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单位资本占用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产业。一般认为,商贸餐饮、运输通信、文教卫生等服务业和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等制造业以及建筑业,都属于吸纳劳动力相对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这些产业中,中小企业吸纳的劳动力比大型企业多。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03年,全国15—64岁的人口有9097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 .4 % ,约占全球1/5强;全国就业人口7443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劳动力成本低,已成为我国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优…  相似文献   

2.
重新审视我国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应当是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和劳动力资源的效率的综合体现。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呈上升趋势,劳动力资源的效率则呈下降趋势。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我国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自增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永照 《商业研究》2011,(5):133-137
借鉴经济学中的自增强机制理论,本文从历史变迁的视角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成、发展和趋势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存在一个局部正反馈的自增强循环系统。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人力资本收益的减小和人力资本投资量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加剧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因此,退出这个循环是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是现阶段我国出口的主导产业.有两个特点.即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出口贸易生产成本中进口要素投入量较大,而汇率波动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贸易影响较大.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微观控制两个方面出发.探求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众多、资本、技术相对匮乏的国情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需要长期大力发展而不是权益之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形成基于比较优势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号  李太后 《中国市场》2011,(18):133-134
当前,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劳动力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削弱竞争优势,强化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要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政府要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企业要从促进技术进步,强化劳动力管理科学管理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来,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逐渐削弱,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服装行业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从生产和销售到市场分布。本文分析在现实工作中服装企业使用中ERP系统存在问题,探讨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苏南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当地制造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冲击尤为强烈。本文基于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给苏南企业带来的压力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必要性等问题的分析,结合苏南制造型企业现行的应对措施,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提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途径即品牌建设、集约化经营、ERP系统运用和自动化设备开发。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职工下岗是劳动总量过剩的显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是经济周期性被动的必然结果。对策是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劳动力就业,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晓亮 《经贸导刊》2003,(5):15-16
劳动密集型经济(包括产业、行业、企业、产品等)是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它是相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而言的。指的是在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占用劳动力较多,资本和技术的有机构成相对较低,劳动比重相对较大的这部分经济,一般为传统的产业、行业、企业和传统的产品生产。例如农业、养  相似文献   

11.
产能过剩是目前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河南省由于工业基础差,劳动力素质不高,所承接只能是容纳就业多,拉动相关产业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较集群多、产能过剩.通过加强产业集群合作、相关政策制定、电商服务平台的建设等措施,破解产能过剩实现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国际转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非洲凭借其廉价劳动力、优惠引资政策等优势,成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的良好选择。但作为我国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非洲也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法律法规不完善及文化冲突等几方面劣势。针对我国企业对非转移如何扬长避短,提出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整体转移;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充分融入非洲社会文化;积极利用中非产业园区开展合作;加大对当地员工的培训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H-O定理前提假定不满足的条件下,入世对我国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表现为资本技术双密集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高素质劳动力和低素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和劳动力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不少学者认为,劳动力自由流动是阻碍中国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区域转移的根本原因。然而,该观点是否正确,尚缺乏必要的实证检验。通过对1993—2006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27个产业的劳动力成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劳动力自由流动并未使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得以维持:一方面,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劳动力绝对成本持续快速上涨,且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大部分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成本优势已经丧失。这表明,劳动力自由流动并非是导致东部地区传统产业外移乏力的根本原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产业区域转移的规模不足。  相似文献   

15.
崔秀荣 《商场现代化》2007,(26):380-381
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扩大民营企业是解决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增强就业吸纳能力;构建就业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资源与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优化民营企业企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社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始终关注企业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状况。经过几年来的调研和了解,结合县域经济实际,谈谈改革与发展县域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县域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现状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活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平均每个工人的劳动装备不高,比如纺织业、服务企业、食品企业、日用百货等轻工企业以及服务性企业等。以笔者所在的山西省闻喜县为例,全县现有企业8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从业人员59812人,主要从事建材、陶瓷、玻璃、五金、工具、活塞、胶鞋、化肥、钾肥、水泥等行业,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覆盖率为86%以上。该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呈现出以下特点:劳动力不可替代或替代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17.
入世加快了我国的制度变迁的步伐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将得到相同的待遇 ,根据比较优势学说和赫 -俄理论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的核心竞争优势产业 ,民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需要货币资金的投入和推动 ,当前民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瓶颈是资金的匮乏。拓展民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融资空间 ,首先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 ,待其发展到一定规模 ,允许其进入证券市场 ,过渡到多元化的融资空间中。  相似文献   

18.
赵少平 《商业科技》2014,(31):197-197
产业转移,即为资源谋求更好的发展。在第四次国家产业的转移中,湖南省应引起重视,抓住机遇,多措并举,实现产业的承接,为当地经济助力。本文以湖南省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例,试对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湖南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战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劳动密集型企业。几乎是每一个国家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据有关专家研究,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则持续了80年。目前我国工业化正处于“初期”到“中期”的历史过渡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我国工业化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加工贸易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外因是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 ,而内因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低廉的劳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循环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内因与外因也随之变化 ,使得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