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刊讯“到2010年达到工业总产值230亿元,利税23亿元,出口创汇8亿美元,年产各种缝制设备60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在2010—2020年期间,台州要达到年均增长13%,2020年达到工业总产值780亿元,利税80亿元,出口创汇30亿美元,年产各种缝制设备120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这是浙江台州市缝制设备行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作为全国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缝制设备生产基地,浙江台州的发展是业内的一个神话。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统计,日前,台州的整机企业已经扩展到200多家,产量已经占到全国的33%。从《规划》中不难看出,“把台州打造成中国缝纫机之都”不…  相似文献   

2.
一周     
中缝协成立30周年庆典在京举办10月16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于北京国际饭店隆重召开。国家发改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等政府与协会相关领导,日本缝制机械工业会、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北京代表处、台湾缝制机械工业同业公会等海外机构的同行,以及为缝机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行业老领导、老员工、企业负责人、科技人员共700余人出席了庆典。  相似文献   

3.
梁龙  徐红 《中国纺织》2014,(11):156-156
10月16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九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360多家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况。成立于1984年11月11日的中国缝纫机协会(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前身),几经变革与创新,使我国缝纫机从单一品种的家用缝纫机生产大国发展成为多品种、机电一体化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强国,一举成为世界缝制机械的制造中心。30年来,缝机产品技术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缝纫机工业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如今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纪元,在世界缝制行业内展示着“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作为产量最大的缝制机械生产国,中国现有各类缝制机械生产企业1000多家,其中整机生产企业300家左右,产品覆盖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名副其实的缝制机械大国生产颇具规模。目前,我国的缝制机械工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产品种类丰富,形成了既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又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生产体系。据中缝协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生产缝纫机共计1400余万台,其中出口1171.7万台,同比减少9.9%,出口额达7.1亿美元,同比增…  相似文献   

5.
现场     
《纺织服装周刊》2016,(39):10-10
10月17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十届一次理事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副秘书长、党建人事部主任徐祥楠,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九届理事会成员及相关领导,以及来自缝制机械行业240余位会员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6.
缝制·设备     
中国缝制机械市场发展高峰论坛7月台州举办首届中国缝制机械市场发展高峰论坛、“十五”期间销售“金牌奖”评选工作,目前正在有序地筹备之中,并将同时于7月底在台州拉开帷幕。以“和谐·活力·共赢”为主题的此次论坛,将有来自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协会领导、业内外专家、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推进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由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中国机电工业杂志社、苏州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协办的“2009机械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经验交流工作会议”,2009年10月28~30日在苏州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8.
2006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和面辅料交易会(SIGMA2006)将于2006年10月20至23日在上海举办.SIGMA2006注重展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组织结构,营造重扇形结构,旨在搭建一个“双赢、多赢”的商贸平台。据了解,此次SIGMA2006期间,浙江省缝制机械行业协会、江苏省轻工业协会缝制设备行业分会、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国家近日出台的再次上调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等众多利好政策已经给行业和企业注入了强心剂。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相关人员表示,国家在短时间内再次提高缝机行业产品出口退税率,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缝机行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1~4日,2006华南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SCISMA2006)将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新港东路琵洲展馆举办。此次展会是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主办,中国缝制协会展览中心及上海联缝制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本次展出的展品包括缝制设备、缝前、缝后及刺绣、熨烫设备,设计、制作IT系统,面辅料及其他相关设备。  相似文献   

11.
5月11日下午,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和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的相关代表共六十余人齐聚一堂,举行兄弟公司向史家胡同小学赠送多功能家用缝纫机的仪式。此次活动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牵头组织,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向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无偿赠送十台NV30型多功能家用缝纫机,用于史家胡同小学开设家用缝纫机手工教育课。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董事、缝纫设备事业部事业部长长谷川泰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进行业信息化,促进实现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规划目标”,这是涵盖中国产业经济份额最大的行业组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向全行业进行信息化工作总动员时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为“十一五”规划第一年的年度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的大会主题。协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始终将信息化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本次大会是自2001年成立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将以往的“信息化工作会”改为“信息化发展大会”,进一步彰显信息化工作在协会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大会于8月7日上午在北京开幕,标志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信息化的“十一五”规划工作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国缝制机械协会2011年度排头兵工业企业"名单公布,缝纫机、刺绣机、电子电控、服装机械、工缝电机等五大产品领域的30家骨干企业荣获该荣誉称号。本次评比通过对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产值利税率、研发投入比和总产值增速等指标的综合考察,新杰克荣居"缝纫机"产品领域排名首位,各项经济指标均创行业最好水平,进一步巩固了新杰克行业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聚焦缝机     
缝制设备企业亮相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
  7月中旬,2013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在北京开幕,飞跃、蝴蝶、兄弟、重机、百福、胜家、凯宏等知名品牌亮相展会,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精心打造的缝制文化创意生活体验区,更是引爆了家用缝纫机热潮。国家相关领导在参观时对家用缝纫机的多种功能和技术发展表示赞赏。  相似文献   

15.
5月9日上午,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调研员曹庭瑞,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金纯,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林建龙,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总工程师祝宪民,以及24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等出席大会.在下午举行的联盟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成员单位讨论了联盟工作计划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缝制设备机械和纺织品加工设备行业的第一品牌,国际服装生产与织物加工技术展览会(WorldofTextileProcessing简称IMBCologne)将挥师上海,于2006年10月19—2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2006中国国际缝制设备与织物加工技术展览会(TextileProcessingChina2006PoweredbyIMBCo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机电工业》2007,(7):41-41
本刊讯由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中国机电工业杂志社承办的“2007机械工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经验交流工作会议”6月22日~24日在成都四川省人大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机械企业和信息化供应服务商百余名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机电工业》2008,(6):92-92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中国机电工业杂志社承办的“2008机械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经验交流工作会议”于5月21日-23日在北京国谊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机械企业和IT企业的有关负责同志近200人参加了会议(详细报道请见本刊第7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机电工业》2002,(21):19-19,21
工程机械行业的形成和行业管理,是从1961年由原一机部组建五局(工程机械局)开始的。1978年,根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意见,原一机部和原国家建委下文将行业中的挖掘机械、压实、桩工和混凝土机械等由一机部划归国家建委归口管理,形成了两个制造体系。在两个制造体系的局面下,行业内先后成立了两个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即建设部系统的“中国建设机械协会”和机械部系统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两协会的业务范围、服务对象基本相同,两协会的英文译名也完全相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行业协会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包装工业》2006,(1):78-78
“2006华南国际包装技术展”(Sino—Pack2006)、“2006华南国际饮料技术展”(China—Drinktec2006)由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和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主办,并得到由30多个海内外组织倾力支持,其中包括英国加工与包装机械协会、意大利自动化包装机械制造商协会、韩国包装机械协会、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香港包装专业协会、中国包装联合会、美国包装机械制造协会、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及广东省轻工业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