有些蹊跷,因此她时常同儿子谈论她的梦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楚峰 《农机市场》2008,(4):64-64
山东省莒南县岭泉镇后左山村农民朋友徐淑涛看了本刊2008年2月号给本刊编辑部来信,详细谈了他(她)读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跨出一步     
《经贸世界》2006,(3):1-1
朋友又失恋了,这已是他第三次失恋。春节聚会的时候,一帮朋友追问他失恋的原因。他说是被情敌抢了先机。大家追问他为什么不抢在情敌前面,他说:“本想制造一个非常浪漫的环境,设计一个好的对白,然后一举俘获芳心,但老觉得不完美,也就老没有开始……”  相似文献   

5.
十一月的一天,朋友小潇从河北保定打来电话,说已在北京找好工作,要在北京租房,她让我陪她去看房。原来她找的是一个房屋租赁中介,那位中介老板在电话中对她说,有很合适的房源,要她速到京。但她多多少少有点不放心,于是拉上我帮她“参谋”,其实我也不只是帮她壮胆。  相似文献   

6.
鸿立 《销售与管理》2005,(11):89-89
2004年5月,王玮的一个外地朋友来乌鲁木齐看她时,她带着朋友逛集市,看到了一些精致的小布偶,王玮被这些小东西一下吸引住了,拿在的手里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7.
演员郭达和蔡明有个小品《山妹》,演的是经理递给小保姆一瓶美国生产的抹脸油,高中生小保姆看了一下说明,就拿去给他擦鞋。经理一见,大发脾气,说她搞错了。适朋友来电话,经理这才闹明白,果然是鞋油,而不是抹脸油!原来,经理不认识English。  相似文献   

8.
陈彤 《商界》2006,(8):92-92
前两天,一个中年男人请我和几个朋友吃饭,席间请大家帮一个女大学生找工作。我们说就让那个女孩去你的公司不就妥了?他犹豫了一阵。说:“我总想让她觉得是凭自己的能力找到的工作。”话说到这个地步,这里的奥秘.傻子也能猜到几分。  相似文献   

9.
正青春是一种冲动,购物是一种冲动,音乐也是一种冲动。而这种冲动是源于对新鲜节奏的一种追求。我有位朋友,他特别喜欢买车,他并不是家财万贯,但是他一年左右就会更换一辆新车,并把上一辆车交给二手车行去拍卖,他对此乐此不疲、不厌其烦,他说他喜欢的就是这种追求新鲜节奏的感觉,他车里放的是动感101。还有一位朋友,她喜欢买高跟鞋,当她买到二百多双的时候,我问她之前的高跟鞋怎么办,她说她就是喜欢这种追  相似文献   

10.
梁丞 《现代商业》2007,(5S):68-69
前些天,与一位做商铺销售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时谈起了他目前所操作的项目情况,他告诉我现在不做商铺销售代理了,改做招商代理了。  相似文献   

11.
爱的馈赠不愿放弃大学毕业后,谢俪放弃了留在武汉的机会,回到了家乡桂林。她到一家私立中学做语文教师,虽然收入不高,但能和自己的男朋友林浩在一起,她感到幸福。2010年6月,谢俪所在的学校因为师资力量薄弱,被取消了办学资格。谢俪只得回到家里重新寻找工作。这个打击让她变得有些闷闷不乐,林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不断地安慰谢俪。谢俪寻找工作屡屡失败,林浩知道再这样继续下去,她会变得更不自信。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再加上向朋友借的钱,送给谢俪一家中档化妆品加盟店。这家小店主要经营大宝之类价格实惠的护肤品、洗面奶,以及唇膏等彩妆用品。小店开张后,谢俪用心打理。她有时候晚上营业到十点,为的就是能多卖出一些产品。谢俪的小店东  相似文献   

12.
能人马大姐     
提起马锦铭,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个心强命不强、遇的事不祥、天生找罪受的人。说来也是,马大姐的确有着她不平凡的经历。马大姐是个有着大专文凭的知识女性。20世纪90年代初,她就职于新疆昌吉一家国营单位的财务部门,丈夫是市政府下属单位的一名小车司机,小两口育有一双非常漂亮而聪慧的女儿。在朋友和街坊眼里,她的家庭充满了幸福与希望。1992年,马大姐看到一些熟人及亲戚朋友在市场上大把大把地挣钱,她心为之所动也辞去了工作,下海经商。靠借来的两万余元,她在金马商场租了几节柜台,开始经营化妆品和日用小百货。因为她…  相似文献   

13.
福勒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黑人佃农家的孩子,5岁时就开始劳动,9岁之前就以赶骡子为生。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大多数佃农的孩子都是很早就参加劳动的。但福勒与他的朋友有一点不同: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亲。他的母亲不肯接受这种仅能糊口的生活。她知道自己贫困的家庭被一个繁荣昌盛的世界所包围,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相信其中一定有些蹊跷,因此她时常同儿子谈论她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挑战者IG     
挑战者中搜IG “一个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当他打开自己计算机的时候,他看到了他要的所有东西,而他不需要的东西没有出现。他不关心它们来自哪里,因为他关心内容本身。他也不关心它们是怎样来的,是收藏夹。是朋友推荐,还是搜索引擎?  相似文献   

15.
杜妮 《致富时代》2013,(1):30-31
气出来的创业灵感两年前,梁美美是普通上班族,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工作虽然沉闷还不至于让她辞职,同事朋友眼里她不平凡的地方在于对美食的灵敏。身为资深食客的她喜欢到处搜寻美食,拥有精湛的厨艺,这是受到老公的影响。那时候,梁美美丈夫经营着一家小餐厅,生意惨淡,但喜欢烹饪的他仍然乐在其中,美美受感染,由此爱上美食。  相似文献   

16.
邓广梼 《广告大观》2006,(10S):132-132
约七年前,广告界的一位朋友告知我他的女朋友要前往美国发展,想替已为她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保姆找一份新的工作,以便能安心的暂时离开中国。虽然当时我并没有请保姆的必要,但是为了解除朋友的后顾之忧,也为了免除别人的下岗之苦,我还是毅然答应了好友的请求,这位保姆便像球星转会似的转到了我家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杭州建德市的潘秋梅经营着一家饭店,十多年来生意一直非常红火,她在上海经商的丈夫也拥有上千万的资产。1999年,潘秋梅做生意正做在兴头上,发了财的丈夫突然专门托了朋友来劝潘秋梅回家当太太。虽然丈夫心疼她是一番好意,但潘秋梅是个要强的人,她不愿呆在家里享福,也不打算领丈夫的情,可是到了2000年,潘秋梅却主动要放弃饭店了,放弃饭店不是想通了要回家当太太,而是北京来的一个处长让她动了别的心思。  相似文献   

18.
敬雯 《商》2004,(6):17-19
第一次见到姚旗,是在他的办公室,见他的人除了记.还有经销商、朋友,等着他的还有排在一起的公司事务。对他的采访整整花了一个下午,时断时续,因为实在是无法不被中断.很多常务工作他必须要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三联竞争力》2009,90(9):61-61
中国企业家群体里狂人很多,但比兰世立还狂的不多。 2009年8月,兰世立的东星航空轰然倒下,而就在2009年春节前,兰世立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上说,“你们等着看,2009年东星肯定有大动静。”朋友问他究竟是什么大动静,他笑而不答。  相似文献   

20.
梅德明 《商界》2010,(5):147-147
朋友从国外回来.想投资开一间法式料理店。 经过精心地考察、选址、装修,终于可以开业了,可他还是不放心,让我们帮他挑毛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