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利率市场化及金融市场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只有不断提高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通过与国外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国内外银行创新能力的差异及其原因。最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从立法部门、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完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也在持续创新。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举措,希望增加人们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了解,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郑常美  祝珠芳 《新金融》2006,(Z1):41-44
本文分析了“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机遇,在借鉴美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后,提出了如何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路与措施,以顺应“金融脱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势在必行,现阶段,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及其所创新的金融产品本身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金融创新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实施金融创新后,形成管理制度严谨、经营理念先进、技术创新超前、金融产品丰富的特点,但仍存在社会信用环境欠佳、金融立法滞后、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金融创新主体内在动因缺失、金融创新人才短缺等问题,需要从确立金融创新理念、调整金融组织结构、改革金融调控体制、深化金融创新工具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党中央政府结合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形式,所做出的一项历史阶段性经济发展战略布局调整,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对于以市场为导向标的商业银行金融活动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此次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探究,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商业银行金融发展面临的各项问题及创新发展策略。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能够对提升商业银行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的适应性,提升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党中央政府结合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形式,所做出的一项历史阶段性经济发展战略布局调整,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对于以市场为导向标的商业银行金融活动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此次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探究,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商业银行金融发展面临的各项问题及创新发展策略。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能够对提升商业银行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的适应性,提升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其发展受限于多重不利因素。金融排斥导致其“普惠性”与“盈利性”目标相悖是普惠金融发展受限的内在原因;监管错位构成了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阻碍;共享性征信体系尚未完成是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的环境壁垒,寻求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迫在眉睫。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以及金融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基于上述两个视角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从发挥政府引导与支持作用、引导互联网金融回归普惠之道、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普惠资源投入、依靠金融技术建设普惠金融发展服务机制四个角度探索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之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对金融创新进行探讨,首先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背景进行了阐述,然后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州银行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率先推出“医鼎通”金融创新产品,实现了供应链上医院与医疗企业融资信息对接和融资互动,这为其他商业银行在该领域的产品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首先基于现有文献阐述了金融科技及供应链金融缓解融资约束的机理;然后介绍了“医鼎通”诞生的背景,详尽分析了“医鼎通”的产品运行流程与运作逻辑,产品的创新之处及产品风险管理机制;最后从商业银行角度指出了“医鼎通”对于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启示,从政府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越石 《国际融资》2003,(10):14-15
专家建议未来北京金融街的发展要有明确的定位,要有稳定的政策 14项优惠政策出台,打造中国华尔街  相似文献   

12.
分税制以来,地方财力不足、财权分散、调控管理弱化以及由此引发的财政风险加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当前宏观调控、振兴国家财政的大前提下,研究如何加强地方财政调控不仅对实现统一的宏观调控目标大有裨益,而且也是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presents an attempt to incorporate concepts and issues stemming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GFC) into the typical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two-course sequence as taught in North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eaching approach which the authors advocate embeds the GFC throughout these courses. The main expected outcome from this project is a greater appreci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accounting and finance majors that other business disciplines ‘matter.’ Put differently, those disciplines, including economics, banking, and management, interface with accounting and finance. Therefore, to understand accounting, students must be conversant with the other disciplines. The principal interrelating concepts we cover in this approach are as follows: capital maintenance, liquidity, solvency, financial leverag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transparency in disclosure, derivatives, fair valuation, moral hazard, and ethics.

Editor's Note : The continuing repercussions of the GFC were felt on the day when the final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submitted (8 August 2011) due to Standard & Poor's downgrading the credit rating of the USA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from AAA to AA+) and this, coupled with problems relating to financial stability across the Eurozone, triggered huge falls on stock markets throughout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金融化的今天,金融问题的突出性已经使其成为任何一国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不可忽略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抑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而,在著名学者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论影响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但令人失望的是,除亚洲外的广大拉美和非洲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并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为此,经济学家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认为政府选择性地干预金融部门有助于而不是阻碍了金融深化.目前国内也存在一些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已具备了实行金融约束的条件,应该选择金融的约束战略.而本文在对金融约束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金融约束在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可行性,逐步深入地推行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战略乃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ptimal structure of financial contracts in an economy subject to two forms of moral hazard. Multiple information problems are shown to generate a role for multiple classes of financial claimants. We then show that economic efficiency is enhanced if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of the economy consists of both direct and intermediated financial contract markets. Consequently,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a motivation for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capital markets and depositor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7.
徐亚平  鲁燕 《上海金融》2012,(1):13-17,116
从金融发展的路径来看,经济货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是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也是顺周期的,而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顺周期性。一方面,金融资产尤其是证券类金融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使得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对于整个金融、经济运行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对金融资产风险管理、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因此,我们要将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达到防范顺周期系统性风险积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与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金融衍生品交易取得了空前发展,美国金融危机更使结构性衍生产品的杠杆率受到举世关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衍生产品与金融机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金融高杠杆,并对金融危机的扩大和传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机构都在实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banking sector shocks in an international real business cycle model with heterogeneous bank sizes. We examine to what extent the financial exposure of the banking sector affects the transmission of foreign banking sector shocks. In our model, the more exposed domestic banks are to the foreign economy via lending to foreign firms, the greater are the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financial shocks to the home economy. The model highlights the role of openness to trade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terms of trade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banking sector shocks: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banking sector shocks are greater the more open the home economy is to trade and the less the terms of trade respond to foreign shocks.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与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最密切相关的创新上,即金融产品创新。文章以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对金融创新涵义及其风险性特征的阐述,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国际性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应选择的正确路径,这将有助于当前和今后我国金融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